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 祠堂

(2022-11-01 01:59:13) 下一個

 

尋親久不見,且去拜神堂。

虔虔誠誠祝, 求安求福康。

六塘河北史家圩有個史氏祠堂,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祠堂邊上有個小廟,廟中供奉的是劉真君的檀木塑像。據說某年大水,從六塘河上遊漂下了一尊木雕神像,被史圩人撈得,細看上麵刻名,知是劉真君,後根據名字 尋查,塑像來自宿遷。

劉真君,在家排行第三,少時讀書,為鄉間秀才,但無緣做官,便學醫救人,教書育童,做了許多好事。死後,鄉人懷念他,為他建了祠宇,供奉其雕像。誰知大水將其廟宇衝毀,木像隨波而下,最後落腳史圩。史圩人便將其安放在祠堂邊屋裏。當地百姓十分崇仰,常 常有人祭拜求簽,甚至旱則求雨,水則求退。其實人們也有些糊塗,如果他有這麽大神通,當年怎麽會廟宇衝毀,順流而下。但信仰的人不會懷疑這些。所謂信則不疑,疑則不信。久而久之,每年四月八日,這裏便形成了廟會,人頭攢動,香火繚繞。有從遠方來焚香磕頭求安求壽求福的;有當地人賣土特產的;還有小商小販來此賺錢的,整日裏熱熱鬧鬧,人來人往。

這一天,又是四月八日,四娘帶著祝安也來趕廟會, 她來不是為買東西,主要是拜神。四娘買了三柱香,走到劉真君麵前,焚了香,讓祝安和自己一起跪下去,磕了幾個頭,而後向神像禱告:讓神保佑祝安平平安安,福壽綿長。接著又禱告丈夫和小兒祝康平安歸來,她特別虔誠地要求真君顯靈幫助她找回丈夫和小兒子。她希望尊神知道消息後一定托夢給她,指示她尋找方向、地點。

焚香禱告以後,四娘感到心裏輕鬆不少。她把希望寄托在劉真君身上,等著好夢。

拜完神以後,四娘想,還必須祭拜祖宗,求得祖宗保佑。她想祖宗保估子孫是應當的,她又買了香火,拉著祝安去拜祭祖宗。她又重複了一遍祈禱,特別懇請祖宗保佑丟掉的兩個子孫平安的歸來。

祭拜以後她好像完成了重大的心願,心裏充實多了, 亮堂多了。

從祠堂出來以後,四娘又拉著祝安在廟會上轉了一 圈,她有幾年沒有參加祠堂前的四月八廟會了。她見廟會雖然沒有災荒前那麽熱鬧,那麽繁華,但仍有當地的一些土特產和手工用品,還有一些小藝術品,如香包、泥人、絨花、口哨、風箏、糖人等。

四娘在會上買了一把菜刀,一把鋤頭,一把鐮刀。  又給祝安買了一隻風箏,而後便拉著祝安回家。

自從祝康丟失以後,她走到哪裏都要牽著祝安的手,晚上睡覺總要看著祝安睡著了她才睡,夜裏醒來,她總要看一看祝安是否在身邊,她才又放心地接著睡,現在她隻剩下這個抓手了。

四娘回到家以後,見家中無事可幹,便又提著籃子, 拿著鐮刀,帶著祝安到田地裏去挖野菜。她教祝安認識什麽是薺菜,什麽是戶戶秧,什麽是車前子,什麽是七七芽,什麽是三麥薺,哪些能吃,哪些有毒不能吃。她一邊講著,一邊挖著。

有些地種上了莊稼,有些地裏禾苗已經出土,這些地方都不能進去,她們隻好到溝邊、墳頭去挖。

她們又到那些剛下種的田地裏,尋找那些沒有埋進 土裏,而散落在地麵上的東一粒西一粒的黃豆和花生米。她們低著頭,一步步地尋著,彎著腰一粒粒地拾著,見到鳥落在地裏啄食,她們便立刻把鳥趕跑。她們在和鳥爭食,拾了這些種粒回家以後,煮飯時,四娘便把這些黃豆粒子,花生果子裝進小布袋裏麵,放在菜鍋裏一起煮,煮熟以後,撈出來給祝安吃。她自己卻一粒也不沾。

就這樣,他們一半野菜一半糧食的生活著。

小祝安從玉米、黃豆種下地以後,便時時盼著禾苗出土,快快生長,長出糧食,填飽肚子。他會經常一個人跑到地裏,仔細瞅瞅,看出苗了嗎? 要發現有鳥落在田裏,他就吆喝著,把鳥趕走。他怕土裏的種子被鳥啄食了。

春天,榆樹錢子長出來了,許多人上樹捋摘。四娘不會爬樹,隻能站在樹下,用樹鉤子鉤著樹枝摘取一些。小祝安見了,便大膽地爬上樹去,摘榆錢子。母親見了,不放心,不讓他上樹。

他說:“媽媽,沒有事,你站在樹下看著就行了。”

榆錢摘下以後,摻一點麵,用水一拌,上鍋一蒸,一股清香味,十分可口,因此家家的榆樹錢子都摘得光光的。正是:

拜神求福皆無用;還得野蔬充肚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