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三 錯案

(2023-04-18 08:07:16) 下一個

 

利劍持在手,誤傷自己人。

辦案需謹慎,莫讓風亂塵。

從1943年春到1944年春,桃源發生一起震動蘇皖邊區的“三青團”案件。

“三青團”是國民黨的外圍青年組織,有一定的反動性。國民黨在一些地方為了和共產黨爭奪群眾,搶占地盤,便大力發展“三青團”組織。認為隻要參加“三青團”就是他們的人了。“三青團”分一般群眾和骨幹分子。其中骨幹分子大多是特務,為國民黨傳遞情報。因此,淮沭地區黨委指示,對有破壞行為的“三青團”骨幹,要予以打擊。對於那些沒有罪行的普通“三青團員”,隻進行教育,爭取為抗戰服務。

1943年秋,有人匯報,界集區某小學校長王某某是“三青團”員。揭發他開過秘密會議,貼過反動標語,辱罵共產黨,反對征糧。於是民主政府派人下去了解,匯報說確有此事。公安部門便接手此案,對王某某進行審問。

初審時,王未承認。後對其嚴刑逼供,王便承認自己是“三青團”員。為了將功贖罪,他又咬了幾個老師。於是被咬的老師,也被逮捕審訊。被咬的那幾個老師又咬了別人,連學生也被咬上了。

因為學生年輕,不便拘留,便被開除回家。這些學生更經不起逼問,又供出一些老師。恰在這時,界集有一個年輕的瞎子到縣裏告狀,說:“王某某當過國民黨兵,在國民黨縣黨部做過事。”於是王某某的“三青團”更被坐實了。

一個被捕的徐老師交代,自己在“三青團”中是專門負責抓武裝鬥爭的,自己給自己升了級。根據他提供的線索,又抓了一些人。

到了年底,已經從教育界波及到其他財政係統、商業係統、軍隊係統和政府內。縣領導認為,這也是國民黨向來的反共手段,他們會從各方麵滲入的。

在縣領導放手發動群眾,刑訊逼供下,好幾個區的區長都被捕了。連縣武裝總隊中的連長、指導員也被逮捕。有人懷疑,將情況向淮水行署匯報,但邊區黨委、邊區公安局並未提出異議,甚至還鼓勵繼續搞,繼續查。

就在此時,縣委辦了黨政幹部訓練班。謝縣長向縣委反映說:“據揭發,訓練班裏也有三青團。”

於是搜查迅速擴大到黨內、政府內。而在此時,行署公安局卻又派人到縣裏幫著搞,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以致汪集區長王偉、史圩鄉長史金玉都被咬成“三青團”員。

辦案人采取的審查誘供方法主要有四個:

一、車輪戰術。辦案人員對被審查者接連不斷的輪番審訊,不讓被審查者有休息時間,吃飯時間,搞疲勞戰,或者叫熬老鷹。

二、隔壁聽供。就是在審訊時,故意讓被懷疑對象在隔壁偷聽,最後再審訊被懷疑者,問那個人交代的對不對。讓其跟著傳音,作偽證。

三、搞串供。有的故意看管不嚴,讓同案犯有機會會麵,互道供詞,互通情況。讓他們串通,你怎麽講,我也怎麽講,以便獲得基本一致的口供。

四、假殺、假槍斃。把犯人拉到野地,強迫其跪在地上,向頭頂上空開一槍,嚇的犯人半死,再問交不交代,不交代再來一槍。於是犯人就胡亂交代了。甚至有的小孩舅舅咬了自己的姐夫。

用這種殘酷卑劣的手段,到了年底,全縣被抓了一百多個“三青團”團員。有的地方傳言:“家家有特務,個個是三青。”鬧得人心惶惶。

情況如此嚴重,引起了上級的警惕。1944年初春,當地駐軍九旅旅長兼淮北地委書記韋國清同誌著手親自過問此案,並要求立即停止捕人。派軍區參謀長張震和軍保衛部部長梁國斌兩位同誌到縣裏了解情況,又派得力幹部對案件進行調查核實。

他們問那個揭發王某某的瞎子。瞎子說:“王某某是壞人,我見他手裏有槍,我還看見他用紅布包著槍,埋在地裏一個地方。”

調查的人說:“你眼睛瞎了,怎麽看見的?”

瞎子一聽支吾不出來了,隻好承認說假話,於是把瞎子關了起來。

經過廣泛調查核實,“三青團”案從一開始就是錯了,而一些辦案人卻以錯就錯,大搞擴大化。案件查清以後,淮北行署派主任兼行署公安局局長劉瑞龍同誌坐鎮桃源縣,處理此案。最後得出結論,桃源縣“三青團”案,確屬冤假錯案,決定予以徹底平反。

平反結論是由四師政委鄧子恢做出的,由劉瑞龍在全縣幹部會議上宣布。被審查的人全部放掉,檔案全部銷毀。王偉、史金玉等幹部仍官複原職。對此案負有領導責任的縣委書記朱某某,給予留黨察看一年處分。對縣長謝某予以撤職處分。行署公安局副局長唐某某被警告處分。

謝縣長後來在日偽大掃蕩中,帶了一個班與日軍浴血奮戰,壯烈犧牲。人們送了他一副挽聯:

桃園案件終遺恨。是其所長,是其所短。

山頭滴血酬壯誌,以此報國,以此報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