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 說書

(2023-02-06 02:27:57) 下一個

 

村民無事自尋樂,晚上聽書笑解頤。

鑼鼓聲聲愁去遠,心情愉快暫歡怡。

近日,吹鼓手史仰如晚上在家門口說書,吸引了許多人。

王偉問說的什麽書,史仰紹說:“聽說講的是嶽飛故事。”

“這個內容好啊,嶽飛是抗金民族英雄。現在國家正需要這樣的英雄,這樣的愛國精神,最好讓油坊夥計們都去聽聽。”王偉聽說講的是嶽飛故事,靈機一動,認為這是好的教材。便建議油坊人都去聽聽。

仰紹說:“可以,現在油坊事情不太多,晚上也不需加班。告訴他們,有興趣的都可以聽聽。”

農村沒有什麽娛樂,這個年頭也很少有戲班子下鄉唱戲。有說書的,去聽聽,倒也很有意思。油坊人聽到這個消息,都高興地去了。

史仰如家門前有一個打麥場,可容納上百個人。麥場的邊上就是菜園子,園子裏飄出一股濃濃的瓜果香味,尤其是麥場邊上堆著的那垛曬幹的青草,一到晚上就散發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柔柔的醉人的青香味。祝安拉著史大膽往草垛上一坐,覺得軟軟的,溫和的,像坐在褥子上一樣,兩人一邊休息,一邊聽書。場上有許多人,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有的坐在板凳上,有的站在那裏。

史仰如是吹鼓手,懂音樂。他坐在板凳上,右邊放著鼓架子,左手拿著一麵小銅鑼,右手拿著鼓槌,那派頭和街上說書人沒有什麽兩樣。

“咚,咚咚,咚,咚咚,咚……”

“噹噹,噹,噹噹,噹……”

鑼鼓一起響起。幾通鼓鑼以後,史仰如便開了口:上一回說嶽飛跟師父學武術,學得一手好槍法。十人八人近不了身。但是因為家裏窮,買不起槍,平時訓練隻能以木棍代槍,老覺得不稱手。一天他到南山去砍柴,見山澗裏有一條白龍在水中遊走,便上去抓住龍尾。隻聽一聲巨響,銀光一閃。嶽飛低頭一看,水裏的龍沒有了,手中卻多了一根八尺多長的閃閃發亮的銀槍。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就地便刷刷刷地耍起了槍法。這條槍好像專為嶽飛特製一樣,十分順手。

嶽飛提著槍,背著柴草,連忙回家要把這件神奇的喜事告訴母親。

母親見嶽飛手裏拿著一根嶄新的銀槍。便問:“鵬舉,你在哪裏買了這樣一支漂亮長槍?”

“媽,這槍不是買的。"嶽飛回答。

“是誰送的?”母親又問。

“不是,是我在南山水裏撿到的。”嶽飛說。

“胡說,水裏哪來的搶?”母親不信。

於是嶽飛把事情如此如此的經過說了一遍。母親聽了感到十分詫異,便說“此乃天助我兒也。”說完連忙向空中拜了幾拜,而後說:“這杆槍就叫‘龍泉槍’吧!”

嶽飛見母親高興,又拿起銀槍在院子裏使了兩套槍法,隻使得像風一樣呼呼地響,嚇得樹上的鳥兒都驚飛起來。

使了一陣,嶽飛停下來說:“好,有了這支槍,我什麽都不怕了。”

“你學了這身本事將來幹什麽?”母親望著嶽飛忽然這樣問。

嶽飛見問,一時答不上來,他從未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咚,咚,咚咚,咚……

“噹噹,噹,噹噹,噹……”

鑼鼓又響了起來。響了一陣,說書人又繼續往下說。

祝安忽然從草垛上站了起來,他想聽聽嶽飛怎麽回答。

嶽飛想了片刻,回答母親說:“兒學好本領,為國家效力!”

”我兒能這麽想,媽就放心了。想當初,你爸爸臨終時,特地交待你長大後,要保衛國家,保護老百姓。”母親又對嶽飛提起往事,她已經說過好幾次了。

“兒子一定聽從二老教導,國家用著我的時候,一定勇往直前。”嶽飛說。

母親說:“我們家裏窮。你父親一輩子都是給有錢人家賣苦力,落下了一身毛病。後來金人入侵,搞得我們家破人亡,讓你父親死不瞑目。”

“媽,你不要再說了。我從今而後,要更加努力學習武藝。為保衛國家出力!”嶽飛下了決心。

母親說:“好兒子,你跪下,讓我在你身上刺幾個字,永遠不要忘記!”

嶽飛聽從母親吩咐,把上衣脫了,露出脊背,跪了下去。

母親從鬢上拔下銀針來,說:“兒,你要忍住,媽要刺字了。”

說書人說到這裏又“咚咚噹噹”敲了一陣鑼鼓,聽眾都豎著耳朵想聽嶽母是怎麽刺字的。

祝安問身邊大膽:“你說,刺什麽字啊?”

大膽說:“我也不知道,不要急,說書人會告訴你的。”

其實他自己也急著想知道是什麽字,不過,他相信說書人一定會告訴大家的。所以他在睜大眼晴堅起耳朵聽。

鑼鼓過後,說書人站了起來,學著嶽母,手拿著針,向麵前虛擬的嶽飛背上一針一針地紮下去,嘴裏問:“兒啊,疼嗎?”

“不疼,不疼,媽盡管放心地刺!”嶽飛回答。

刺了一陣,母親停下手來說:“好了,我兒起來吧!”

“媽,你刺的什麽字啊?”嶽飛問。

聽眾豎起耳朵想聽到是什麽字。

嶽母說:“兒啊!我在你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你要永遠記住。”

嶽飛聽了,又忙跪下說:“媽,謝謝你,我要記住一輩子!”

母親明大義,兒子效忠賢。

千古傳佳話,丹心照碧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