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一 議築圩牆

(2022-12-12 03:15:18) 下一個

 

防盜防風杜漸微,全家共議築牆圩。

工程方案完成後,隻待春來把掀揮。

二姐在腰莊過了一宿,第二天吃過早飯便動身回史 圩。

臨走,張老漢對閨女說:“回去謝謝四爺四娘對我們的關心。你得好好照顧他們,他們身體好也是你的福。將來你就是他們家的人了。要好好幹,把家操持好。”

二姐點頭答應了,她終於知道將來要在四爺四娘家 過一輩子了。不過這家人還好,都很團結,都很善良,都能互相關心。不知將來幾個小弟兄們怎樣了。

二姐回來,將家中情況向四爺四娘作了匯報。

四爺說:“能吃上飯我也就放心了。”

四爺點上一袋煙 吸了一口說:“閨女,你不清楚,我在王集染坊幹活時認識了你爸,一來二往,便親熱起來,像兄弟一樣。後來,我們兩家就訂了親,再後來遇上荒年了,染坊倒閉了,我失業了,生活無著了。你爸也要出門逃荒,那時就想把你送到我們家。因為我也準備全家出逃,便沒有答應。我逃荒在外多年,遭遇很多傷心事。不管怎麽說,現在總算是活著回來了。你原來還有個弟,在外丟失了。現在我們家還有幾畝地,隻要不遇大的災荒,好好耕種,總還能吃得上飯。”

四娘在一旁聽了,說:“這叫板門對板門,笆門對笆門,窮人進了窮家門,孩子,我們就一起過吧!”

二姐聽了,連連點頭。

東北張灣圩張賴毛那幫土匪和西南圩史仰道那幫土 匪時常械鬥。來來往往都從史莊過,有時候也上來騷擾, 有時那也上來騷擾,人們晚上常常被驚醒。

張灣土匪的後台是未圩鄉警長張思宙,西南圩土匪後後就是史圩鄉鄉長史維照。所以各方互鬥,各不相讓。 周圍老百姓束手無策,天天在不安中生活。

欽義二爺家那次遭土匪來搶以後,雖然買了一支土 炮,但勢單力薄,無法自保。三爺欽雲家被藏過財神,雖然花了錢,消了災,但至今心有餘悸。四爺欽龍回來後,知道了這些情況後,便與兩位哥哥商量如何自保安全,他們商議讓老三、老四從後麵搬到前麵,和老二靠近。幾家共同築一道土圩。西邊和史大膽他們十幾家靠得近,東邊不遠處也有姓史的幾十戶人家,這樣如有事發生,可以互相支援。

欽義說∶“這事幹起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錢兩錢的事。大哥大嫂又不在家,要幹隻有我們三個兄弟幹了。”

“時間是需要的,沒有錢,我們就自己多吃苦,多擔當,我們老兄弟三個身體還可以,他們小兄弟四個也都一個個長大了,三家人通力合作,堅持下去,一年半載,圩子能夠築成。我想先築圩,後搬家。你們覺得怎麽樣? ”四爺談了自己的想法。

“這事,幹不幹,二哥你拍板,我們聽你的。”老三讓二哥拿主意。

“現在官府無能,土匪橫行,老百姓隻有自保。我想四弟的設想是可行的,我們三家男女老少十幾口人,一齊上陣,咬咬牙,使使勁,事情是可以辦成的。你們回去,對老婆孩子把這件事都講一講,說明為什麽要築圩子,看他們有什麽想法。”二哥最後下了決心,似乎發出了動員令。

“二哥,你和祝本都是做木匠活的,圩牆築多高多長,炮樓蓋在哪裏,什麽樣子,你們爺倆設計一下,我和三哥都是外行。這事就靠你們了。”四爺說。

“這事我知道了,回去和祝本商議商議。”二哥答應了。

二爺與祝本爺倆,用竹弓將老宅基四周丈量了一遍, 計算一下,周圍長度共 200 丈,為了便於施工,祝本設計了一張圖。

圖紙標明∶南北圩牆長 60 丈×2=120丈,東西牆長 40丈×2=80丈。在西北角和東南角建兩座炮樓,全部建成大約需半年時間。

圖紙設計好以後,祝本又去把三爺、四爺找來,商量看有什麽意見,兄弟三個把圖紙討論一下,覺得比較符合實際,不要再改了。

而後兄弟三個又各自匯報了家庭成員對築圩子的態

度。對築圩子沒有反對的,都覺得有個圩子比較安全,不過他們擔心,就憑我們幾家這十幾個人,建造起來有些困難。而且糧食不足,很難保證體力強健。

三爺說∶“工程進度我們自己掌握,一個月不行,兩個月,半年不行,就幹它一年。”

祝本說∶“我計算過了,半年就差不多了,最慢,超不過一年。”

“半年不算長,至於吃的,粗的細的,幹的稀的,填飽肚子就行。又不請外人幫工,自家人,孬好不講究。 ”四爺說。

二爺說:“要幹,就得抓緊。”

“不過現在到年底了,馬上就冰天雪地,泥土活不好幹,想快快不了。”三爺說。

“我看,現在先作好準備,等開春了,解凍了,我們再動工。”

“還得商量一下, 到哪裏取土,怎麽築牆,怎麽蓋炮樓。”三爺覺得這事很重要,必須事先想好,決定好。

二爺說:“這份宅基地從南到北十二畝,是老父親留給我們的,兄弟四個,每人三畝地。由西往東數,大哥是最西邊一份,我是第二份,老三是第三份,老四是第四份,排在最東頭。大哥後來外出了,老三、老四你們十年前又搬到後麵住了。現在既決定在這裏築圩,為了省工、省力,我想就在自家地上取土。我初步想,從後麵取土,築後麵一道牆,從西邊取土築西邊牆,東邊取土築東邊牆,南邊取土築南麵牆。”

祝本插言說:“這樣一來,要省很多力氣。而且,前麵取土以後,就變成了一個大汪塘,也就形成了吃水塘,很合用。左右後麵取完土就自然形成了一道護牆溝。 有了水就變成了護牆河,又多了一道保護網。”

“這樣做,好是好,也方便,也省工。隻是老大家和老四家的地要被多挖一點。”三爺說。

“這沒問題,損失不了多少,栽上樹,養個魚不更好。大哥要是在家,也不會反對的。”四爺打保票似的說。

“炮樓怎麽蓋,還得好好設計一下。”祝本說。

“屋子我們蓋過,炮樓從未建過。”三爺說。

四爺說:“東北單莊有座土樓,汪集南劉莊也有個炮樓,我們去看一看,問一問。心裏不就有數了嗎?我不信,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嗎?”

“我看這事就讓老四帶著祝本去辦,祝本這孩子聰 明,會動腦子。”三爺建議。

“老三,讓你家祝善也跟著去,長長見識,多幾個明白人有好處,幹起活來互相協作。”二哥說。

四爺說:“讓祝善去也好,多了解了解有好處,蓋炮樓可是個技術活,馬虎不得。”

第二天,四爺就帶著祝本、祝善去兩個地方考察建炮樓的事情。祝安聽說了,也吵著要去。

四爺說:“你年紀小,又不能幹,去幹什麽?”

“我去學嘛!”祝安說。

“不行,等我們自家建炮樓的時候,你再好好學。”四爺把祝安訓了回去。

經考察,兩處土樓建築和構造不一樣。單樓主要是作為居室住人。汪集南劉家樓主要作用是用於防衛,上麵設有槍眼,分為三層,下層住人,二、三層為守衛據點。所以人們又稱其為“槍樓”。

根據實際需要,二爺認為我們圩牆內的炮樓應該學 劉家樓的樣式建造,主要用於防守。為了減少費用和人 力,隻需兩層就可以了。二爺、四爺他們都表示同意這個意見。

圩牆和兩座炮樓如何建造,設計的任務又都交給了祝本。

寒鳥語咻咻,同商築炮樓。

一番考察後,心裏有方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