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四 鋤地

(2022-11-07 07:00:57) 下一個

 

種田切莫誤農時,播種耘鋤莫失機。

汗水之中生穀米,餐盤才有潤腸飴。

晚飯後無事,欽義、欽雲兄弟兩人,一邊抽著煙,一邊閑談。

“辛亥革命後,我以為天下變了。老百姓生活該好了,怎麽還和過去差不多?”欽義很不滿意。

“孫中山推翻了一個皇帝,現在卻出來了許多皇帝, 沒有一個是真命天子。”老三欽雲也是不滿。

“聽說孫中山剛做了幾天臨時大總統就辭職不幹了。 你說這不太傻了嗎?”二哥很不理解。

“不是他傻,是沒有辦法,掌軍權的不聽他的,隻好把總統的位子讓給袁世凱。”老三好像更明白個中緣由。

“袁世凱也不是好東西,在清朝就是兩麵派,幫助太後擠壓光緒皇帝。聽說做了大總統,還不死心,又想當皇帝,不知是真是假?” 二哥也是聽別人這麽講的。

“這個家夥野心很大,很有可能。聽說駐兵在準安一帶的張勳,就是袁世凱的嫡係。前年就曾帶兵攻占南京,把我們桃源縣的議會和小學都搗毀了。” 老三說的事大半也是聽來的。

“所以,我說辛亥革命並沒有讓老百姓好起來。” 二哥又回到了開頭的觀點。

“我認為多少有點好處,女人不裹腳了,讓男子剪辮子。女人裹腳,把好好的人弄殘廢了。男子留辮,不男不女像什麽貨色。又不會梳理,還得女人幫著梳,別的我沒有感覺,就對這兩件事,感到新奇,我擁護。” 一直在旁邊聽著的三娘插上嘴來。

“男人留辮子有什麽不好,這是幾千年傳下來的,我就是不想剪。” 三爺說著便摸摸自己的辮子,好像很愛惜。

“你盡管不剪,不過我告訴你,從今以後,我不再替你梳頭洗頭。” 三娘生氣地說。

“自己梳洗也行,不要你管,這點事還難倒我嗎?” 三爺似乎很有骨氣。

“不過我得事先提醒你,不要太懶,讓頭上生滿虱子。害了一家人。” 三娘說。

二哥怕三弟兩口子爭下去鬧出矛盾,便說:“你們倆口不要爭了,辮子問題先放一下吧!我看現在四弟家的地該鋤第三遍了。光憑祝安他娘一個人是不行的。我想明天沒事的話,我們兩家去幾個人幫一下手,一個上午就鋤完了。”

“二哥說得對,莊稼誤不了節氣。明天我帶著兩個兒子去。” 欽雲說。

“算了吧,小二子祝賢才十三歲,能鋤地嗎?不要讓他去。我帶你嫂子和祝本去,五六個人很快鋤完了。”二哥欽義說。

“窮人家孩子,十三、四歲應該什麽活都能幹。明天我得讓他去習練習練。”老三執意要帶祝賢去。

“我和祝善去,祝賢就不去吧。一上午肯定能鋤完。” 三娘疼小兒子,似乎舍不得。

“那不行,一定要去。”欽雲向來脾氣強,說一不二,即使理由不充分,也要那麽做。

二哥說:“就這樣定了,明天早飯後就上地。”

玉米苗已經長有一尺多高,豆苗也有五寸多高,裏麵的雜草不少。

四娘見兩家哥嫂侄兒都來幫忙鋤地,連忙也帶著祝 安找著鋤子下地。

玉米長得比較高,隻能順著行往前走,鋤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能傷著禾苗。對此,欽義特別交待了幾個年輕人。今天太陽很好,草鋤了,半天就曬死了,就是下了雨,也不會還魂的。

欽雲把小兒子祝賢安排在身旁,一邊鋤地,一邊指導兒子。告訴他,兩隻腳,一前一後站著,輪換著向前走,鋤子也跟著向前移動。鋤口入地不能太淺,也不能太深,保證把雜草鋤掉就行。太淺,從地皮上滑過,鋤不了草根,草根不死,還會發芽。太深,一是費勁拉不動,二是會傷到禾苗的根須,影響苗的生長。

祝賢一邊仔細聽著,一邊照著父親的樣子邊學邊幹。 因為玉米行距較大,人和鋤的行進都比較容易。但由於緊張、勞累,太陽曬,滿臉在流汗。

小祝安一直跟在祝賢旁邊觀看。他看人家鋤地好像 很輕鬆,也很好玩,便要求祝賢說∶“二哥哥,你把鋤子給我試試看。”

“一邊去,你不行,人還沒有鋤杆高,鋤什麽地啊!” 祝賢一把將他推到一邊。

“你也沒有鋤杆高,你能我就能。” 小祝安不服氣。

“可是我力氣比你大。你能拿動鋤頭嗎?”

“我能!” 小祝安從來膽子大,不認輸。

欽雲看著小祝安那股強勁,便對祝賢說∶“你把鋤頭讓祝安試試。”

於是祝賢把鋤頭遞給祝安。祝安接過鋤頭,學著大人那樣,兩手一前一後握著鋤杆,一使勁,想把鋤頭舉起來,卻沒有舉起。

“怎麽樣,說你不行就是不行。比我還少吃幾年飯

呢!”祝賢笑著說。

“我就不信,啊---起--- ”祝安叫了一 聲,猛一 使勁,鋤頭是舉起來了,可是掌握不了鋤頭的方向,鋤頭搖搖晃晃下來,把一棵玉米砸倒了。小祝安嚇得丟下鋤頭,連忙去扶玉米,可是玉米已經斷了,扶不起來了。這下他傻了,站在那兒不動了。

“你看闖禍了吧! 還充能吧?不認輸是不行的!”祝賢譏笑他。

欽雲見祝安難過的樣子,便說:“沒關係,不過傷了一棵玉米,卻學到了一點知識,而且你這種精神是很好的。將來一定有出息。”

豆子地裏的草比較難鋤,苗密,棵距小。欽雲叫祝賢緊緊跟在他旁邊,性子不要急,靜下心來,看準看清再落鋤。

欽雲說:“鋤豆和鋤玉米不同。”講到這裏,他把祝安也喊了過去,叫一起聽,一起學。

他說:“鋤豆地和鋤花生地一樣,兩腳要左右,一前一後站著,握鋤的手也要一前一後,遇到苗的時候,鋤頭要扭轉著從苗根走過,既要鋤掉草,又要不傷苗,而且要學會換腿換鋤。下麵就照著我的樣子做。祝安你就隻看不動手,千萬不要再搶鋤頭,要練習,回家在院子裏練。”

祝賢隻聽了一遍就累得冒汗了,但他想必須認真學習,把幹活的技術學到手。這叫 :

楊柳逢春先吐綠;窮人生子早當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