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二 過年

(2022-12-13 02:47:56) 下一個

 

爆竹聲聲過大年,香煙繚繞霧遮天。

家貧縱是無多米,也要求神祭祖先。

六塘河兩岸民風淳樸。躬耕畎畝,勤勞節儉。既重親情,又敬鬼神。每到春節,互相拜年,走訪親友。不管貧富,共度新年。

說說講講,已到年底。家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

四爺帶著祝安趕汪集。雖然年景不好,但街上還是比往常顯得繁華熱鬧。衣帽鞋襪、油鹽醬醋、煙茶糖酒、糕點果品、香燭紙張、鞭炮煙花、年畫神貼、竹笛泥人應有盡有。把不寬的街道兩邊擺得滿滿的,中間隻有一條容得下兩三人並排走的窄道。

四爺緊拉著祝安的手穿行在街心的小道上,他給祝 安買了一頂新帽子,一雙襪子,一雙鞋子。又給四娘和張二姐買了兩種上衣布料。自己則買了一條褲子。而後又買了一些香燭神貼,爆竹糖果。最後又買了幾張紅紙,準備寫春聯,祝安又挑了兩張年畫。

街心人頭攢動,十分擁擠。有一個說快板要錢的,走到每個攤位跟前便停下來說幾句吉利話:“過新年,財神來,今年老板發大財,驢長角,梅花開,家中出個大秀才。 ……。”

“打竹板,竹板響,烏雲散,天氣朗,發大財,喜洋洋。 滿屋金錢向外淌 。… 。”

於是老板們滿麵笑容,伸手遞過兩個銅板。

有個瞎子,由小孩領著,拉著二胡挨著攤子要錢,拉的是淮海小調,老板們怕耽誤生意,聽他拉了幾聲便連忙遞過幾個錢來,讓他趕快離開。

四爺帶著祝安正準備下街回家,忽見一個滿臉鮮血 的人走了過來,站在一個攤位前既不唱,也不拉,一隻手拿著剃刀,一隻手伸開要錢。攤主不願給錢,他便舉起刀子要往自己頭上開刀。

嚇得祝安連忙躲到四爺背後, 問:“爸,這人幹什麽的?”

四爺說:“這是劃刀子要錢的,誰不給,他就劃,劃一下,往腦袋拍一下,鮮血四濺,把攤上東西都搞髒了,誰還來買?因此他一到,攤主就得趕快給錢。”

四爺正在介紹的時候,隻見有幾個小混混,跟在劃刀子的後麵,不斷地喊:“劃啊!劃啊!敢吧?敢吧?”

“你們起什麽混?好看嗎?好玩嗎?喜歡看流血嗎? 他媽的,回家看殺豬去!”四爺看不下去,厲聲斥責。幾個混混聽了,一個個散去了。

“爸,這個人多麽傻啊,往自己頭上劃刀子。”祝安很不理解。

“不是傻,這也是窮得無奈,才用這種無賴的辦法,這叫拚死討飯。不過很不值得。”四爺又解說。

說完便拉著祝安回家去了。

四爺把買的布料交給四娘說:“還有幾天到春節,你把這布料裁兩件上衣,你和二姐一人一件。抓緊時間縫,過年還趕得上穿。”

祝安把買回的兩幅年畫早早的貼到牆上,給屋裏增添不少光彩。

除夕前一天,四爺拿著幾張紅紙,到東莊奎大先生 家,請他寫了十幾副春聯,回來給二爺、三爺家都送了幾副。

除夕早上,天未亮,四娘和張二姐便抬著水桶到井裏搶元寶水,想把財氣搶回家。接著便在門前和打麥場上用鍋灶裏的草木灰畫了許多圓圈作為糧倉,圖個吉利。

早飯後娘倆又忙著理菜、煮肉。二爺家又送來兩條鯉魚,三娘家又送來一塊羊肉和幾斤酸菜。

四爺和祝安早飯後到莊西頭請史大膽把頭發理了。

當地人常說:“有錢無錢,剃個花頭好過年。”

所以男子漢年前都要剃頭,女人們年前都要洗發。

理完發,祝安便回來貼春聯。

前門牆上兩邊,分別貼著:

爆什送窮去,春聯接福來。

後屋兩扇門上則貼著:

年豐物阜家家樂,春暖風和處處歌。

左門邊側又貼上:

開門大吉

右門邊側又貼上:

出門見喜

本來還有牛屋、豬圈上的對聯,但無處貼,隻好放在那裏。

四爺家中午搞出了六個菜,一盤是黃花菜燒肉,一盤是酸菜燉羊肉,一盤是油炸蘿卜丸子,一盤是油炸山藥餅,一盤是白菜燒粉絲,還有一盤是豆腐丸子燒白菜。

吃午飯時,四爺又拿出本村人家燒的高粱酒,一家四口齊聚一堂,喝酒吃菜,過了一個平安歡樂的年。

吃過午飯,四娘和二姐又忙著和麵包餃子,包元宵, 留作晚上和第二天早上食用。

吃過晚飯,四爺取出一張黃邊紙,上麵印著灶老爺,燒了幾張紙,放了幾個爆竹,在灶門口貼上灶老爺的像, 灶兩邊又貼上一副對聯∶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而後四爺嘴裏念叨著∶

灶老灶老,保佑家好。鍋有糧米,灶有柴燒。

祭完灶以後,四爺、祝安又忙著用熱水擦洗供桌和上代神主,而後擺上買回來的香和蠟燭,再擺上幾個果碟和四娘蒸好的貢饃,饃上還有二姐點上的幾個紅黃綠的花點。四爺又在神主前擺上幾雙筷子,幾隻酒杯,倒上酒,點上香。這時祝安在門外又放了掛鞭炮,而後四爺跪下叩頭,告訴祖宗,過年了,來享受祭禮,請保佑 一家老小平安。

四爺先磕完頭,接著四娘、祝安、二姐都一個一個磕了下去,這叫祭貢。

祭貢以後,還不能馬上睡覺,得守歲。守歲時,又沒有什麽娛樂節目,為防止瞌睡,四娘和二姐又忙著去炒花生、炒瓜子、爆玉米花。爆玉米花時,四娘、祝安、二姐大聲說笑。據說說笑聲越多越高,玉米炸得越響越好,所以這時可以聽到家家在一片笑語聲中傳出嗶嗶叭叭的爆玉米聲。

炒好幹貨以後,一家人便坐在一起烤火,吃瓜子, 閑談守歲。直到半夜,各處響起了鞭炮聲,才宣告守歲結束,舊歲已除,新年到來。這時各家各戶才開始就寢。

就寢前,四爺又拿了火,從麥草堆抓了一把麥草,到糞坑前燒了起來。這時隻見家家糞坑旁都冒出火光。據說這是元朝未年一起殺韃子的信號,一直流傳到今。韃子就是蒙古侵略者。

第二天,天未亮,四娘和二姐又早早起來,先去搶開年吉利水回來煮餃子,煮湯圓,安排早飯。

飯後,莊子上男子漢便紛紛出門,到各家拜年。四爺和祝安出門先到三娘家,祝安給三爺三娘磕頭。三娘塞了一把糖果和幾把花生瓜子給祝安。而後與三爺,祝善、祝賢又一起到二爺家拜了年。祝安發現二娘家的貢饃蒸得又大又白,上麵還嵌了幾枚紅棗。祝安兄弟幾個人又給二爺二娘磕了頭。二娘又抓了一些糖果、瓜子、花生給兄弟三個。

從二爺家出了門,這支隊伍又增加了二爺和祝本,一行七人從莊東頭向西,一直拜到史大膽家。

這裏前後東西四個莊子全姓史,而且都是一個老祖 宗傳下來的,所以每年初一拜年,要用上整個上午的時 間。

二爺他們出了本莊,便向東莊走去,東莊人輩份晚, 所以對著各家神主磕了頭,說了幾句話,抓了把花生或 瓜子,便匆匆離去。

到了南麵幾條莊子,輩份便漸漸高了起來,祝安兄弟幾個該磕頭的人數也多了。

南莊宏二先生家既榨油,又燒酒。新年的頭幾天,每天都搬出幾壇酒,拿出兩笆頭炒花生,凡去拜年的人,可以隨便坐下喝酒吃花生。

到了二先生家拜過年,二爺兄弟三人和祝本便坐下 喝酒,祝安小兄弟三人不會喝酒,便坐下吃花生。

喝了幾杯酒以後,他們便又繼續拜年。到了史仰金 家,祝本趁著酒興,捉弄祝安給史仰金磕頭,還沒有磕完,祝善便喊:“快起,快起,磕錯了。”

祝安趴在地上,不知就理,起也不是,磕也不是。

正在猶豫著,祝賢伸手一把將祝安拉了起來,說:“傻瓜,你上大哥當了。他和我們一個輩份,不該磕頭。”

大家一聽都笑了起來,史仰金忙說:“小兄弟,對不起,吃幾把花生消消氣。”

說著遞過來幾把花生、糖果。

下午,二娘、三娘、四娘帶著大蘭、小蘭、二姐姐妹三個一起從莊東頭向西給本莊人拜年磕頭,順便拉話敘懷。這是此地風俗,上午男子們出去拜年,下午婦女們出門拜訪。

守歲求康福,天明互拜年。

兒童如雀躍,婦女笑聊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