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 失子

(2022-10-26 02:52:05) 下一個

 

母失孩兒雁失群,全家涕泣亂紛紜。

又添酸淚湖中水,心逐西天幾片雲。

欽龍有兩三天沒有回家了。大媽母子和四娘也都幹 活去了。家中隻留下祝安、祝康兩個孩子。

祝安在屋子裏理著媽媽拾來的一團亂線,準備補衣 服用的。小祝康什麽時候出了門,他卻不知道。等他理完線,發現弟弟不在屋裏,便連忙出門尋找,屋前屋後,大媽家中,左鄰右舍都找遍了,也不見蹤影,急得他一邊尋找,一邊大喊:“弟弟,弟弟,你在哪兒?”

聽不見回應,看不見人影,祝安害怕了,急哭了。他不知道爸爸現在在什麽地方捕魚。他想到蔣家去找大媽和媽媽,又怕遇見母老虎。他急著叫著,驚動了鄰居, 出來幫著找。找了兩頓飯工夫,也未找著,隻好帶著祝安去找他的母親。

到了蔣家,鄰居把事情對四娘一說,四娘急了,立刻向廚房大師傅說明情況,師傅說:“你不要幹了,快去找孩子吧!”

四娘領著祝安往家走,邊走邊問情況。到家以後,便四處尋找,特別是湖邊,她尋來尋去好幾遍,就是不見影子。鄰居們也紛紛出來幫著找,還是沒找到。有人便勸四娘,趕快把事情告訴當家的,快想辦法。

四娘聽了,把祝安托付給鄰居照看,自己連忙奔去找丈夫。

欽龍聽說祝康不見了,忙向李老板請假。李老板一 聽,說:“這是大事,趕快回去吧!”

夫妻兩人回到家,連口水也沒喝,便四處尋問,他們把蔣壩都找遍了,也未找著,又拿著草爬子在水邊撈了一會兒,也沒有發現什麽跡像。

沒有辦法,他們又繼續四處打聽。

有個拾糞老頭說:“早飯後,見一個背著麻袋的人從你們那裏向南走去,不知麻袋裏裝的什麽。”

還有人說:“見到一輛馬車,急急忙忙從你們那裏向南駛去,車上有個小孩,一手拿著撥浪鼓一手拿著一塊燒餅,沒有哭,也沒有叫,不知怎麽一回事。”

又有人說:“見了一條小船,匆匆忙忙從你們那裏湖邊向湖中心劃去,裏麵不知裝的什麽東西,看不清楚。”

問來問去,聽不清,問不明,隻有疑點,卻無線索。

四娘哭泣著,四爺心急著。他們又一起向南找去,一直找到馬壩,問來問去,也無人知道。沒有辦法,他們又掉轉頭向高良澗方向找,找了一整天也無結果。夫妻倆飯也沒吃,叫得口幹舌燥,累得精疲力盡。想到家裏還有祝安,也不知有沒有吃飯,他們怕再出事,便連忙回家。問祝安,說已經在鄰居家吃過了。夫妻倆連忙向人家表示感謝。

晚上,大媽和祝雄都過來問情況,欽龍一一都說了。

大媽說:“不要急,明天再繼續打聽,隻要活著就能找到。”

祝雄說:“明天我請假幫著找,四爺四娘你們就歇著吧。”

大媽也說:“明天我休息,不上工,我和小雄一起去找。你們得去向老板說一下。端人碗,服人管呢! 尤其蔣家的那隻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第二天,欽龍回到船上。

李老板問:“孩子找到了嗎?”

“還沒有。”

“今天你就不要幹了,還是回去找孩子吧!”

“不找了,一天沒找著,一天沒回家,估計凶多吉少了。”欽龍滿麵愁雲,眼中含淚。

“不要怕,估計不會有生命危險。”老板安慰說。

“我聽說,最近又從江南過來了一些人販子,他們專買幾歲的小孩。”老板的兒子忽然想起前幾天聽到的傳聞。

“買,也得通過和人家商量啊,談談價錢啊!”李老板半信半疑。

“買,還得花錢,還得討價還價。要是偷呢,不是更簡單,更省錢嗎?”船老板的兒子這樣說。

“這倒很有可能,人販子什麽事不會做?”李老板心裏忽然一亮,覺得這種可能是存在的。

欽龍一 聽,心裏咯噔一下,覺得很有可能。他聯想到昨天聽拾糞老頭和其他兩個人說的急馳的馬車和匆匆的小舟,覺得孩子十有八九被人偷走了。若是這樣,就更難找了。他不禁說道:“若是這樣,就沒有希望找到了。”

“不要失望,這不過是傳聞,是猜想,也可能過天把就找著了。”李老板又安慰說。

四娘到了蔣家,師傅都圍過來問:“孩子找著了嗎?”

“沒有。”四娘有氣無力地回答,眼淚已經在眼眶裏轉悠著。

“那麽,你今天還回去找孩子吧,不要幹了,找孩子是大事。”師傅們說。

“不行啊!”四娘眼淚下來了。

“有什麽不行,找孩子是天經地義。”

“誰給你們權力,你們是管事的,還是我是管事的?” 隨著聲音,母老虎就進來了。

“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卻管不了事。”有個師傅說。

“昨天找孩子,誤了一天工。今天還想走,哪有這等好事。”

“那你不能做回好事嗎?”師傅說。

“不行,我替她做好事,誰替我做好事?”

“我們替你做好事,她的活我們大家替著幹。”有個師傅說。

母老虎一聽真納悶,這些師傅為什麽都這樣偏向史 嫂,她怎麽比我還有人緣。其實母老虎這種狗奴才永遠不知什麽叫階級情。

越不理解就越無情,她大聲說:“不能走,誰說情都沒有用。”

說完這話,她便摔袖而去。

“史嫂,不要急,不要愁,你是不是請蔣二少爺幫幫忙,尋找尋找,他經常在外行走,人緣廣,見識多,說不定有點辦法。”師傅們又為史嫂出主意。

“能行嗎?人家是財主,能幫我們這些下人嗎?”史嫂不敢相信。

“有棗無棗打一竿,也許行呢!你不請人家,人家自然不會主動來幫你的。”師傅說。

史嫂想一想,也是這個道理。誰會沒事找事啊! 想到這裏,她決定試一試。

蔣二少爺中午從街上店裏回家吃飯,史嫂見了,連忙打躬作揖,請求少爺幫忙,二少爺問清情況,覺得這個史嫂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家中出了這樣的事,怪可憐的,便答應幫忙尋找。

史嫂一聽,千恩萬謝的謝了又謝。

世事誠難料;疑雲布滿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