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一 起名

(2023-01-13 00:48:33) 下一個

喜鵲喳喳叫,史家添壯丁。

取名請老儒,期盼出麒麟。

祝本媳婦生了一個男孩,笑得二爺二娘合不攏嘴,二爺讓祝本到南莊請宏二先生起名字。

祝本說∶“窮人家孩子,隨便起個名字算了。”

“十年河東轉河西,富不了五世,窮不了三代。快去,請先生起個好名字。 ”二爺認定這個孫子會給家裏帶來好運的,一定要取個好名字。

薑大嫂說∶“去麻煩人家幹嗎?阿貓,阿狗,隨便叫一個罷了。”

二娘一聽連忙說∶“不行,不行,我家的孫子不能叫阿貓,阿狗,難聽死了。”

二爺又強調說∶“我家的孫子,將來要讓他讀書識字。 祝本快去,讓先生起一個文雅的名字。”

祝本拗不過他爸,隻好奉命到南莊請先生給孩子起 名字。

宏二先生問∶“你想給孩子起什麽樣名字?”

“我爸說,將來要讓孩子讀書,起個文雅的名字。”祝本按他爸的意思回說。

“還要不要字號。”先生又問。

“什麽叫字號,我不懂。”祝本實話實說。

“字和名,意思要差不多,一般情況下都是稱呼名字,文友之間,親朋好友之間可稱字號。”先生解釋說。

“那就麻煩先生又取名又取字吧!”祝本聽懂一點,他想有兩個名號也好,可隨便稱呼。

於是先生翻開康熙字典,看了一會說:“按輩份講,你的孩子應是維字輩,就叫維新吧,字就叫新元,你看好不好?”

“好,好,就這樣叫。”祝本連忙回答。

其實他不懂,但他完全信任先生。先生是這個村子最有學問的人。

“新,就是新舊的新。舊的清朝沒了,現在軍閥也被打敗了,辛亥革命算成功了,這個社會不就變成新的了嗎?康有為的維新失敗了,但孫中山成功了,應該紀念。所以我給孩子取名叫維新。新元,就是要永遠維護新的,向新的方向發展。”先生又作了充分的解釋。其實這也是他自己的意願。

祝本聽了,這才算明白先生的用意。他雖然不知道康有為的維新,但他知道孫中山。男人把辮子剪了,女人不裹腳了,他和祝善都娶了媳婦了,自己有了兩個小孩了,這不都是新的嗎?他越想越覺得先生名字取得好,又連忙說了兩聲“謝謝!”

先生怕祝本記不住,又找了一個小張紅紙,把名和字都寫到上麵,交給祝本。

祝本回家把紅紙交給他爸,說名字都寫在紅紙上。

二爺把紅紙像寶貝一樣看了又看,但他不認識字,便對祝本說:“我不識字,你還是告訴我吧,先生起了什麽名字?”

於是祝本把名字告訴了他爸,並且把名字的含義和字的含義,按照先生的解釋,幾乎一字不漏的向全家人解說一遍。大家都說好,認為名字跟上了潮流。

二爺把紅紙又交給祝本,叫好好藏在箱子裏,將來上學時用。

四爺見二爺家又來了個孫子,高興地對四娘說:“我們姓史家的已經有了新一代了,是大喜事啊!你把我今天捕的幾條鯉魚全拿去給二哥家,讓祝本媳婦補養身體。”

四娘聽了,便提著籃子把魚送到二嫂家。對二嫂說: “聽人家說,吃鯉魚肯下奶,你煮給他大嫂吃,記住,少放鹽。”

二娘連忙接了下去,笑著說:“多謝四奶奶,讓你們這樣關心。”

“二嫂,一家人你又說兩家話了。你家的喜事也是我們家的喜事,你做奶奶了,地位提高了。我們也沾光,地位也跟著提高了。喜鵲不是也叫我奶奶嗎?”四娘說。

“對啊,這話一點不假。我就代替孫子謝謝四奶奶

了。”二娘高興地說。

    “你帶我去看看大孫子。”四娘對二娘說。

“好啊!”於是二娘領著四娘走進房裏,薑大嫂正在給小孩喂奶。

二娘說:“大嫂,四娘給你送魚來了。”

大嫂見了,連忙坐起來說:“謝謝四娘,總讓你們關心著。”

“一家人,不要客氣。來,讓我再看看小寶貝,看看這兩天長了多少。”說著四娘就走近床邊看孩子。

邊看邊說:“這幾天長了不少,也變白了,變胖了。 聽說你們請先生起名了,叫什麽啊?”

於是二娘又把先生起的名介紹一遍。

四娘說:“這個名字好是好,又是名又是字,怪全麵的。就是太複雜,不好記。不如簡單一點,我們平時就叫他大新吧,怎麽樣?”

大嫂聽了,說:“我讚同四娘的意見,平時簡單一些,長大了,念書時再複雜些。”

看了大新,兩位奶奶便出了房門。

二娘對四娘說:“弟妹,我看你家祝安和張二姐都不小了,該給他們圓房成親了。”

四娘說:“他爸認為祝安還滿身孩子氣,二姐倒比較好,很懂事,他爸說,再等年把吧。”

“我認為不要再拖下去了,今年看來時間來不及了。 明年春天一定把他們婚事辦了。你也可以早抱孫子了。 回家你和四弟好好商量商量,宜早不宜遲。”二娘關照著。

四娘回去以後,三娘又提幾斤米和一包紅棗送給二 娘家。二娘推托不肯收。

三娘說∶“二嫂,這可不是送給你吃的。這是給我大侄媳婦吃的,紅棗煮米飯是大補的,一定煮給她吃,把孫子養得胖胖的。”

二娘聽了,也隻好高興地收下。

薑大嫂在屋裏聽見了,連忙說∶“三娘,謝謝你關心了。”

“不謝了,讓大侄孫明兒多喊我幾聲三奶奶就行了。” 三娘笑著說。

二娘連忙說∶“那是一定的。估計明年春天就會說話了。”

接著又對三娘說∶“孩子滿月時,你們和四爺兩家都過來吃喜麵。”

三娘說∶“知道,一定,一定來賀喜。”

再說史圩鄉鄉長史維照,這兩天坐臥不安,他聽說北伐軍攻下武昌,吳佩孚軍隊潰敗,縣城又舉行遊行示威,要求政府下台。看來自己的地位也難保了。他到王集區政府看看,也是一片混亂,區長不知哪裏去了,也找不到人匯報情況,不知將來怎麽辦。

他和父親史仰高商量,怎樣應對社會變故,怎樣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老頭說∶“不要慌,順潮流,變立場。隻要有錢,什麽事都好辦!”

軍閥猢猻散,行將又變天。

請看變色龍,又要布雲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