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五 迎娶苦女

(2022-12-05 05:34:06) 下一個

 

茹苦含辛二十餘,觀音甘雨落天衢。

東來紫氣春風到,河畔沙中出蚌珠。

三爺欽雲又跑到河堤上問了薑家閨女,得知她弟弟也同意這門親事,便高興地回家和二哥商議。

“他們既同意了,宜早不宜遲,我們就立即把他們婚事辦了。”二娘聽了很高興。

她從三爺提這門親事起,就裝作拾草,到堤上偷偷看了薑家閨女,見這孩子長得眉目俊秀,身體結實,動作敏捷,便高興得夜不成寐,巴不得這閨女立即對她喊“娘”。

“時間太緊,得好好準備準備。”二爺說。

“我看簡單一點,也不要多作準備,相距不遠,派幾個女孩把她接過來就行了。”三爺希望簡單些,快一些。

“不行不行,不能虧待孩子。這是明媒正娶,得用花轎,吹吹打打地迎進門來。”二爺說出自己打算。

“這孩子長得不錯,隻是命苦,沒了父母,隻有一個兄弟,年齡還小,也不會操辦。我看了,她身上穿的還是帶補丁的衣服,總不能就這樣迎回家來啊!”二娘想得更細。

“二哥二嫂,薑家太窮了,也不會有什麽陪嫁,我想還得做兩套新衣服送過去,不能讓這孩子太寒酸了。”

三爺覺得這門親事是自己說的,一不能讓鄉親們笑話,二不能讓薑家太難堪。

“說得是,我們是娶人,不是娶財產。有沒有陪嫁我不在乎。隻要人好就行。我明天就上街買布、買鞋、買頭巾 ……”二爺已經有了打算。

“買這些東西,你外行,明天我和你一起上街。”

二娘聽說,心想這事我得發揮發揮作用,現在她已經把薑家閨女當作自己孩子了。

三爺聽了很高興,覺得自己這個媒人對得起薑家閨女。

第二天,二爺二娘一起上街買回了布料、頭巾、鞋子,還有花粉、髻釵。到家後,二娘又立即安排祝本去汪集讓閨女從婆家回來幫忙。又讓三爺叫大蘭姐妹三人也過來幫做新衣。

因為人手多,幹活快,幾天工夫,衣服就做好了。二爺寫了兩個孩子的庚帖,請人選了好日子,而後又請三娘出麵當正式媒婆,拿著嫁衣,捧著花粉到薑家說定了婚期,於是三爺這個媒婆便退居了二線。從今而後,兩邊傳話的任務都交由三娘去做。

薑家姐弟把東西接下,看到史家這樣尊重他們,體貼他們,心裏十分高興,心想孤苦艱難的日子就要過去了。將來到婆家一定好好幹,好好侍奉公婆。

定下了婚期,二爺便請三爺出麵,請各位親友來吃喜酒,而後又到村裏租了花轎,到附近請了吹鼓手,回家後,又和二娘把屋子裏裏外外收拾幹淨。又買了幾張大紅紙,請村裏教書先生寫了幾副喜聯。

提前三天,二娘就請三娘一同把新人的床鋪好,被子縫好,在被子的四角還填了紅棗、花生、白果、蓮子,意味著早生貴子。

二娘又正式聘請三娘為全麵奶奶,於是三娘身兼兩 職,成為這場婚事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在迎婚的前一天晚上,三娘吩咐祝賢、祝安兄弟二人給祝本壓床,意取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祝賢聽說,有些不好意思,祝安說:“你不想去,我一個人去。”

“胡說!必須兩人一起去。這是規矩。”三娘命令似地說。

母命不可違,祝賢隻好接受安排。

迎親那天一早上,花轎和吹鼓手就來了。本來按當 地風俗,花轎到女家吃過午飯,下午把新娘娶到婆家,晚上舉行婚禮。但二爺、三爺考慮到薑家隻有兩間低矮草屋。客人去了,既無坐處,也沒有條件提供飲食。便決定迎親人等在家吃過午飯再去薑家。好在路途不遠,時間來得及。

薑家閨女在婚期那天,早上便燒了一鍋熱水,洗了 澡,把新嫁衣換上,梳了頭,盤了髻,插上角釵,又在鬢邊戴了兩朵絨花。對著鏡子一照,竟然連自己都不認識了。

小弟一見,驚訝地說:“姐姐,你原來是這樣的漂亮啊。簡直是七仙女了。”

姐姐也覺得自己是明珠被埋沒了。正如俗話說:“出生窮人家,明珠也無光。”

午飯後,三娘便帶著花轎,一路吹吹打打到了薑家, 親手攙扶薑家閨女上了花轎。而後又囑咐薑家小弟扶著 轎杆送姐姐一程。這也是當地的風俗。閨女出嫁,娘家兄弟要送行的。

於是花轎起行,鞭炮齊鳴。吹鼓手喇叭響起,在前麵開路。薑家小弟忽然鼻子一酸,眼淚下來。他想到這以後隻有自己一人過日子。怎麽辦啊!越想越難受,竟然哭出聲來。引得轎裏的姐姐也在啜泣。

三娘見了,連忙安慰:“孩子,別哭,你們兩家相距不遠,姐弟倆可以天天見麵。”

經三娘這麽一勸,姐弟倆方才止住了眼淚。

花轎到了門口,又一陣劈劈叭叭的鞭炮聲,祝本姐姐和三爺家姐妹三人把兩邊門框處堵得嚴嚴的,外麵圍觀的人根本看不到新娘。

三娘把轎門掀開,攙著新娘走下花轎,而後便由大蘭姐妹幾個簇擁著跨過堂屋門口的火盆,進了屋子。

接著家裏便安排招呼親友坐席,喝喜酒。霎時滿院酒氣衝天,一片歡聲笑語。

新娘怕麻煩,晚上不願吃飯。三娘便讓小蘭拿幾塊冰糖交給新娘。

晚飯後,便安排新郎新娘拜天地。史圩鄉的習俗是在拜天地之前增加了“送房”這一程序。

主持婚禮的是張二表叔。張表叔先安排送房。送房的程序是先說喜話,請新郎、新娘。先請新郎,新郎故意坐在院子裏,讓人說著喜話,把他請進屋裏。

王大姑爺首先說了一段請新郎的喜話:“喜鵲喳喳叫,新娘迎娶到。滿門生喜氣,父母哈哈笑。新郎快進屋,莫把春光耗。”

新郎聽了,坐在院裏絲毫未動。

張表叔見了,忙說∶“新郎未動,誰再接著請。”

姓陳的姨弟說:“我來。星星天天亮光光,紅燭高燒照滿堂。親戚友朋來祝賀,新郎快快發喜糖。”

大家看看新郎有什麽舉動,隻見祝本把板凳往門前 移動了幾步,又坐了下去。

史大膽站在門邊見了,有些發急,便大聲說∶“我來請!公雞叫,母雞鬧。新娘來到家,新郎快來抱。”

大家一聽哈哈大笑,隻見新郎坐在那裏還是紋絲未動。

又一姓李的表兄說∶“滿門喜氣上衝天,王母娘娘開眼簾。快請新郎進門去,我派神仙送喜錢。”

新郎聽了,便把板凳移進了門裏。

大家說∶“還是王母娘娘麵子大。”

“好,現在煩勞大家把新娘子請出來。”

又是王大姑爺開了頭∶“花喜鵲,尾巴長。新娘來了幸福長。莫耽誤,快出房,出來堂上拜爹娘。”

新娘聽了,站起來就想往外走,卻被小蘭一把按下,“不要動,讓他們多請幾次。”

於是,新娘又坐回到床上,有人偷偷掀開門簾,見新娘未動,便說∶“喜鵲大姑爺,你的喜話沒有發生作用。”

本莊的史小三說:“你們看我的。新娘一枝花,到 了二爺家。院裏飛起金鳳凰,田裏長出好莊稼。”

大家一聽都說:“好好好!”

有人又偷偷看看新娘,已經從床上站了起來,但未邁步。

史大膽聽說道:“我再來一段催一催。”

祝安見了,忙說:“老哥,你就免了吧,不要把新娘嚇回去了。”

大膽還是大聲說:“新娘子,長得俏,新郎見了,急著 ……”

“住!住!住!”祝安一邊喊“住”,一邊用手把大膽嘴捂住,他不讓大膽對新嫂子說髒話。

李表弟見了,站起來說:“還是我來吧。風爽月明夜正半,風鳴鶯語影成雙。男耕女織家興旺,和睦家庭福壽長。”

這段喜話剛說完,便看見小蘭和張二姐把新娘扶出 門來,但由於頭上有個紅蓋頭,人們仍未能一睹芳容。

接著張表叔便宣布新郎新娘拜天拜地拜父母,和互 相對拜,而後送進洞房。新郎揭去新娘蓋頭以後,又雙雙出得洞房,向親朋好友拜謝。大家這才眼前一亮,看到新娘光彩照人,仿佛仙女下凡。特別是莊上那些人,他們恨自己有眼無珠,過去為什麽沒有發現住在自己身邊的那個討飯女孩原來是一位大美人,卻被祝本揀了個便宜。

真是:沙裏藏金人不曉,心中有愛識珍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