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正文

何為美

(2022-12-16 09:36:22) 下一個

由少及今,我讀過一些相關的文章,也跟美學家有一些交往。雖然沒有專門研究,但也要放一放厥詞,才不枉讀過的文、不負結交的人。

漢語裏的美,跟英語裏的beauty還不大一樣。漢語裏的美,本來是指羊大,羊大為美,長得肥壯的羊吃起來才美味,瘦小的羊淨是骨頭。所以漢語裏的美,本來是指美味,後來才跟美感聯係起來。漢語裏的美,強調美的物質基礎——食物。

辭典裏麵說,美是人或物具備的、給人美感的特征和品質。這是將美和美感區分開來了。實際上,美和美感不可分離。同一人或物,客觀具備一定的特征和品質,給不同人的感受可以不一樣,有人覺得美,有人覺得不美。同樣是鞏俐,她的特征和品質是一定的,有人覺得美,有人覺得不美——說她是農婦。同樣是農婦,特征和品質一定,有人說勞動者真正美,有人說農婦粗鄙不堪。你去堪薩斯,一片金黃、麥浪滾滾,有人覺得美、寫《美哉美利堅》(America the Beautiful),有人覺得荒涼、連去旅遊的興趣都沒有。同樣是荒涼,有人覺得美不勝收,堪薩斯不夠荒涼,要去猶他沙漠;有人覺得了無旨趣,堪薩斯已經無法忍受,遑論猶他。

這些例子都說明,美和美感密不可分,美感當然是主觀的,美也是主觀的。但主觀往往反映客觀,而且是能動地、不是被動地。你拍荒野、拍一棵樹、拍一個院子,未必能拍出名堂來。高明的攝影師,同樣是拍荒野、一棵平淡無奇的樹、一個尋常院落,就能拍出美來。這就是主觀能動性。

美可以有階級性。大峽穀當然美。但是你要問在那裏淘金的苦力,他們可能會給你不一樣的回答。

美也可以沒有階級性。蒙娜麗莎和維納斯就是美,管她什麽階級。所以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進了城之後,馬上換老婆,新夫人很多不是來自敵對階級嗎?為什麽?美呀!美的力量,不是階級覺悟可以抗拒的,連馬克思都抵抗不了。

美可以有地域性。實際上不是地域本身,而是地域所在的文化。中華文化大多以膚白為美、黑色為肮髒。而在北美,慘白的皮膚表明戶外活動不足、近乎病態;而且經過民權運動,多數民眾意識到,深色皮膚有深色皮膚的美。前幾年兒子在上海參加夏令營,有位老師忍不住隔幾天就問他一次,“你為什麽長這麽黑呀?”兒子是百分之百的華夏子孫,出門抹防曬油,膚色自然。但在以白為美的中國,他膚色偏黑。我們的確遇到一名年輕的白人律師,大學期間學習漢語,還在南京大學交流了一年,能講不錯的漢語。他娶了一名黑人。去中國執業,在他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他了解在中國很多人歧視黑人,他必須保護家人。

美的本義是肥壯的羊。肥羊有兩種,一種是喂荷爾蒙圈養,一種是天然放羊。當然是天然放養的羊更加美味、更受歡迎。八十年代有人提出“美是自由的象征”,有人加以發揮寫成博士論文《審美與人的自由》,揭示美的政治意義,在社會上造成影響。追求美,是人自我解放的表現。美學,實際上是人學,反映人性、人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八十年代喇叭褲、牛仔服、超短裙和其它時裝和美容美發的興起,正反映這一過程。

現實中還有另外一種美學——法西斯美學。體現法西斯美學價值的建築和藝術,是法西斯政權宣傳機製的重要組成部分。法西斯美學偏好宏大、強硬和簡潔。在建築方麵,他們倚重理性主義和簡約古典主義,企圖對古希臘、古羅馬昔日的輝煌進行現代性詮釋。墨索裏尼大力發掘包括羅馬角鬥場在內的古羅馬標誌性建築,以羅馬古時的輝煌激勵人們追隨他。他是十足的基建狂魔,大興土木,修建寬闊的馬路,試圖打通古羅馬輝煌的過去和他構想的法西斯未來——一係列的裏程碑式建築。他在馬路上舉行閱兵式,耀武揚威,展現力量。為舉辦1942年的世界博覽會,他修建了意大利文明宮,又名“方形角鬥場”。為了實現他瘋狂的夢想,他不惜大規模動遷,全然不顧底層人民死活。您如果覺著墨索裏尼的所作所為聽來熟悉,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我在段首的用詞是“現實”、而不是“曆史”。

不管幾流,希特勒是個藝術家。他和戈培爾深諳納粹美學的意識形態價值。納粹美學,也以人為中心,一味推崇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以維護雅利安和北歐人種的純粹性和正統地位,體現的是完全扭曲的人性。他們口中的人民,指雅利安和北歐人,不包括別的人。他們扶持和豢養一大批藝術家替第三帝國效勞,為他們舉行大型展覽,通過他們的作品傳播納粹意識形態。納粹藝術家為1936年夏季奧運會,塑造了“完美的”男女模型,安放在柏林街頭。塑造巨型的持火炬者雕像,作為納粹德國精神的象征,矗立在柏林總理府庭院。納粹繪畫局限於傳統寫實,主題為鮮血和土地,宣揚人種的純粹性、軍國主義和馴服價值觀。音樂強調調性,禁止爵士樂。電影和戲劇需要經過審查。宣傳部嚴格掌控文學事業,全麵審查文學作品,全麵禁止文藝批評。文學的主題,是鮮血、土地、納粹、納粹和納粹。

納粹建築大量采用牢犯和苦力,修建規模宏大、風格大一統、凸顯力量的新古典建築。代表作有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慕尼黑元首行館和紐倫堡的納粹黨大會堂等。其瘋狂之巔,是計劃將柏林改造成“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擬議修建的包括勝利紀念柱、國會大廈和人民大會堂等。謝天謝地,他們並沒有勝利。

美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法西斯政權扶持和豢養了一大批忠誠馴服的建築師和文藝家。這幫走卒以詮釋法西斯意識形態、維護法西斯統治為己任。不可否認,他們掌握一些形式美的表現技巧。但他們狹隘的心靈和扭曲的人性,決定了他們的作品充其量隻有變態的美的形式,不具備任何真正的美的內容,而他們的全部目的完全在於支持和維護一個醜惡的政權。真正的美,是真、善、美的統一。真正的美,必定體現真理、揚善遏惡。上好的水餃,皮兒要厚薄、軟硬適中,餡兒要真材實料、味道純正。

但是真相、真理無所謂善惡,它們應該是盡量客觀的。真相既有美的,也有醜的。掀開新娘子的蓋頭,兩種可能都有。真理既有美的,也有不那麽美的。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簡潔優美、意義深邃,核裂變、核聚變釋放的能量,它都能算。但是工業上的實際氣體狀態方程,就優美不起來,準確要緊,沒人在乎它是不是優美。

美學是人學,與人性密不可分。人之美醜,在乎人性、心靈和行為,而不是巧言令色。人的美,在德、不在色。以貌取人跟種族主義,都是隻看人的皮囊。孔子感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可算是人的一種獸性。

畫家在紙上作畫,成為藝術品,表達美,這是一種美。革命家手上拿一張白紙,表達訴求,是行為藝術,更是一種美——人性的美、動感的美、觸及靈魂的美;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拉拉雜雜說了這些,希望不是完全浪費時間。歡迎批評指正。

202212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ciel567' 的評論 : 同意,美醜、善惡的關係都是這樣。
eciel567 回複 悄悄話 真沒想到, 美的本義竟然是大肥羊!
美和醜是事物的一體兩麵,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