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取

(2023-05-03 04:57:13) 下一個

 

戰爭之後有災年,不是天幹即雨天。

全賴黨員知民命,備荒備戰早揚鞭。

俗話說戰爭過後必有災年。由於還鄉團的破壞,該收的莊稼沒有收好,該種的莊稼沒有種好。到了秋天,整個秋季莊稼都欠收。算一算,各家口糧隻能糊弄到年底,明年春天有許多人家就要斷炊了。

史金玉召集鄉村幹部開會,分析了夏收、秋收情況,指出問題的嚴重性。提出要未雨綢繆,防止春天鬧災荒。提出各村黨員幹部要把人民的吃飯問題放在第一位考慮,從季節看,很快就要進入冬季,現在能種的是胡蘿卜、過冬蔬菜。各村想辦法再購買一些蕎麥種子,開春及時種下,這東西七十八天就能成熟,在青黃不接之際,可以解決吃食問題。各村幹部回去後,抓緊研究,采取措施,現在主動些,抓緊些,來年困難就小些,老百姓家就踏實些。同時不要忘記六塘河南還有國民黨匪軍,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過來騷亂。河堤上要日夜布置民兵防守,一刻也不能鬆懈。

會議以後,祝安和史仰紹便立即研究,召開村民大會,要求采取措施,增加收入。讓各家各戶種胡蘿卜、種蔬菜,準備蕎麥種,同時提醒大家要勤儉節約,計劃生活,多養些雞、鵝、鴨,賣點零錢補補家用。

張大娘對祝安說:“老百姓講,國民黨稅多,共產黨會多。隻看你們經常開會,這裏開過,鄉裏開,鄉裏開了,村裏開。大會、小會天天有,幹什麽要開這麽多會?”

祝安說:“你不懂,國民黨搞獨裁,不聽老百姓意見,做事往往是行政命令,你願意幹得幹,你不願意幹也得幹。我們共產黨講民主,辦任何事都要征求大家意見,要共同研究辦法,處處都為老百姓著想。所以要開會,要研究,要考慮老百姓的意見。”

重巴遊擊隊已經發展到五百多人,張隊長、陸隊長和聶指導員,常為穿衣吃飯犯難。這麽多人活動在六塘河北,史圩、未圩、莊圩一帶,長期下來,定會增加當地老百姓負擔。因此他們也經常在夜間,乘著捕魚的木桶,渡過六塘河,到敵占區搞點糧食、油鹽。

一天,他們獲得消息,說巴集國民黨從縣政府運回一批糧食給養。他們便計劃前去截取,並與史仰紹商議,讓史渡民兵準備好船隻接應。

行前,董英在莊上借了一身紅棉襖、紅棉褲,化妝成出嫁新娘。沈華則打扮成伴娘。他們又借一頂花轎,四個人抬著,再配上四個抬抬嫁妝的村夫。與史仰如、維蘇、學藝三個吹鼓手,一行十三個人,抬著花轎過了河,吹吹打打前往大郭集方向走去。

路上有兩次遇到國民黨崗哨盤問,他們回說:“是盛大莊姑娘出嫁。” 問“婆家在哪裏?”他們回說:“在大郭莊。”

敵人還不放心,想掀轎門看看。沈華忙上前阻止說:“拜天地之前,新娘不能見生人。”

董英在轎子中聽說,便把腳往轎門邊伸了一下。敵人見到一雙繡花鞋的腳尖,便信以為真,放他們過去。

他們又吹吹打打地往前走去。當他們走到大郭莊與巴集之間大洪底的時候,忽見一個在路邊割草的婦女走了過來,低聲問:“你們是從河北來的嗎?”

沈華問:“你是誰?”

“我是老聶的表妹。”婦人回答。

“有什麽新情況嗎?”沈華又問,回過頭指著一個抬箱子的人說:“他是我們張隊長。”

“沒有,一切照計劃進行。早上我觀察到,巴集敵人趕了兩輛大車去了縣城。估計他們快該回來了,你們就在前麵蘆葦旁邊停下來等著,那是大車必經地方。”割草婦人做了匯報,又向張隊長笑笑,便又背著草筐往前走去,到了葦塘南邊,又蹲下來割草。

張隊長他們在蘆葦塘邊把花轎停下休息。過了一碗飯時間,割草婦人舉起鐮刀揚了揚。張隊長知道貨來了,便叫大家做好準備,輕易不要開槍。

等他們看到敵人車輛的時候,又都站起身來,抬起花轎,吹吹打打慢慢往前走。走到牛車跟前,轎子停了下來,擋住了車子。

“混蛋,讓開!”押車的國民黨班長走過來吆喝。

張隊長笑著走上去,抱一抱拳說:“老總,對不起,我們是娶親的。”說著說著到了跟前,猛地拔出手槍,抵住敵人的胸口道:“不準叫,叫就打死你!”

其他戰士見隊長出手,個個上前把五六個押車的敵人下了槍。將四肢捆綁起來,用布塞上了嘴,扔到蘆葦塘的水裏。

割草人忙說:“你們快走,這幾個壞蛋交給我們處理。”說完,隻見從蘆葦塘邊又走出來幾個男子,幫著婦人去處理水塘裏的幾個敵人。

張隊長忙讓董英下轎。此時,董英已換好農婦衣服下了轎。大家把繳獲的服裝、糧食裝滿了轎子、抬箱走了。

兩輛大車被割草人和幾個男子趕走。

到了河邊,渡船早已在水邊等著。史大膽帶著一幫人在船邊保護著他們,抬著轎子,箱子迅速地過了河。

兩小時以後,敵人才追到河邊,遊擊隊的花轎人馬早已不知去向。

妙計早安排,花轎奪財物。

未發一槍彈,衣物運轉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