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 為人傭作

(2022-10-18 01:15:05) 下一個

暫居湖畔捕魚蝦,嫂子侄兒同一家。

共渡難關經雨雪,他年但盼撥雲霞。

真是幸運的很,大娘給地主家一說,他們便同意雇用四娘在家幫廚,並答應每個月給二十吊銅錢。四爺四娘一盤算,覺得可以緊巴巴地養活兩個小孩,也就答應了。

晚上侄兒祝雄回來,也高興地告訴四爺:“有一個姓李的船主,願意雇用四爺,不過比較辛苦,白天捕魚, 晚上還得看守船,不知四爺願不願意。”

四爺問∶“每月給多少工錢?”

“船主說,每月四十吊銅錢。” 祝雄說。

四爺覺得,這樣就可以解決一家人生活了,便說:“辛苦一點不要緊,隻要能養活一家就行。”

於是就這樣說定了。這真叫雙喜臨門,沒想到問題竟然解決得這麽順利。

第二天,大娘帶著四娘去地主家做工。祝雄帶著叔叔到李家的船上去捕魚。

祝雄領著叔叔從蔣壩沿著湖堤向北走去。走著走著, 仔細一看,這條堤都是石頭鋪成的,而且寬的地方有十幾丈寬。

四爺納悶地問:“這叫什麽大堤啊?”

“四叔,這就是有名的石工堤。”祝雄告訴叔叔。

“噢,我知道了,這就是明朝朱洪武時候劉基造的。還說倒了石工堤,淹了下五縣,清江、高郵不見麵。誰要拆掉堤上一塊石頭,就得殺頭。”

“叔叔你說的不對,這不是劉基造的。”祝雄脾氣很直,也很認真。

“不,就是劉基造的。許多人都這麽傳說。而且劉基就是劉伯溫。”四叔也很認真,他聽過很多關於明朝朱洪武時代的故事。

祝雄覺得這事關係到曆史真實問題,必須對叔叔說清楚。他說:“四叔,我聽這裏的打魚人說,這堤從漢朝時候就有了,至今快2000年了。不過那時是土築的堤, 因此經常被湖水衝毀,造成大片水災。直到明朝萬曆八年,漕運、準河提督潘季馴到這裏勘察地形,了解情況,才開始用石頭築堤。據說這些石頭都是從浙江湖州武康縣經過水路用船裝載來的,而後由石工打造成一樣長、一樣寬、 一樣厚的上千斤采石。用石總量有60多萬立方。後來從明朝到清朝幾百年間,又不斷修築,加寬加長。現在從南邊馬壩,到北邊馬頭鎮有120裏長。整過湖堤高出東邊地麵四丈多。萬一堤倒了,東麵人家就全淹了。不過當地人家說,自從有了石工堤,就沒有決口過。堤上還建了好幾座涵閘,幹旱時,可以向東麵放水灌溉。”

四叔聽祝雄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通,都聽傻了,覺得侄子說得有根有據,再也無力爭辯了,心想,這小子來此不到兩年,怎麽就知道得這麽多。不過他還是想劉伯溫與石工堤的關係,但他又搞不清劉伯溫與姓潘的時間關係,誰在前誰在後,他無法考證。

祝雄領著小叔見到了李船主,向他介紹了情況和叔 叔的姓名。李船主仔細看一看欽龍,見他大約三十多歲, 長得高高的個子,龍長臉,濃濃的眉毛,炯炯的眼神,雙眼皮,高鼻梁,大耳朵,很有精神,看上去像個很有福氣的人。可他想不通,這樣的人怎麽會窮到出來逃荒呢!  不過 他端詳眼前這個人確實是幹活的好苗子,於是便欣然地接受了,爽快地說:“老史,你就在我這裏幹吧!”

這回該老史好好瞧瞧眼前這個雇主了。隻見此人個子不高,年齡在五十上下,身體結實硬朗,大大的眼睛,細長的眉毛,薄薄的耳朵,矮矮的鼻梁,團四方臉,留著不長的胡須,看上去很精神,也比較和氣。

看到這裏,欽龍才想起剛才李船主答應他留下的話。便對船主說:“老板我還有個請求,我家還有老婆孩子,還得我操勞他們的生活,所以你讓我天天晚上替你看船,有些不方便。你看是否能通融一下。”

李船主聽罷,低頭想了一下說:“我看這樣吧,你每隔三天晚上回家一次,安排家中生活。這裏的船由我自己看管。我還有一個兒子和我一起打魚,因為他還要到集上賣魚,不能整天陪著我,所以才找個幫手。你在我這裏好好幹,也可學一點謀生手段。”

欽龍聽了,覺得李船主還比較好說話,也就安下心 來。心想騎驢看本子,走著瞧吧,現時找個吃飯地方是主要的。

大媽把四娘領去地主家找活幹。路上告訴四娘,“這家地主姓蔣,是蔣壩首富,家有良田五百多畝,還在街上開了糧店,布店。所以家裏雇了長工、短工二十多個,加上家中人口,每天吃飯都有三、四十人,家中已有廚工四個人還忙不過來,所以還得雇兩個人。”

“哎啊,要這麽多人做飯啊!”四娘有些吃驚。

“你想,每天得有人上街買菜,每天得有人在家做飯。做飯嘛,又得有人摘菜,有人洗菜,有人切菜,有人炒菜。有人淘米做飯,有人和麵蒸饅頭,還得有人準備柴火,有人燒鍋。家裏還養了幾頭豬,幾頭牛,一群雞鴨,都得有人去伺候,人少行嗎? 所以忙得很啊!弟妹,你去啊,得有心理準備,活不會輕的,不知你能不能受得了。如果你要膽怵,就不幹。”

四娘說:“哪能不幹啊。我在家什麽活沒有幹過, 過去小孩爸在染坊替人染布,家中輕重活都是我一個人在幹。我想再重再多的活我都能承擔。”

“那就好,嫂子可放心了。”

嫂子把弟妹領到地主家,把她交給廚房領班的蔣婆 子,這個婆子是地主宗族中人,所以很得主家信任,故委以重任。嫂子向蔣婆介紹了弟媳情況,並讓弟媳稱蔣婆為“蔣大娘”。其實看上去這個大娘也就在五十歲左右,裹著一雙小腳,腦後梳著一個碗口大的螺髻,瓜子臉,細眉毛,雙眼皮,薄嘴唇,耳朵上戴著一副不怎麽值錢的銀耳環,看上去幹幹淨淨,利利索索,不像幹活的人,真正是個領班,是幹活人的領導者。

蔣婆子看看四娘,覺得長得不錯,五官端正,算得上眉清目秀,隻是麵色發黃,缺少血色,這是營養不良所造成的,再看四娘的腳,比自己的腳大了一倍,她把嘴一撇,有些鄙視,但又一想:這種人肯定能幹活,行動敏捷,隻要能幹就行,管她腳幹什麽,又不是娶媳婦,供人觀看。想到此,她反而覺得眼前這個人很合適使用標準,於是她對四娘說:“你就留下吧,先幫著理菜、洗菜、切菜。手腳要快一些,不要磨工,不要偷懶。”

“知道了,一定好好幹。”四娘連忙答應著, 她已經感覺到這個蔣婆子不是饒人菩薩,自當小心謹慎。

大娘把四娘安排好以後,便說:“弟妹你在這裏幹活,我還得趕快回家,照看兩個小侄子。”

大娘洗衣服是隔天來一次,所以有一些自己支配時 間。

“大嫂,請你中午做點飯給兩個孩子吃,就說我在幹活,晚上才能回去,讓他們不要調皮。”

“這是自然的,讓他們和我一起吃就是了。你放心, 自家孩子,我會管好的。”

大嫂很喜歡孩子,可惜她隻有一個祝雄,已經長大了。

正是:無處討生活;為人作幫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