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正文

全球化·倭寇·台灣(1/4)

(2024-02-07 08:24:24) 下一個

今人覺得不可或缺的物資,古人卻沒有。李白寫“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皎潔的月光下,四處都是各家各戶洗衣服時捶打的聲音。這是誤解,這裏“搗衣”可不是洗衣服,而是一項今天罕有的操作。

漢字裏麵,宋以前有綿無棉。綿是絲、動物製品,棉是植物。中國本來無棉。至唐宋,棉花在中土仍是珍稀之物。元朝開始推廣棉花種植,明朝加強普及,普通人才穿得上棉做的衣服。

在那之前,條件好的人家穿絲,普通人家穿麻。麻衣、尤其粗麻,穿著不舒服。所以服喪時期,披麻戴孝,表示內心難過。麻衣僵硬,需要不時捶打,才貼身。夜間的萬戶搗衣聲,可一點也不浪漫。

唐朝胡椒還不普及,一般人吃不上胡辣湯,當時中國也沒有辣椒。能聽到萬戶搗衣聲,說明建築隔音不好。茅屋為秋風所破,且不說冬風。盛唐氣象,普通人的衣食住,不過如此。

 

1405-1433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發生在海禁嚴厲的明代,實在是曆史的悖論。他的船隊具體到過哪些地方,有人說到過澳大利亞、難以確認,應該到過肯尼亞、可能在當地留下了後代,進了紅海、到過麥加。甚至於他遠航的目的,我們也不確知。六下西洋之後,仁宗朱高熾即位,以耗資過巨,下令停止遠航。1421年流年不利,不但六下西洋中途遭遇颶風被迫返航,而且新修好不久的紫禁城失火。鄭和七下西洋的遠航日誌和其他文檔原存兵部,全部佚失,原因未詳,以致今天我們對當時遠航真正了解有限,不排除少數人想象無邊。這是曆史的悲哀。

鄭和七下西洋,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是人類亙古未有的壯舉。他的船隊七下西洋,船隻數量少則40、多達62,載人兩萬七八千人,航程跨印太,基本每次曆時兩年左右(第六次隻有一年半)。不管他們到過澳洲、美洲沒有——我還說他們到過火星呢,也不論他們遠航的收獲,飄洋過海這麽久、走這麽遠,多數人能活著回來,就是偉大的勝利。

不要說十五世紀,就是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海軍,還一直被遠航中發生的壞血病困擾,約15%的水手死亡,更多的終生殘疾。當時不知道維生素C,維生素C一直到1912-1933年間才發現。到十九世紀初,船上壞血病基本解決——無非是吃新鮮酸橙,但各種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瘧疾、傷寒和斑疹傷寒經常發生。壞血病也沒有絕跡,1876年英國海軍到北冰洋探險,120名水手有一半患壞血病,其中4人死亡(Magner & Kim 2018,p.245)。

鴉片戰爭時期,1840年7月4日英軍遠洋艦隊到達舟山,軍事上所向披靡,但兵員難以保障。當地居民不肯給他們提供淡水、糧食和蔬菜。他們支撐了半年,水手約3000人,住院高達5239人次。死亡448人、占15%,為戰鬥減員的5倍。最後被迫撤兵(Ouchterlony 1844, p.54)。中國曆史裏隻說是“水土不服”,實際上是營養和醫療衛生問題。

鄭和船隊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呢?首先,他的船很大。史料記載其中大船長150米、寬60米。當時木船造這麽大,今人難以置信。他們在上麵種果蔬,在裏麵養禽畜,沿途捕魚,可以提供部分新鮮果蔬魚肉,但主要依靠沿途采購,並且配有專門的水船、以便沿途補充淡水。船隊配有180位醫務人員。

航海日誌無存,無以確知途中減員事故。但肯尼亞拉穆群島帕泰島有島民有華人血統。當地傳說鄭和船隊有一艘船遭海難,400名船員留在了當地。但迄今考古尚未發現沉船遺跡。另外《明英宗實錄》記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副手洪保負責的那艘船在索馬裏失事,300名船員有100人被救起。其中3人在1448年設法回到了南京。

但是無論如何,鄭和下西洋,比鴉片戰爭早400多年。英國皇家海軍3000人在舟山隻能支撐半年,鄭和船隊兩三萬人在海上漂、能支撐兩年。“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

 

巴哈馬群島水晶海灘,2007年攝。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在巴哈馬登陸,是為哥倫布日。

 

1492年——鄭和之後大半個世紀,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了新大陸。他的創舉,不光是在航海探險方麵,而且是風險投資最早範例。他一開始還謙虛,堅稱自己到達的是亞洲,所以後來美洲沒有以他命名,而是以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1451-1512)命名,後者確認這是一片新大陸。哥倫布抵達美洲的那一天,10月12日,後來成為哥倫布日。連這個,今天也有人反對。

哥倫布先後四次到美洲。第一次航程不過半年。他的船隊小,三幾隻船,載人最多的一次也不過1500。規模和航程遠不及鄭和。

但是,他發現了新大陸,開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大航海和全球化,進而改變了世界格局。美洲是金銀的寶藏,而且當地人並不格外珍惜。這裏更是農業的天堂,是土豆、番茄、辣椒、可可等重要農作物的故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人才能生產巧克力,毛人才能吃上土豆燒牛肉,四川人才能做麻辣燙,中國人民才能吃上番茄炒雞蛋。

References

Magner, Lois N., and Oliver J. Kim. 2018. A History of Medicine. 3. Boca Raton, Florida: CRC Press.

Ouchterlony, John. 1844. The Chinese War. London: Saunders & Otle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oji' 的評論 : 您推薦的晴耕雨讀酒,要找來呡幾口 哈哈
joji 回複 悄悄話 讚馮墟好文!新春快樂!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美國是對抗社會,兩方折衝,方得正解。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曆史功績不可磨滅,近年來取消哥倫布節的行為是政治正確過頭的典型。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侃-侃' 的評論 : 英國壞血病問題,在倫敦條件較好的家庭都發生過。主要是飲食不當,給得壞血病的士兵喂肉湯。當時完全沒有維生素概念。
侃-侃 回複 悄悄話 電腦遊戲《Civilization》裏麵,人類航海從沿海岸線開始,所以如果頻繁靠泊陸地獲取食物補給的話,應該就可以自然避免航海壞血病的發生。另一方麵,農耕時代的中原人,習慣進食蔬菜米麵,可能無意中就保證了維生素C的攝入。

隻可惜文檔毀損失傳,沒有人知道鄭和下西洋的技術細節。被懷疑是官家政治追殺行動的航海事件,也沒有給大明韭菜帶來任何實際的好處。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中的葦絮' 的評論 : 哈哈 升級 過年!
風中的葦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馮墟' 的評論 : 第一次被稱絮姐,立馬覺得自己成長了膨脹了,哈哈,榮幸榮幸!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狗2014' 的評論 : 事實正確即可,政治無所謂。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政治正確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中的葦絮' 的評論 : 絮姐新年好!
風中的葦絮 回複 悄悄話 哇,馮兄此文紮實,學習了!並祝新春快樂,吉祥如意。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沈香節日快樂!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讚馮墟好文!春節快樂!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麥姐新年好!開放,是人追求自由的必然步驟。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rt2020' 的評論 : 您是對的。真正普及在明朝。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這些都是事實,兼容並包,才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讚好文,所以還得開放交流。給馮兄拜個早年,祝闔家龍年吉祥,萬事如意!
start2020 回複 悄悄話 南北朝時期就開始有棉,宋末元初,棉花由東南和西北兩路向長江中下遊和渭水流域一帶廣為傳播,元朝鬆江烏泥涇(今上海華涇鎮)黃道婆從海南島帶回來了黎族人紡織術, 軋棉廣為應用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吃土豆,玉米,同樣應感謝哥倫布。這些原產於中南美的農作物經菲律賓(當時和中南美一樣同是西班牙殖民地)在明朝才傳入中國。中國的餐桌其實是“胡化的餐桌”,裏麵花絮很多。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花姐到此一遊!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紅米2015' 的評論 : 我參觀一棟十九世紀美國豪門,廚房器具基本不認識。具體到唐朝,好多詩寫於邊塞,佩服詩人的活動範圍。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馮墟好!
紅米2015 回複 悄悄話 今天看古人的生活十分艱辛,似乎不該有什麽樂趣。一千年之後的人看我們,會不會一樣感受?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不對外開放,飯都吃不好。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所謂中華文化裏麵最硬核的中國胃,其實九成以上的菜譜是清中晚期,大航海以後才出現的。比如現在最流行的川菜,也是民國初年才成型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