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探家

(2023-01-23 06:33:25) 下一個

 

 

稟承母命探家鄉,喜見親人話短長。

一掃煩憂天下事,人間溫暖在爺娘。

一天母親對祝雄說:“又幾年沒有回老家看看了,也不知你的叔叔嬸嬸們過得怎麽樣,我老是想他們。但身體不好,又路途遙遠,想回卻回不去了。”

祝雄說:“媽,你放心。等我忙幾天,得閑了,就回去看看他們。”祝雄見母親這幾年確實老了不少,頭發白了,腰也彎了,經常咳咳喘喘,確實走不動了。

母親說:“你要回去的話,這次把媳婦和兒子維榮也帶上,讓他們認認門,拜見拜見叔叔嬸嬸們。雖然你爸不在了,但你們老根在那裏啊,什麽時候也不能忘掉。”母親說著,不禁歎息起來。

祝雄知道母親很重感情,家鄉觀念很強。所以連忙說:“媽,你放心。我不會忘記老家的。除了叔叔嬸嬸們,我還有幾個好兄弟呢。”

母親不知道祝雄在去年已經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維護漁民的利益,多次參加和湖匪、漁霸的鬥爭。所以現在他要到別地方去,得事先向組織報告。

祝雄把要回鄉探親的事向黨支部領導作了匯報。領導說:“正好,我們正有事想派你回泗陽呢!”

祝雄忙問“是什麽事?請組織安排。”

領導說:“給你兩項任務:一是了解一下泗陽農運情況,二是物色人員在縣城建立一個地下聯絡站。以便搜集傳送徐淮運河一帶敵情,估計完成這兩項任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你回家把事情安排一下就出發。”

祝雄接受了任務,回家對母親說:“媽,這次我回家得待上幾天,恐怕一時半時回不來。捕魚的事還不能停,你們兩位老人還得有人照顧,所以,孩子和胡菱都不能和我一起回泗陽。我隻能一個人回去了。”

“速去速回,你在老家呆那麽長時間幹什麽?”母親不知內裏情況,這樣說。

“幾年沒回去了,鄉裏莊鄰也得走走看看,還有些表爹、表叔,多年不見了,也打算去探視探視。”祝雄不能把實情告訴母親,隻好編出一番理由。

母親聽祝雄這麽一說,覺得也很有道理,便讚同說:“是啊,這麽多年了,也不知道他們過得怎麽樣。你舅爹奶雖然都不在了,但還有兩個舅舅和幾個表兄弟呢,也該看看他們去。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拉拉倒。現在你們這一代如不來往,到維榮這一代就沒有印象了。親戚親戚,來往才親,不來往,也就不親了。”

被母親這麽一說,祝雄真的要到舅舅家去了。祝雄把家中安排好,帶了幾個魚幹、蝦米、菱角、蓮子等湖產品,便踏上回家路程,臨走前又特地關照胡菱:“我走了,你和爸上湖打漁,早出晚歸,注意安全,不要累著,媽,就托咐給你了。管住維榮,不要讓他亂跑。”

“你放心去吧,媽我照顧著,不會少一根頭發的。”胡菱笑著說。

祝雄帶著母命回到了家鄉。他先拜見了二爺二娘,問了安。又見了祝本和薑嫂,兄弟倆說了一會話。祝本問:“伯母還好吧,怎麽沒有和你一起回來。”

祝雄說:“媽大不如前了,背也駝了,活動活動就會喘。想回來,卻走不動了。所以便派我回來看望看望幾位叔叔嬸嬸,兄弟姐妹。也好讓她放心。”

“嫂子是個好人,總在關心我們。隻是命苦,大哥又早早離開家,擔子全壓在她身上了。難怪老來腰彎了,身體不好了。”二娘邊說邊歎息。

“不是命不好,是這個時代不好。兵荒馬亂,旱災水患,能活下來就不錯了。你看我們莊上有百十口人,有幾個是命好喲。光緒三十二年,一莊人死了一半。唉,什麽時候能好了起來。”二爺不相信是命不好。

祝雄聽了二爺的話,乘機說:“老百姓受苦受難,全是地主官僚壓迫剝削造成的。隻要把他們打倒,日子就會好了。”

二爺說:“打倒他們容易嗎?你爺爺參加太平天國革命失敗了,你爸參加辛亥革命,最後卻被自己人殺了,孩子,不要再提打倒他們了,難啊!難啊!”

“聽說南方又鬧什麽革命了,哥,你聽說了嗎?”祝本問,他以為祝雄靠南邊近一點,應該知道。

祝雄是知道的,但他不好明說,隻是模糊地講:“是有這麽回事,聽說是共產黨領導的。”

“什麽是共產黨?”不知什麽時候維新放學回來了,在一旁插嘴問。

祝雄聽問,回頭看看原來是個小孩,半生不熟的,記不起是哪家的了。

薑嫂見祝雄搞不清楚連忙說:“這是你侄兒維新。快,維新,喊大伯!”

維新一聽,愣在那裏,他不認識眼前這個陌生人。

二娘見狀,忙告訴說:“這是你大奶家的大伯伯。我過去和你說起過,怎麽又忘了。”

維新聽了,這才怯生生地喊了一聲:“大伯——。”

祝雄笑著問:“你今年幾歲了?”“我十二歲了。”維新答道。

“聽說你讀書了,讀了幾年了?”“六年了。”

“好啊,讀了多少書了?”

“四書抱本了。現在正在讀五經。”維新回說。

“呦,是我們家大才子了,有出息,有出息。”祝雄聽了,高興地誇獎著。

二爺在一旁撚著胡須說:“這孩子就喜歡上學,喜歡看書。”他的話裏充滿喜悅,充滿驕傲。他感到自己這一生做得最得意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讓孫子上學。

“為什麽不讓孩子上新學堂,讀新書呢?”祝雄雖不識字,但他覺得上私塾,不如上新學堂,學習新思想。

“我們這兒二十裏範圍內沒有一所新學堂。沒辦法,隻有上私塾。”祝本解釋說。

祝雄聽了,點點頭說:“也隻好這樣了,隻要能讀書識字也就行了。”他轉頭又對侄兒說:“你是我們家第一個讀書人,好好讀,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祝雄在二爺家坐了一會說:“二爺二娘,我還得再到三爺家、四爺家去看看。”

祝本說:“哥,我陪你去。”

二娘說:“到他們家坐一會,還是回到我這裏吃飯。”

祝本帶著祝雄到了三爺家。三娘正在院子裏喂豬食,見祝本帶著個人來,一時沒有認出是誰,連忙把手裏的盆放到地上,走了過來。

祝雄見了,忙走上前叫道:“三娘,你在忙什麽啊?”

三娘忙用手揉揉眼,問:“你是哪個啊?”

“三娘,他是大娘家祝雄啊!”祝本見狀,忙介紹說。

“哎呀,乖孩子你是什麽時候回來的?你媽回來了嗎?”

“我剛剛到家,媽沒有回來。”祝雄答道。

“你媽身體還好嗎?我很想她呢!”三娘說。

“媽背彎了,時不時還會咳嗽,腿也不大行。想跟我一起回來,走不動路了。”祝雄告訴三娘。

三娘聽了,歎口氣說:“都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了。我的眼睛也不行了,十步以外看不清人的麵孔。”

祝雄問:“三爺呢?”

“你三爺下田幹活去了。”三娘說。

“年紀大了,還去幹活啊!祝善、祝賢兩位兄弟呢?”祝雄又問。

三娘說:“你兩兄弟都結婚了,分出去過了。家裏平常一點輕活,都是我們自己幹。耕種收割的時侯,他們兄弟倆來幫忙。”

“兩個妹妹呢?”祝雄又問。“都出嫁了。”三娘說。

“變化真大啊!”祝雄深有感觸地說。

“你們不常回來,許多事都不知道呢!”祝本在一旁說。

“現在我們一大家,人口增加了一倍呢!”三娘高興地說,接著她便板著指頭介紹,“祝本有了兩個孩子,祝善有了一個閨女,一個兒子。祝賢有了三個閨女,一個兒子。祝安有了兩個閨女,大蘭、小蘭也都有孩子了,可熱鬧了。

祝雄說:“你老真有福氣啊!”

“有什麽福氣啊,像一群小豬,嘰嘰哇哇,吵死了,煩死了,累死了。”三娘笑著說,說是煩,實際心裏高興。

說話的時候,三爺回來了,祝雄見了,連忙迎了上去,說:“三爺你幹活回來了,累了吧!”

三爺一見是侄子祝雄,高興地說:“好孩子,你到底回來了,想死你們了。你媽呢,還好嗎?”

祝雄匯報了媽的情況。

三爺說:“你媽太受苦了,老來沒有個好身體,就你這一個孩子,一定要好好照顧她啊!”

祝雄說:“一定一定,我要不孝順,叔叔們盡可用鞭子抽我。”

祝本說:“你遠在洪澤湖,鞭子再長也抽不到你啊!”

祝雄笑著說:“叔叔們可以拿著鞭子上門去抽啊,抽完我還得請他們喝酒呢!”

正說著,四爺四娘,祝善,祝賢,聽說祝雄回來了,都一齊走了過來,問長問短。

四爺、四娘兩個一人抓住祝雄一隻手不住地問:“你媽身體怎樣,怎麽不和你一起回來?孩子幾歲了,上學了嗎?”

祝雄一一作了匯報。

這時張二姐和三娘的兩個兒媳婦,也都領著抱著孩子過來了。霎時間,滿院都是孩子的喊叫聲。祝本低聲對祝雄說:“大哥,你看像不像一群小豬?”

祝雄笑說:“胡說,這都是我們家的寶貝。”

三爺耳朵有些聾,沒有聽清,問:“你們兄弟倆說什麽啊?”

祝本忙說:“三爺,沒說什麽,我們在開玩笑。”

祝雄問:“四爺,我怎麽不見祝安兄弟啊?”

四爺說:“你祝安兄弟幫史渡油坊榨油去了。”

祝賢說:“我們祝安小弟最喜歡你了,經常唸叨你。聽說你來了,一定會跑回來的。”

四娘說:“祝雄回來了。今天你們老兄弟幾個,小弟兄幾個,都到我家吃午飯。祝賢,你到油坊去一下,讓祝安中午回來吃飯,好好聚一聚。”

一家相聚會,喜氣熱騰騰。

老輩眉開笑,群童似鳥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