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三 風雲突變

(2023-04-23 05:21:49) 下一個

 

革命走山坡,風雲變幻多。

瘟神剛送走,水鬼又揚波。

日本投降以後,蔣介石本想立即向共產黨解放區進攻,但苦於他的軍隊遠在後方,沒有做好準備,便耍了個陰謀,連發三次電報,邀請中共領導人赴重慶談判。不去,則將破壞和平的責任推給共產黨,去了,則利用拖延時間作軍事準備。中共中央經研究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三人於是年8月28日從延安赴重慶談判。談判進行了四十三天,於10月10日簽訂了《國共雙方會談紀要》(又稱“雙十協定”)。

“紀要”中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在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基礎上,建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迅速結束國民黨訓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保證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權利。但是國民黨拒絕承認解放區的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

“雙十協定”簽訂三天,墨跡未幹,蔣介石便命令其軍隊向解放區進攻。天剛剛晴朗不到半年,又立刻烏雲密布。

泗沭北部,先是霍亂流行,後又遭龍卷風襲擊,拔樹毀屋。幹群正在全力救災之際,忽又傳內戰爆發。人民剛想有個和平安定的生活,卻又希望破滅,真是世事難料,人力難定。

新四軍首長路過縣城,會見王縣長、縣城區委聶書記、洋河區委高書記,向他們傳達中央部署的戰略轉移命令,要他們立即向各級組織解說,做好思想準備和政府機關轉移工作。並且強調地方幹部和遊擊隊要做好隱蔽,堅持武裝鬥爭,保護人民群眾。

胡祠堂小學剛上了兩個月課,便風雲突變,眼看學校又要辦不下去了。老師急,家長急,學生急,害怕再像史圩小學那樣被毀、被停,一耽誤又是幾年。

本來學校一天上下午隻上兩節課,兩位老師決定為了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便每天開了四節課。史仰嵩老師說:“同學們,現在形勢逼人,學校能辦到什麽時候還不知道,我們要盡量爭取多上一天,多學一天。老師辛苦一些,你們也辛苦一些。”

老師講著,學生鴉雀無聲,好像師生們的心裏都壓著一塊大石頭。

不久,國民黨軍便大舉向淮泗進攻。縣城八路軍在抵抗三天以後撤出,戰鬥向北轉移。日寇時期老百姓跑反逃難的現象又出現了。

很快,巴集又被國民黨占領,與史渡、史圩隻隔了一條六塘河。

一天晚上,史圩鄉幹部和民兵、遊擊隊負責人都聚集在祝本、祝安家,等著聽從未圩區領導來的指示。

抗戰結束後,史圩鄉又劃歸未圩區管理。區長姓吳,原汪集區區長王偉調任縣長。

人心惶惶,大家都悶不作聲,默默的等待上級指示。

到了一更天的時候,到區裏請示的史金玉鄉長才回來,告訴大家:“區長叫大家從今晚開始就解散,停止活動,有親投親,有友投友。轉移隱藏,保存力量。”

史大膽一聽就火了:“這叫什麽狗屁辦法,解散了還有什麽戰鬥力!”

史仰紹說:“這分明是右傾逃跑主義,一槍不放,就把地盤讓出去,我反對!”

“我也反對,俗話說:人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放棄鬥爭,哪裏是安身之處?”祝安氣憤地說。

史鄉長見狀說:“我和大家也有相同看法,在區裏,我和吳區長說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區長說,現在我們力量很弱,抵抗不了敵人的進攻。隔河就是敵人,很快就會進到河北來的。遊擊戰嘛,打不贏就走。”

“走是可以的,但不同於解散啊!”史大膽憤憤地說:“反正我不走,也不躲。敵人來了,就跟他幹!幹倒一個夠本,幹倒兩個就賺一個。”

陳莊村長程福南也對區裏的指示表示反對,他說:“我也不走,我有兩個親戚在六塘河南,那是敵占區,我總不能跑到敵占區躲起來吧。”

史金玉鄉長見大家意見很大,便說:“同誌們,時間很緊。據巴集傳來的情報,明天國民黨就會打過六塘河來。我們還是暫時躲一躲吧。等過幾天上級有新的指示,我再通知大家。現在已經半夜了,不能再議論下去了。不過提醒大家,槍支要藏好,不能丟失。記住隱藏隻是暫時的,黑夜會過去的,光明會到來的,要有信心!”

維華雖然隻有八歲,但他看到幹部們個個垂頭喪氣,氣氛緊張而又沉悶,雖然不知道大人們討論什麽問題,但從苗頭看,他知道情況不好,大概明天學校是去不成了。

散會以後,有的幹部出了門就把槍插到草堆裏去了,有的丟進池塘,有的甚至把槍丟進糞坑裏。

祝安則背著槍,拿著鍁從家東往北去了。他長了個心眼,絕對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槍藏在什麽地方。

到了北邊,他忽然又向東走去,走了一會兒,又折向南,轉到自家的汪塘南麵。祖塋跟前,挖開土,把槍藏在地下,讓祖上幫忙看著。這才放心地又從西邊轉回家。

回家後,天已經是下半夜了,但他沒有一點睡意。他去祝本家,對維新說:“你得立刻躲一躲,不能呆在家裏。”

“小爺,我躲到哪裏去啊?”維新聽了緊張而又犯難。

“躲到哪裏,你自己決定,但要保密,不可告訴任何人。”祝安交代一番便走了。

出了祝本家,他又到二娘家,對維商、維恕、維業幾個人說:“你們明天一大早都到親戚家躲一躲,防止國民黨抓壯丁。”

而後他又去叮囑史欽航說:“你也得躲一躲,你是兒童團長,敵人也不會放過你的。”

最後又去做史大膽工作,叫他不要慪氣:“暫時躲一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大膽答應了,他這才放心回家,準備到西邊小孩舅家去。

敵情來得緊,疏散各投親。

何處平安地,周圍盡莽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