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二 戰場歸來

(2023-04-01 07:28:48) 下一個

 

戰罷頑軍回故鄉,多年忘卻舊村莊。

門前兄弟不相識,提起姓名驚爹娘。

蘇北國民黨常備旅旅長王觀夏勾結日寇,一直想消滅共產黨、八路軍,曾經策動利用小刀會與共產黨民主政權作對。被打敗後,他又拚湊殘兵敗將,在偽省長韓太勤支持下,盤踞在六塘河邊上陳道口,與縣城、酒都的日偽軍,形成一個三角之勢,想阻斷徐淮交通和運河水運。附近百裏地的民眾備受其害。

拔除這根釘子,淮泗沭根據地才能穩固。

新四軍總部調集了二師、三師、四師部分兵力和地方武裝,對陳道口之敵進行圍殲。

為了確保勝利,三師首發在鹽阜地區加緊活動,拔除了日偽軍一些據點,分散了頑敵的注意力,掩護了我軍的戰略意圖。四師則在淮北泗宿一帶打擊日偽,吸引敵人兵力。二師一部則在鄭家樓、老陳圩一帶對敵構成包圍,防其西逃。

祝康所在的三師十旅二十九團進抵古寨、劉安、丁集一帶,向西渡河攻擊大興。

汪集、史圩一帶鄉村,經過減租減息,大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聽說新四軍要攻打陳道口頑匪王觀夏,都積極行動起來。農會組織群眾磨麵粉,做軍鞋。

三爺、四爺家幾個閨女每人抱著一雙鞋日夜趕製。祝賢家二娘,祝安家小娘也都忙著糊鞋骨,剪鞋片,磨麵做幹糧。

祝安操持農會,組織擔架救護隊。

史仰紹、史大膽則訓練遊擊隊,準備參與戰鬥。

鄉長史金玉則不斷地穿梭於區政府和鄉政府之間,請示工作,傳達任務。

陳道口有東、中、西三個土圩,守敵一千餘人。該敵在據點內築有六個碉堡和地道等堅固工事,四周有一道六米高的圍牆,兩道五米深,三米寬的外壕,四道鐵絲網,二千米內障礙物盡皆拆除。王觀夏以為他的據點固若金湯,無人能摧毀,所以氣焰十分囂張。

新四軍各部從各個方向往裏壓縮,一點一點掃清了外圍。先後攻克了史家集、章莊等據點。十旅二十九團攻克了大興莊,陽斷了敵人北逃,於是陳道口陷於孤立無援絕境。

新四軍圍攻陳道口的各個部隊,日夜開挖溝壕,構築工事,從四麵向敵偽據點推進,不斷緊縮包圍。據點內頑敵見狀頻頻放槍放炮,企圖阻止進攻,但毫無效果,又不敢走出碉堡出擊,隻是龜縮在據點內。

二十日,新四軍對陳道口之敵發起總攻。在炮擊以後,各部分別對三座碉堡進行攻擊。當天攻下了東西兩座碉堡,二十一日祝康率領一個連的兵力,經過兩小時激戰,摧毀了敵人的中心堡壘。連隊傷亡了二十餘人。祝安率領擔架隊在炮火紛飛中把傷員抬下了戰場,送到後方醫院。

史仰紹和史大膽率領遊擊隊在莊灘從西阻擊縣城增援之敵。

王觀夏見大勢已去便率領一百餘人乘黑夜逃走。

這次戰役共殲滅頑軍二百餘人,俘虜敵人一千二百餘人。繳獲步槍八百餘支,重機槍兩挺,輕機槍十二挺,迫擊炮兩門,電台兩部,戰馬五十七匹及其他物資。

戰後,祝康隨部隊回到汪集休整。聽說這裏離史家圩不遠,便向區政府人打聽史祠堂在哪裏。因為他小時候去過祠堂,被劉真君的神像嚇哭了,所以印象很深,別的都記不得了。

人家告訴他說:“史家祠堂就在東南,離這裏隻有八華裏路。剛才史圩鄉支援前線的擔架隊才回去。”

祝康聽了,便向團長請幾小時假,想回家看看。團長說:“去吧,我知道你多年沒有回家,今路過家門,機會難得,回去探望一下父母,代我問好。不過如今軍情緊急,天黑之前必須回營房。騎上我的馬,帶上兩個警衛,注意安全。”

祝康得到批準,遂帶了兩個戰土回鄉。

按照祝雄告訴他的地址姓名,沒費什麽周折便找到了史渡村,找到了史莊,但老家是什麽樣子,父母是什麽樣子,他都記不清了。

史莊人見來了三個騎馬的軍人都有些害怕,一個個都往家裏躲,隨從戰士小李喊:“老鄉,不要怕,我們是新四軍。”

聽說是新四軍,進了家的人又一個個走了出來觀看,過去他們隻聽說過新四軍,卻未親眼見過。

祝康問祝安家在哪裏,一個小青年說:”我知道,在莊東頭,他支援前線剛回來,我帶你們去!”

“你叫什麽名字?”祝康見他很熱心便問。

“我叫史欽航。”小青年回答。

小青年把三個人一直帶到祝安家門前,大聲喊:“祝安,有人找你!”

祝安回家剛吃完飯,聽有人找,連忙走出門來,見門前站著三位牽著馬的軍人,和在陳道口所見的新四軍戰士一樣。但不知道找他何事,便問:“同誌,我就是祝安,找我有事嗎?”

祝康一聽,把馬韁繩交給小李。急忙跑上前去,抱住祝安說:“大哥,我終於見到你了!我是祝康啊!”

祝安完全明白過來了,立刻牽著弟弟的手往院子裏走,一邊走,一邊高興地喊:“爸、媽,小弟回來了。”

兩位老人聽祝安喊,立刻都走到院裏。祝康見到兩位老人,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叫“爸爸,媽媽,我回來了。”

兩位老人見麵前跪著個全副武裝的軍人,吃驚地看著,不知所措。

祝安說:“爸,媽,這是你們朝思暮想的祝康啊!”

媽媽一聽,“哇”的一聲哭了。四爺連忙上前拉起祝康,說“老婆子,大喜事啊,不要哭了。快看看孩子。”

兩位老人一邊一個,拉著兒子進了屋子。

嫂子張二姐,侄女、侄兒都一齊圍攏來。祝安忙把門外兩位軍人小李小王也招呼到屋子裏。張二姐忙到廚房去燒水泡茶。

二爺、三爺聽說祝康回來了,都帶著全家老小到四爺家來。把整個院子都擠得滿滿的。祝安忙向祝康一一作了介紹。

三爺問:“小康你到底在哪座山上學藝的?學了什麽?現在都騎馬了,快對我們講講。”

祝康聽大媽問過這事,便回答說:“三爺,我是在鎮江金山寺學藝的。師傅是共產黨,學的是怎樣打鬼子,怎樣保家衛國。”

接著,祝康便把二十多年來如何被拐,如何被賣,養父母如何被殺,如何給地主放羊當長工,如何去當兵,如何參加八·一三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如何回丹陽,如何遇見共產黨,如何參加新四軍,如此這般說了一遍。全院裏的人都像聽著史仰如在說書。

維商、維業、維恕都聽呆了。維恕說:“小叔,你是在講故事啊!”

還是維新有見識,俗話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他說:“小叔講的不是故事,是現實。小叔的遭遇就是今天中國千千萬萬人的遭遇。小叔受了千般苦,終於找到了正確道路。”

大家都驚奇地看著維新。祝康也很欣賞這個侄兒,一邊聽,一邊不住點頭。

祝安說:“我在陳道口搶救傷員,怎麽不見你啊?”

祝康說:“戰場上人很多,很亂,你怎麽會認識我。”

隨來的小王說:“我們連長當時正率領戰土們攻打碉堡,哪有工夫認人啊?”

大家聽說祝康是新四軍連長,一個個都投來崇敬的目光。

祝康說:“爸媽,伯伯,叔叔,嬸嬸們,軍務在身,不能久留,我必須天黑之前回到營房。”

四爺知道軍紀嚴格,便吩咐趕快做飯,吃過飯讓兒子回去。

二十餘年事,艱難苦水多。

如今行大道,抗日手揚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