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 建黨

(2023-02-04 07:57:05) 下一個

 

鄉村播火種,夜校見光明。

堡壘雖初立,東方旭已升。

王偉在油坊住了兩個月,為了掩護身份,便於工作,他果然擔任了賬房先生,收購與出售的賬目都從他手裏過。但這並不影響他的特殊工作。晚上他還經常參與夜校的教學。不過現在學校的其他兩位老師也分擔了學校的工作,因此他的擔子也減輕了不少。

這段時間,史仰紹讀了許多王偉送給他的進步書簎,尤其是《共產黨宣言》,使他心裏充滿了光明和激情。經過王偉的同意,他又把這本書借給了史金玉閱讀。

經過宣傳,動員與實踐,史家圩的農民夜校由當初的三十來人,發展到二百多人,開了四個班,因屋子小,隻好輪流開班。

鄉長史維照見了,著急與恐懼一起衝擊著心頭,他已無法控製局麵。他把情況向上級匯報,國民黨區長說:

“現在國內形勢非常不好,日本進攻東北,中國軍隊節節敗退,民眾反應強烈。在此關頭,隻要老百姓安分守紀就行。辦夜校不要幹預,不要激起暴亂。”

史仰照見上級如此說法,隻好回來。但他對農民夜校的仇視和恐懼並沒有改變,他還時時用眼晴盯著。

通過不斷地考察,王偉報請上級黨委,決定發展史金玉、史仰紹、史大膽、史祝安四人為中共地下黨員。

由於現時國民黨排共剿共,政治環境險惡,發展黨員沒有填表,不能公開。隻是通過介紹人的介紹,暗地進行了宣誓。

王偉將四個新黨員組成一個黨小組,組長由史金玉擔任,副組長由史仰紹擔任。

史金玉仍然是史家圩小學校長,主要工作在辦學,培養學生。史仰紹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夜校,做農民工作。

史寶銀的兒子已經長到十一歲,從南方帶回的侄兒已經十六歲了。寶銀見莊上有幾個孩子上學讀書,便想把兒子和侄子也送去上學。但侄子說:“我都十六歲了,還上什麽學。我還是跟著叔叔學種地吧。”

寶銀想:“也是,都十六歲了,快娶媳婦了。上學也讀不成書。不去就不去吧!”

於是隻讓兒子一人去了。

寶銀兒子是欽字輩,取名叫欽航。他每天和祝善、祝賢家的維商、維業、維恕三個孩子一起上學,一起回家。

想到侄子娶媳婦的事,寶銀犯起難來了。家裏窮得叮當響,誰家閨女想嫁過來啊!但不管怎麽難,他也得想法給侄子找個媳婦,不然對不起大哥大嫂。於是他不斷托人幫著說媒。可是許多人打聽一下,聽說沒爹沒娘,又寄養在叔叔家,都搖搖頭說不願意。寶銀老兩口一見,更犯起愁來。他決心拚命幹活,讓小毛驢跑得快些,多賺一點錢,改變改變家境。說不定哪家閨女願意嫁過來呢!為了圖個吉利,他給自己的侄兒取了好名字,叫“史欽喜。”從此莊上人們便喊起“欽喜叔、欽喜爹來了。”因為他輩份高,族中人不得不這麽稱呼。

說也怪,“喜”字一出,好事真的來了。

從關東逃亡過來的一個討飯女孩子,有一天到了莊上。走到寶銀門口討飯,寶銀老太奶平常就心腸軟。喜歡做善事。見門口站著的女孩子雖然衣裳襤褸,但樣貌還不錯。不過顯得麵黃肌瘦。心裏看著可憐,便盛了兩碗飯讓女孩吃了。

吃飯時,老太奶問了女孩姓名年齡。女孩說:“姓周。沒有名字,今年十二了。”

老太奶又問,哪裏人,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女孩見問,哭著說:“家在遼東省,日本人打過來了,到處燒殺,我們全家都逃進關內來。聽說日本人還要往南打,我們便一直往南逃。逃到山東,我和母親、弟弟、父親都被衝散了,我就跟隨幾個人一直逃到這裏。”

“你晚上都住哪裏啊?”老太奶聽了,感到怪可憐的,關心地問。

“哪有住的地方,經常住在人家屋簷下或草堆裏。”女孩回答說。

“唉,這樣長期下去,身體怎麽受得了啊!”太奶奶說。

“過一天算一天,混到哪天算哪天吧。”女孩說。

老太奶聽了,望一望坐在旁邊吸煙的老太爺,老太爺朝她笑一笑,意思說你想怎麽辦就怎麽辦。

老太奶說:“孩子,你白天去討飯,晚上就住在我們家吧,什麽時候找到你父母弟弟,什麽時候你再走。”

女孩一聽,撲通一下跪倒在地,連聲說:“謝謝奶奶可憐,謝謝奶奶可憐。”

“快起來吧,我們都是窮人,能幫多少幫多少,不值得謝。”太奶奶說著一把將女孩攙了起來。

莊上人聽說,覺得女孩長的不錯,便勸寶銀老倆口把女孩收養下來,將來可以作為侄兒媳婦。老倆口覺得這樣倒也很好。收留下來,好好教養,將來一定不錯。

從此,莊上多了一個北方女孩,因為是老太太收養的女兒,大家便稱呼為“侉姑”。

參商遙不見,貧富不相親。

山僧收野鶴,窮人自相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