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五 浴血劉老莊

(2023-04-13 05:12:07) 下一個

 

日寇瘋狂下六塘,欲將淮海機關傷。

四連勇抗三千敵,保護幹群賦《國殤》。

1943年春,日寇在淮沭泗宿之間進行大規模掃蕩,3月16日駐淮陰漣水的日軍第十七師團步騎兵3000餘人,分十一路合圍六塘河沿岸的淮海抗日根據地,企圖消滅準海區抗日黨政機關。住在漁溝、徐溜之間劉老莊一帶的機關幹部群眾遭到極大危險。

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82人奉命掩護幹群撤退。

四連原是徐州豐縣地區一支地方武裝,於1941年編入新四軍三師,徐人向有楚漢雄風,劉項精神。

連長白思才,江西人,自小受革命薰陶,十六歲參加了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裏長征,參加過平型關大戰,作戰勇猛,敢打硬仗。指導員李雲鵬,沛縣人,該處乃漢高祖劉邦發跡地。原是學生,後參加了延安抗大學習,品學兼優。副連長石學富,沛縣人。文教員孫尊明、排長尉慶忠、蔣元連、劉登甫均為沛縣人。

3月17日駐淮安、寶應地區的日軍五四聯隊奔襲根據地,四連戰士為保護機關幹群撤退,奮起阻擊,使機關幹部得以宊圍轉移。不料在突圍後不久,又被別處來的日偽軍圍堵,四連在老張集、朱杜莊一帶與日軍激戰,並於當日黃昏後再次突圍。他們邊打邊退,退到了劉老莊。

3月18日晨日軍1600餘人,乘大霧掩護,在漢奸帶領下包圍了劉老莊,戰士們掩護了幹群突圍後,進入了交通溝,憑借壕溝與敵寇血戰,斃傷敵人150多人,打退敵人數次進攻。

日軍見久攻不下,又調來了1500多日偽軍。數量是四連戰士30多倍,把大炮、重機槍統統用上,交通溝多處被炸毀。

白連長被炮彈炸傷雙腿,衛生員楊林標聞聽,立即躬著腰從交通溝前去救治,不料被敵人一梭子彈打來,擊倒在溝內。

白連長大叫:“不要管我,抵抗住敵人,讓幹群轉移。”排長尉慶忠見敵人又蜂擁攻上來,他拿起一束手榴彈,翻身上了溝沿,衝進敵群,隻聽轟的一聲,與敵人同歸於盡,敵人見了立即後撤,過了一會,見溝內新四軍沒有動靜,又成群地嗷嗷地衝了上來。

副連長石學富和指導員李雲鵬指揮戰士拚死抵抗。敵人一發炮彈落入溝內,文化教員孫尊明,排長蔣元連不幸犧牲。

眼見敵人衝到了溝沿,石學富和排長劉登甫連連甩出兩顆手榴彈,又把敵人炸了回去。指導員見敵人愈來愈多,便抬著受傷的白連長順著壕溝往下撤,誰知壕溝成了斷頭。上麵敵人又緊追過來,他們見無法脫逃,指導員李雲鵬便命令排長劉登甫將文件材料燒毀。宣告說:“同誌們,今天是我們為國獻身的時候了,上好刺刀,與敵人肉博。”還剩餘的二十幾個戰士聞命立即上好刺刀,待敵人臨近,指導員大叫:“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吟罷李清照詩後,便大吼一聲:“起!”二十幾條西楚好漢躍出戰壕,與溝上敵人進行白刃格鬥。

連長用手撐起坐在溝內,拔出手槍向敵人射擊,不料被敵人擊中胸部,當即犧牲。

指導員和副連長石學富率二十幾名戰士與敵人戰至黃昏,終因寡不敵眾,彈盡援絕,八十二名指戰員全部壯烈犧牲。

淮海機關幹部和群眾都突出包圍圈,轉移至六塘河北泗沭境內。

總部得知四連尚未撤回,立即命令十旅六團弛援。祝康率領一個營的兵力衝在最前麵。他們到了宋集附近,聽說日軍撤退,四連戰士全部犧牲,便跑步前進到了劉老莊。許多群眾聽說日軍已退,都又回到家園。

大家見四連戰士都犧牲在交道溝內外,不禁哭聲一片,烏雀齊鳴。

祝康和後至的六團指戰員,連忙和當地百姓將死難烈士遺體就地購買棺木安葬。許多百姓把家中預備給老人用的壽木,獻給烈士們,表示分文不取。

四連的英勇壯烈事跡,震動了全軍。新四軍軍長陳毅著文稱讚曰:“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示範而勵來茲。”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聞之曰:“全連八十二人全部殉國的淮北劉老莊戰鬥,……,無一不是我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劉老莊一戰,七旅十九團以一個連的代價,抗擊了日軍一個3000餘人的聯隊,斃敵170餘人,傷敵200餘人。贏得了時間,讓淮海軍區數千幹部群眾突出重圍,得以轉移,功莫大矣!

戰後,新四軍總部決定就地選拔戰士,重建四連。當地群眾聞之大喜,青年們紛紛報名參軍。不幾日,四連建成。為表彰這一英雄團體,軍部決定將四連命名為“劉老莊連”,讓其永放光芒。

新四軍血戰劉老莊的消息,傳到史渡村,史仰宏老先生聞之,感慨道:“偉哉!中華兒女。驚天地,泣鬼神。觀此,我中國必勝,日本必敗!”老先生激動不己,遂提筆賦書曰:

劉莊浴血暮雲飛,日寇車輪帶血歸。

感歎中華多好漢,驅除韃虜報春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