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複學

(2023-05-03 04:55:49) 下一個

 

 

飽暖抓生產,育人辦學堂。

自籌課桌椅,借用農家房。

國民黨還鄉團一把火燒毀了胡祠堂小學,桌椅全部化為灰燼。孩子沒地方上學了。

國民黨軍被從根據地趕走以後,史仰嵩、史維新兩位老師又都回到了家鄉。

史金玉鄉長找到他們兩個說:“土改後,窮人的孩子好不容易能上學讀書了,卻又被還鄉團毀壞了學校,被迫輟學。莊稼耕種不能誤了季節,孩子上學不能誤了童年。我們得想辦法盡快複學。你們想想有什麽辦法?”

史仰嵩說:“現在關鍵是房子問題,史圩鄉兩處公房祠堂都被毀了,再難找到公房了。”

“我在想,能不能借用民房?”史維新說了自己想法。

“這個想法可以,不過誰家有房子啊?一般貧下中農家住的都很簡陋,哪裏還有餘房啊?”史金玉有些犯難。

史仰嵩說:“我家原來有幾間閑房子,可惜被還鄉團燒了。他們說我是地主階級叛徒。幸虧我逃了,否則也會遭到他們毒手。”

“嵩叔這麽一說,提醒我了。土改時,我在參加地主土地房產測量時,知道我們鄉有幾家房屋比較富裕。陳莊村陳升餘家是個小地主,人口少,有幾間寬餘房子。他莊上陳同光家雖不是地主,但有幾間閑置的土房。這兩家相距不遠,若借用他們的房子,可以容納百十個學生,而且在一個莊上,便於管理。”維新建議說。

史鄉長說:“這個意見不錯,可以先找這兩家談談,做做工作。”

“這件事看來還得鄉長你親自出麵做工作。” 史仰嵩說。

“完全可以,我找上陳莊村新任村長陳逢生一同去商談。”史鄉長爽快地回答。

“鄉長,我想了,教書我很願意,隻是前天村裏叫我當擔任村裏會計,我怕沒時間教書了,你是不是想辦法再另請老師?”史維新誠懇地說。他講的是實話,怕兩樣工作都幹不好。

鄉長說:“會計工作量不大,但教書的事得天天有。維新,你先幹著,等我們物色到人了,再把你換了,讓你隻幹一樣事情。”

“我看鄉長說得對,目前時間緊,難找到合適的人,你先幹著,年輕人多勞累些,沒事。” 史仰嵩老師也勸說著。

“房子能解決,還有桌椅問題,怎麽辦?”維新又提了個問題。

史鄉長說:“公共桌椅是沒有了,兩次被毀,現在很難再收集到桌椅了。”

“我倒有個想法,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帶桌椅板凳。”史仰嵩老師說。

“這個辦法倒是可以,隻是恐怕太雜,不整齊。”維新說。

鄉長說:“非常時期不管這些了,管他山芋、南瓜、胡蘿卜,隻要能填飽肚子就行,總比挨餓好。”

“還得做兩塊黑板,做兩張講桌,做幾條板凳。”史仰嵩老師提議。

史鄉長說:“這事我來安排,總不能讓老師放教案的地方都沒有啊。”

史金玉找到陳逢生,把想法說了。兩人便去陳升餘、陳同光兩家做工作,提出借房辦學的事。他們一聽,覺得這是公益事情,便都答應了。

史鄉長又叫陳村長找些人,幫著這兩家把房子騰出來,打掃好衛生,如有壞的地方,再修補一下。

史莊幾個孩子聽說鄉裏又要辦學,都高興起來,打聽一下,說桌椅要自己籌辦,又都犯難了。

小罐子嫂子有一張梳頭桌,答應讓他上學用。老虎家有條板凳,正好兄弟兩個搭配起來,桌椅便都解決了。

小三家找來找去,找到一張從史祠堂小學燒毀時拾來的半殘廢的單人桌子。維騰找個斧頭幫著修理一下,還可以湊合著用。又修了一條板凳,問題算解決了。

最難的是維華了,除了一張吃飯的矮桌子,和幾條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小板凳,此外再沒有別的板凳桌子了。這事不僅維華犯難,祝安夫妻兩個也犯愁。正在這時,維華碰見了同班同學史誌瑩。說她家有一張母親陪嫁的梳頭桌,找條板凳,兩個人可以共用。維華聽了,高興地回家告訴了父母親。母親又到祝賢家借了一條長凳,問題就算解決了。

莊上幾個小孩都沒有書包。小罐子想了個法子,請嫂子用紙和舊布,糊了一個裝書的書袋子。其他三個小孩也照葫蘆畫瓢,各自做了一個書袋子,問題算是解決了。

上學那天,小罐、老虎兄弟兩個抬著桌子板凳,小三扛著桌子提著凳子。維華扛著板凳,先到了東莊,再和誌瑩一起抬著桌子慢慢向陳莊小學走去。一路上歇了三遍,才到了學校。

從此,村裏又開始有了朗朗的書聲。路上又見著來往上學的孩子。

聞知能複學,孩子喜洋洋。

桌椅自籌辦,書聲又飄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