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三 影響

(2023-04-06 06:03:49) 下一個

 

告別回營去,臨行笑語多。

和風滿庭院,經得苦難磨。

祝康臨走之前,到二爺、三爺家向幾位告別,並囑咐說:“現在六塘河南就是日偽軍統治的地方,你們千萬注意提高警惕,防止敵人過來掃蕩。我們這個圩子,過去防防土匪還有點作用,現在卻擋不住機槍炮彈。危險時候,該躲的躲,該藏的藏,人是最寶貴的,年紀大了要多保重。”

祝本問:“小弟,什麽時候能把鬼子趕走啊?”

“一定能趕走。什麽時候,現在不好說。關鍵看全國軍民能不能團結一致,齊心合力,共同抗戰。”祝康實話實說。

維新媳婦抱著孩子問:“小叔,你們新四軍能不能住到我們這裏?有你們在,我們就不會扶老拖幼的跑反了。”

祝康笑笑說:“我們軍隊是不斷移動的,哪裏需要到哪裏去。哪能一直住在我們這裏。”

維業說:“大嫂,給你一支軍隊,你能管得起他們吃住嗎?”

“去去去,你這鬼東西,盡出餿主意。”大嫂說:“我隻是說了我的想法,你就給我出難題。”

維恕說:“嫂子的想法確實很美好,康叔就把你那個連拉來就行了。我們圩子能住得下。”

四爺罵道:“你這些免崽子,起什麽哄,滾蛋,共產黨的軍隊是保護全國人民的,能隻為你們嗎?”

祝安笑說:“爸,他們是在開玩笑。”

“開玩笑也不行!”四爺認真地說。

祝康見一大家子四代同堂,其樂融融,十分高興。便先告辭說:“爸爸、媽媽、伯伯、嬸嬸,我本該在家多住幾天,侍奉侍奉各位長輩。但軍情緊急,不能在家多呆。希望各位兄嫂照顧好老人們,打敗日本鬼子,我再回來孝敬長輩們。”

二爺說:“去吧,孩子,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有國才有家。你放心,我們身體都還行。不要牽掛,一心一意打鬼子去。”

祝康聽了,連連點頭說:“侄兒記住了。”

說完從腰裏拿出一支手槍交給祝安說:“哥,這支槍你拿著防身。”祝安高興地收下了。

四娘拉著祝康的手,流著淚說:“打仗一定要小心,媽為你擔驚受怕啊!”多少年了,不是天災,就是兵災,她知道躲也躲不了的。該幹就幹,該打就打,退也不行,怕也不行,所以她也不想把兒子強留在身邊。

祝康說:“媽,放心吧!我經曆多了,有經驗。你和爸在家一定注意身體。”

說完,又轉頭對祝安說:“大哥,爸媽就交給你和嫂子了。”

三娘說:“祝康,下次回來,把媳婦帶來家讓我們看看。”

“好,三娘,一定照辦!”祝康說完,便和隨同來的小李、小王跨馬而去,大家在後麵久久地望著。

祝康回部隊第二天,便接到三師十旅命令,二十九團北進灌、沐、東海地區,打擊敵偽西犯,斃傷俘獲頑敵五百餘人,保衛了淮海區中心縣委。不久,殘餘偽敵也放棄了盤踞淮海區的企圖,竄回東橋地區。

史渡村農民通過減租減息,相信共產黨是真心為貧苦百姓的政黨。通過陳道口戰役的勝利,知道八路軍是真正抗日的部隊。尤其聽說史欽龍家失散多年的小兒子在共產黨幫助下不僅找到了,而且當上了新四軍連長,深刻認識到這才是真正的人民軍隊。

一時間,許多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從四麵八方投奔新四軍。

沈莊沈前霖,先將大兒子送去參軍。誰知兒子到部隊不久生了重病,他知道後到部隊把大兒子接回養病,不料大兒子回家兩個月後病故。老沈考慮抗戰還未結束,部隊正需要人,便又把二兒子送到部隊。

史大莊史敬山,已經五十歲了,帶著二十一歲的小兒子,一起去參加二支隊獨立團。部隊首長說:“你年紀大了,就留在家種田吧!”

史敬山說:“我家地不多,還有大兒子和他媳婦在家,我放心。再說不趕走日本鬼子,也無法安心種田。”

部隊勸不走,隻好把他留下。因他當過廚師,便安排在夥食班做飯。

史欽航那天見史祝康騎著大馬,腰裏插著手槍,十分羨慕。聽說動員參軍,也跑去報名。史大膽說:“你年齡小,不夠格。”

“我已經十五歲了,個子比祝康還高。能當兵了。”欽航說。

“不行,得按規定來。再說你家寶銀老太知道了,也饒不了我。”史大膽誰都不怕,就怕寶銀老太。他聽人講過章玉聯和寶銀大哥一同殺土匪的事情,很敬佩,也就連帶敬佩了寶銀老太。

史欽航說:“再過幾年,我就趕不上打鬼子了。”

“你現在還是安心讀書吧!”大膽勸他。

“學校停課了,書也不能讀了,幹脆參軍去。”欽航堅持要求。

正巧祝安走了過來,見欽航鬧著要參軍,便說:“不要參軍了。你先在村裏幹起來。”

“村裏有什麽可幹的,還是部隊有槍有馬,多痛快!”欽航不接受祝安意見。

祝安說:“你不要輕視農村,我立刻組織一支軍隊,任命你為隊長,你敢不敢幹。”

“什麽部隊,說來我聽聽。”欽航好像有了興趣。

“現在上級要求我們村組織農救會、婦救會、青教會、兒童團。事情多得很,需要的人也多。像你這樣讀過書的更寶貴。”

祝安講得很興奮,欽航聽得也很認真。便問:“這些人,都能打鬼子嗎?”

“當然能打鬼子了。軍隊在前麵打,我們老百姓在後麵打。讓鬼子到處挨打,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把他們徹底趕出中國去!”祝安信心十足地說。

“好,你說叫我幹什麽?”欽航有了勁頭。

“給你一個團,怎麽樣?”祝安說。

“什麽團,太大了,領導不了。”欽航要打退堂鼓了。

“兒童團,你幹不了嗎?”祝安問。

欽航問:“多少人?”

“十二歲至十五歲,全村兒童,大約二百多人。怎麽樣?能幹得了嗎?”祝安看著欽航的臉問。

“有槍嗎?”欽航一心想有把槍,尤其像祝康腰裏那樣的手槍。  

祝安說:“槍嗎?將來會有的。不過現在先使用紅纓槍。”

欽航考慮一下說:“行!小孩子我還領導不了嗎?”

減租減息後,參軍熱情高。

組織青救會,兒童也英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