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二 收捐收租

(2022-12-24 04:50:29) 下一個

鋪路修橋巧立名,人民心裏氣難平。

紛紛評議拒捐款,鄉長無何吃一驚。

鄉長史維照這幾天忙得很,他帶著幾個隨從滿鄉跑, 到處發號施令,要求每家交納兩塊銀元,沒有銀元就交五十個銅元。老百姓紛紛反對,多數人家拒不交納。他便張貼布告,說這是縣政府的命令,理由是治水、修橋、鋪路,造福人民。

於是有明白人便責問∶“既是為民造福,就應該由政府出錢,為什麽還要搜刮老百姓?”

史維照說∶“國民政府沒錢,有困難,大家事,大家辦嘛。”

“沒有錢,就不辦唄,老百姓也沒有錢啊!”說話的是徐木頭。

大家見了都很吃驚。史大膽說∶“徐木頭平時很少說話,石磅子都壓不出屁來,今天怎麽變了?”

徐老蔫拉一下大膽說∶“木頭家連吃的都沒有了,他哪裏去弄兩塊銀元啊!風急了,會發出聲音;雨大了,會四處橫流;狗急了,會跳牆;人急了,還不能放屁啊!”

大膽想,連老蔫今天也不蔫了,抓緊發話了。我大膽不能不幫著說幾句公道話∶“喂,喂,喂,修什麽路啊,架什麽橋啊?在哪裏?”

大膽從來不願喊“鄉長”,今天和鄉長麵對麵像打招呼一樣。

“錢還沒有籌起來,怎麽修?”鄉長似乎很有理。

“屎沒有出來,屁先出來,這叫什麽辦法。”大膽粗話出來了,引得周圍人哈哈大笑。

鄉長氣得揚起文明棍,想打大膽。但忽然又落下去, 把地打了一個小窪坑,嘴裏憤憤地說∶“你這叫侮辱政府,叫胡鬧,叫搗亂, 叫---”,忽然又住了嘴,他想不出詞來了。

“誰都要交,大膽你也得交。”徐小三見鄉長氣得臉發黃,說不出話來,便插上嘴來。

“我一沒有地,二沒有房,拿什麽交啊?反正我是不交的,你們大家誰願意交,誰就交。”大膽理直氣壯地說。

“你這叫抗捐,抗捐是要逮捕坐牢的。”小三跟著鄉長好幾年,學會了一些官話。

“好啊,小子,你來逮啊,我正愁沒地方吃飯呢!”大膽一邊說一邊向小三走去, 嘴裏還不斷地說∶“逮啊,逮啊,我今天送給你逮!”

小三一見,嚇得連連倒退,好像不是他要逮大膽,而是大膽要來逮他了。

“小三,你他媽趕快滾回家,不要在這裏丟人現眼

了。”說這話的是小三的大爺徐老蔫,他又不蔫一回。  

不過小三沒有滾回家,而是跟在鄉長背後滾走了。

第二天,史維照帶著徐小三、史小五和兩輛木輪車來到小史莊收租。他知道史大膽沒有租種史家祠堂的地,除了一身橫骨,也沒有什麽油水可榨,所以過門不入。

他走到史仰品家,讓車子停了下來。讓小三去敲門, 史仰品從屋內走了出來, 問幹什麽的,小三說∶“我們鄉長來收租了。”

“鄉長收什麽租?”史仰品很詫異。

“收史家祠堂那塊地,種出租地的人的租。”史小五費了好大的勁,極力想把問題說清楚,想讓史仰品明白。

“噢,我知道了。”史仰品回答。

“不知道收多少?”

“鄉長,收多少啊?”小五回頭問鄉長。

“告訴他,老規矩,每畝地五十斤。”

“告訴你,老規矩,每畝地五十斤。”小五轉告了原話,還算不笨,把“他”字改成了“你”字。

“一共多少?”仰品又問。

“鄉長,他問一共多少?”

鄉長連忙把賬本從包裏掏了出來,翻一下說∶“你租種兩畝地,共交一百斤,告訴他。”

“你租種兩畝地,一共交一百斤,告訴他。”小五又傳話,但剛傳完,又立刻說∶“不對,是告訴你!”

他還算機靈,發現說錯了,立刻糾正,這也是鄉長用他的原因。

“是一年五十斤,還是一季五十斤?”仰品又問。

小五立刻又把話傳給鄉長。

“真蠢,老規矩,一季五十斤。兩季一百斤。告訴他!” 鄉長不耐煩地說。

“真蠢,一季五十斤,兩季一百斤。告訴你!”

小五又把話傳給史仰品。

史仰品聽了很不高興,他不高興的不是租糧多少,而是“真蠢”兩個字,今天被這兩個小王八羔子晚輩這麽說,實在有些惱火,但這家夥又是鄉長,他隻有忍氣吞聲了。

“還問,是一次交,還是分兩次交?”仰品又問,

小五又把話傳給鄉長∶“還問 …… ”

“不要說,我聽到了,真煩人,告訴他,分兩次交, 真蠢,好像沒有交過租一樣。”

小五立刻又傳話:“不要說,我聽到了,真煩人,告訴你,分兩次交,真蠢,好像沒有交過租一樣。”

“真他媽煩人,不問了,我知道了。”仰品也覺得煩了,不高興了,但不知他是煩誰,為什麽煩。

史仰品老老實實,一五一十將一百斤麥子交給了鄉 長。

離開了史仰品家,鄉長他們又推著車到了史仰珠門 口,說明來意。

史仰珠懷疑地問:“祠堂土地的租子,應該由寶奉大爹派人來收,你當鄉長的怎麽幹起這事來了?”

“寶老太爺本來是派我父親來收的,我父親身體不 好,沒有辦法,我就來了。”鄉長解釋說。

“是,是,是,鄉長家老爺子這兩天感冒發燒,不能出門,所以鄉長就代勞了。”史小五連忙從旁作證。

史仰珠聽了,沒有再說什麽,隻是問該交多少。

鄉長又把賬本翻了翻,說:“你家租種一畝地,這季交五十斤小麥。”

史仰珠從家裏搬出一口袋小麥,鄉長讓徐小三、史小五用帶來的大杆秤秤了一下,報說:“四十五斤,  還差五斤。”

史仰珠一聽,連忙說:“不對,不對,前天我稱得好好的,是五十斤,一兩不差。”

鄉長說:“我這是標準秤,你那是什麽秤?”

“我家的也是標準秤,隻是沒有你這杆大。不過我是十斤十斤稱的,算得準準的,五十斤一袋。”史仰珠認為自家稱雖小,但絕對準確。

“你那小秤怎麽和大秤比,肯定不準。倒來倒去,搞錯了,很有可能。”徐小三一旁為他們的大秤幫著腔。

史仰珠一聽,翻翻白眼,隻好又補了五斤。

鄉長他們又到了史欽雲門口,欽雲三爺見了,問:“你們是來要捐款的嗎?”

“三老爹,你老誤會了,不是,不是,收捐款還要車子嗎?”史小五笑嘻嘻地用手敲著車把。

三爺看了看車子,上麵還有一杆大秤,問:“那你們是幹什麽的?”

“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

徐小三跟著鄉長學了不少歇後語、成語什麽的,但他不懂含義,往往用得不是地方。

鄉長一聽,訓斥道:“滾一邊去。三老爹,我們是來收祠堂租糧的,望你老幫忙。”

按輩份,三爺比他爸還高一輩,他不敢趾高氣揚。

“知道了,不過我得問一問,祠堂每年收了那麽多租糧,都是怎麽開支的?”

“啊呀,開支可多了。修祠堂,祭祖先,上貢品,蠟燭香火,劉老爺出壇,還得支付看祠堂人的穿衣吃飯,花錢的地方多著呢,經常是入不敷出呢!”鄉長說了一 串花錢的地方。

“我知道,還有吃吃喝喝,打麻將。”小祝安一旁插嘴說。

“一邊去,小孩子知道什麽,胡說八道。”四爺訓斥道。

“我看見的,我沒胡說,酒桌子都被大膽哥掀翻了。”祝安邊走邊說。

三爺按照賬本上記載,交了兩畝多地地租,也多交了十斤。

這叫:官家一杆秤,百姓半斤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