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擁幾冊書,有點餘糧,世間破事,去他個娘......
正文

走馬觀花斯德哥爾摩 (2009)

(2022-08-29 13:34:31) 下一個

這是2009年記錄,現在重新整理一下轉到博客,作為遊記保存下來。

有機會到哥本哈根參加Seahorse的學習班,決定學習班結束後到斯德哥爾摩呆一個周末。盡管臨行前因為季節天氣因為工作和待發論文而有些猶豫是否應該直接回奧斯陸, 但是一位好朋友已經不辭勞苦的幫忙張羅著訂好了酒店,於是在臨行前匆匆忙忙掃一眼火車時刻表,多少有些倉促的起程了。當旅程結束,坐在奧斯陸溫暖的房間裏碼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對此行的感受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流連忘返不虛此行......

2009年11月5日

哥本哈根的兩天暴風雨過去,晚上安靜很多,好好的睡了一覺,養精蓄銳的準備好了斯德哥爾摩之行......出發之前就想好了要認真記錄下所見所聞,隨身攜帶了一個臨時淘來的迷你型小電腦,這電腦輕巧倒是輕巧,可是愚鈍無比的趕上算盤了,每一個點擊都要想兩分鍾才去執行,估計是智商太差,或者幹脆就是懶惰罷工,讓我花費了雙倍的精力......但是不管怎麽說帶上這個小東西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記錄下了所見所聞......

在學習班期間和同事一起喝酒吃晚飯

學習班的課程三點結束,出租車直接開到到哥本哈根火車站買好當晚十一點從馬爾默到斯德哥爾摩的夜行車票,便和同事一起逛城消磨一點時間......五點送同事去機場的地鐵之後,自己轉回來吃 Berger King (漢堡王) 權當晚飯也順帶休息一會兒,邊吃邊拿出車票來看忽然覺得哥本哈根到馬爾默這一段隻有不到半個小時,應該可以有很多車可以坐的,用不著在哥本哈根耗到十點多......跑到車站Information一問果然如此,遂跳上車,七點十分便到了馬爾默......

上火車前很期待看看連接哥本哈根和馬爾默的厄勒海峽大橋,但實際上坐在車裏是什麽都看不到的,放上一張照片吧

馬爾默火車站

臥鋪車廂

在馬爾默車站旁一個小酒吧要了杯紅酒消磨時間,邊想著馬爾默到斯德哥爾摩是夜行火車,是不是應該車上睡一覺,第二天有精神遊覽,於是決定去售票處看看。馬爾默車站很小,轉了八圈也沒有看到賣票的地方,隻有幾個自動售票機擺在那裏,人們在售票機上敲敲打打的買票,也沒好意思張嘴問人......十點半溜到站台上晃,發現站台邊上有一個小房子亮著燈,一看是SJ的服務台,裏麵是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大媽,一問可以買臥鋪的,大喜,便掏三百大克朗換來一夜睡眠......臥鋪房間三個床位,臥鋪票是像酒店那樣按房間而不是按床位出售的,房間設計不錯,舒適實用,有一個小水池可以洗臉洗手,不用時可以蓋上蓋子當小桌子用,臥鋪車廂盡頭有淋浴室,願意的話可以去衝個淋浴再睡覺,很舒服......驚奇的是上車沒人檢票,自己去找自己的座位或者房間,進到房間裏等了半天也不見來查票,出來張望也看不見列車員,傻乎乎的等到十二點還不見來查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睡了。早上六點到達斯德哥爾摩拿上包包就下車了,還是沒人管沒人問......估計不買票上來直接到臥鋪來睡也應該沒有問題......

2009年11月6日

早上五點二十起床, 列車運行近七個小時於六點到達斯德哥爾摩,出站之後按照預先準備好地圖沒有困難的找到了酒店,步行大約十五分鍾,到酒店才六點半,沒法入住,在前台放下行李就出去流浪了......斯德哥爾摩天陰沉沉的,但是還好,沒有下雨......

斯德哥爾摩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大都市, 下了火車走在出站的地道裏就感覺到了城市的典雅和繁榮,頓時興奮起來了......記得Kingston的朋友曾經說過有時間去斯德哥爾摩看看,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無須贅敘斯德哥爾摩的曆史,地理上斯德哥爾摩位於波羅的海西岸,星羅棋布的24,000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了這個北方的威尼斯,斯德哥爾摩建都於1436年,近600年的時光造就了這座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城市......

在酒店附近的咖啡店喝一杯咖啡吃點早點,便邁開腳步丈量起城市來,整個城市的實際距離比想象的也比地圖上的短得多......初冬早晨七點鍾的斯德哥爾摩路上還沒有幾個行人,隻有閃爍的燈光呈現著城市的寧靜和典雅與不凡的氣勢......天漸漸的亮了,依然是低低的雲層,盡管此時已是初冬時分,看不到風光照片上令人如癡如醉的藍色波光裏的仙境景色,但依然能夠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風韻......沿著海邊行走,波羅地海的海風吹得雙手冰涼,有些發抖......邊走邊想著自己也許是這個城市最早的遊人了......

老城街道

老城最窄的巷子Marten trozigs grand

計劃好的先到旅遊信息中心去,但是旅遊中心九點才開門,於是沿著地圖的路標走向斯德哥爾摩南區Sodemalm島的老城Gamla Stan,這裏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古香古色的建築和街道,瑞典皇宮也坐落在這裏,是斯德哥爾摩旅遊的必看的景觀......老城均是鵝卵石子鋪就的小巷子,巷子兩側是高達幾十米筆直的樓房,構成了一幅幅獨特的景色,巷子兩旁多是出售古樸精美紀念品工藝品的小商店......花了一點時間,找到了人們所說的最窄的小巷子Marten trozigs grand,寬不足1米,兩人行走需側身相讓....... 在老城晃了兩個小時,走遍了老城的每一條小巷......緩緩穿行在這些具有幾百年曆史的小巷子裏,想象著曾經在生活在這裏的前人們,有一種如煙如幻的感受,這也許是古跡旅遊的快樂之處吧......

瑞典王宮

王宮外的大炮和衛兵

瑞典的皇宮氣勢雄偉,金碧輝煌,皇宮是瑞典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場所,據說是十七世紀末開始建造的,花費60多年的時間於1754年才建成完工......遊覽皇宮是計劃之一,但因為時間太早皇宮還沒有開放,暫時先錯過去,隻是在皇宮外麵到處拍照,看見一個身穿中世紀服裝的衛兵孤獨的走著 “正步'',就象在挪威王宮,丹麥皇宮門前看到的一樣......

回到旅遊信息中心,谘詢了旅遊的建議,順便上廁所解決一下,在斯德哥爾摩上廁所是個大問題,廁所比較難找,而且絕大多數都要付錢的,五到十克郎一次......幾個美國佬在廁所門口抱怨收費。在歐洲旅遊的經驗就是見廁所就進,解決一次算一次。

然後到市政廳參觀,這也是必遊之處......走錯了路,碰到一位老人問路,這是我到北歐來碰到的第一個不會說英語的人,老人倒是非常熱情,磕磕吧吧的竭力幫助,雞同鴨講費了半天勁還是一頭霧水,謝過老人,還是自己看著市政廳樓頂的大鍾摸到地方了,花70克郎參觀......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完工於1923年,是斯德哥爾摩的地標象征。市政廳的尖塔上有三個鍍金的皇冠,代表著瑞典丹麥挪威三國人民的無間合作。市政廳因為兩個理由出名,第一是因為建築風格,第二因為這裏是每年諾貝爾獎的宴會廳(諾貝爾的發獎儀式是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市政廳和哥本哈根市政廳還有奧斯陸的市政廳在外觀上都非常相象,但據說斯德哥爾摩的是最為優雅美麗的(這點倒是沒有看出來)......

藍廳的諾貝爾獎晚宴

市政廳包括藍廳和金廳,整個建造過程中充滿了設計和施工上的波折和變動,因為在施工過程中不同的陽光色彩感受,設計師不停的改變主意。市政廳建造的原則是盡可能的顯得古舊和曆史悠久......藍廳是諾貝爾獎的晚宴的地方,看起來並不是很大的地方要容納一千多人,每個人隻能有60厘米的活動範圍,吃飯是可要十分小心不要碰到別人而出洋相,即使皇室成員的優待也隻有70厘米,所以能夠有幸被邀請去晚宴也說不上是有幸還是不幸了......

藍廳

藍廳實際上是由10萬塊紅磚構成的,燒製過程加長時間,砌成牆之後再用人工一點一點的刻劃出很多痕跡以顯得古舊,原計劃是塗成藍色的,但是設計師發現在陽光下紅磚的顏色和青綠色的地板相映成彰於是就保留了紅磚的顏色,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卻沒有改名而一直保留著藍廳的名字......藍廳和金廳之間還有一個曾經是宴會廳的地方,裏麵有整牆的壁畫,是一個王子用了七年時間畫出來的,據說是用一種特殊的難度很高的畫畫技能畫成的,窗戶兩旁是一些淺淺的雕刻,這些雕刻也很特殊,沒有用任何工具,是把雕刻材料弄上牆之後用手指摳出來的......

 

金廳

金廳是用金泊貼就的馬塞克壁畫,節省到了極點,整個金碧輝煌的大廳其實隻用了幾公斤的黃金,但看起來還是蠻輝煌的,由於趕工期,壁畫出現了一些小錯誤,因此金廳的主壁畫就成為了絕版,也成為今天導遊們給遊客講解的一個話題......

市政廳結束,又拐回老城去吃飯,幾天沒吃中餐了,看到一家便進去了,餐館的名字叫寶島,女老板典型媚外加見錢眼開,洋人進來眉開眼笑,華人進來就懶得搭理,這頓飯吃得不舒服,不想掃了碼字的興,省略幾百字......

諾貝爾博物館

午飯後已是兩點了,接著回到老城裏的諾貝爾博物館參觀,諾貝爾文學獎就是從這裏的辦公室評選出來的,但是參觀完畢之後失望遠大於期望,本來想看到的是許多獲獎者的東西,比如手稿啦,信件啦等等,結果什麽也沒有,有點徒有虛名的感覺......

Stortorget 廣場

隻是博物館所在地的廣場Stortorget倒是很有些曆史的, 在逛老城之後的當天晚上重新複習老城的曆史,知道了諾貝爾博物館所在的這個廣場在500年前就是斯德哥爾摩中心,博物館曾經是股票市場,而在1520年,這裏發生了一起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當年的11月8-9號,也就是489年前的這幾天,丹麥國王將94名瑞典貴族和神職人員一個一個的屠殺在這個廣場上,具體為什麽原因還暫時沒有查找到,但第二天為此再次去那個廣場,站在這個廣場上,凝思著當年的一幕,就會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沉重感,感受和第一天經過時完全不同,這是知道曆史再遊覽古跡的一種特殊的感受......

下午三點多鍾,天已漸漸黑了,華燈閃耀,夜晚的斯德哥爾摩又一次充滿了活力,浪漫和異國情調,霓虹燈下滿街高高瘦瘦的北歐男女談笑風生,氣質優雅,一幅安詳恬靜和諧溫馨的景象,流連在人流裏,享受著這初冬斯德哥爾摩夜晚的風韻.......

腿已經很痠了,從早晨六點半開始走了近九個小時了,實在有些走不動了,決定今天到此為止......回到酒店洗個熱水澡,躺在床上,一股疲倦感慢慢襲來,不知不覺間睡著了,再醒來時已是下午七點......出去吃晚飯,順便到車站買好了周日回奧斯陸的車票,幸虧今天買了,很多車已經沒有票了........ 準備明天去轉兩個博物館 (據說很值得去的),還要轉斯德哥爾摩的地鐵 (據說很有藝術特色)......

2009年11月7日

昨晚寫完記錄已是半夜十二點了,倒頭睡去,一覺睡到早上八點半, 酒店的早飯估計已經錯過了,自己衝一杯咖啡,吃著昨天買的點心當早飯......十點半出門,不想再走昨天走過的路,於是沿著酒店後麵那條安靜的路走向VASA博物館,途徑一個地方大樓上有KGB (克格勃) 三個字,地圖上在此地也標明一個前蘇聯的國旗符號,但是搞不懂是什麽意思......

蒙蒙的細雨無聲無息的下著,沒有一絲一毫的感覺,隻是眼鏡片漸漸的模糊了......空氣裏是一股濕潤清新的好聞味道,舒服極了......沿著海邊的道路去VASA博物館,景色很有些象上海的外灘,但是應該說比外灘要寬闊一些,寬寬的人行道也是鵝卵石子鋪就,比死死板板的水泥路多了許多親近感,路中間是兩排整齊的大樹,已經落光了樹葉,但是可以想象夏天到來時這裏應該是另外一番景色......

VASA

VASA實際上是十七世紀版的泰坦尼克,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於1628年八月首次出航僅僅行駛了1500米一陣風來便沉入了海底......時隔333年之後的1961年才被打撈上來重見天日,從1956年瑞典的一個獨立研究員發現VASA號的沉船地點到1961年打撈出水花費了五年時間,而打撈上來之後為避免船身木質的腐敗,技術人員對船身不停的噴灑著PEG(聚乙烯乙二醇), 讓船體的木質脫水幹燥,這個過程又花費了十八年的時間.......

盡管VASA是一個悲劇和丟臉的事情,但瑞典人仍然把它看作是瑞典的驕傲,十七世紀瑞典人的造船技術和船上的木雕功力令人讚歎,而現代瑞典人把打撈上來的14000多件散落破碎的木製品和木雕複原歸位則是瑞典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拚圖遊戲......

看看VASA博物館裏的飯店菜譜,沒有太多吸引力,決定回到國家博物館附近填肚子,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不想吃飯的時候滿眼是飯店,想要吃飯時一個飯店都找不到了,於是決定幹脆看了國家博物館熬過飯點再說......又是不幸,所有的國家博物館總是太過於正式,太藝術了,或者是自己品位低下,或者是展品過於高貴,反正就是有點陽春白雪,看不懂,沒勁......

反正是要參觀皇宮的,便繞回老城找飯店,現在滿眼都是飯店了,可滿眼都是食客,所有的飯店人滿為患,想著還要參觀皇宮,算來算去哪個飯店都要等一小時以上,再次放棄溫飽,餓著肚子趕到皇宮......俗話說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到了皇宮被告知離關門隻有二十分鍾了,想著怎麽也不能白來啊,咬牙掏錢進去了,挑最重要的皇帝吃飯睡覺玩麻將的地方看,走馬觀花也算到此一遊了......皇室嘛,總是流光溢彩金碧輝煌,也是一個無需贅敘的地方......

一天計劃裏要看的差不多了,隻剩一個地鐵站的藝術就不著急時間了,於是開始認真的考慮解決肚子問題,從老城回來的那條最熱鬧的大街上,看到了一家蒙古烤肉自助餐,昨晚回來路經時看到排著長隊,今天似乎沒有那麽忙,便抬腿進去,進去才知道其實這也是一家中餐館隻是加了點蒙古烤肉和壽司,順便說一句,這裏的亞洲餐的主流是蒙古烤肉和日本壽司,中餐並不怎麽時興,領班的是一位熱情的留學生小夥,在瑞典皇家工學院留學,很熱情也很健談,吃飯其間經常跑過來聊幾句,要了一杯葡萄酒,共花170克郎,想多給小夥小費,一問小費是幾個跑堂夥計一起分的,幹脆就給了200克朗 (比飯錢還多),吃飽了,也休息好了......

賽格爾廣場

早就聽說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站極具藝術品位,這是必看的一個景點。走到賽格爾廣場,這裏是地鐵的中央車站T-Centralen,也是每天出門必經之地,和往常不同的是,天黑以後這裏聚集了不少的 “不良青少年”,有點嬉皮士的那種頹廢的打扮,一堆一堆的抽著煙,說笑著,站在那裏觀察了半天,也看不出有什麽暴力的傾向,也許就是一種時髦吧,和在日本東京原宿代代木公園看到的那些前衛青少年很象,隻是原宿那些少年以跳各種街舞酷舞為炫耀,而這裏這幫則是無所事事不知在炫耀什麽......

斯德哥爾摩地鐵站

地鐵站的一大特色是非常深,下到站台的電梯很長,大概是因為要在海底運行的緣故吧。第二大特色是站台內部的裝修是利用挖開的岩洞原本的樣子進行適當改造,有如洞穴風情......隻是可惜已經很累走不動了,加上沒有預先功課準備,諾大複雜的地鐵路線實在不知道應該去哪些站為好,隻跑了兩三個站拍了幾張照片就打道回府了,留著下次吧......

2009年11月8日

今天是周日,這一次的行程就算是結束了,早上八點醒來,躺在床上琢磨著是否起床去吃早飯還是再睡一會兒,想想怎麽也要去吃上一頓吧......早餐實在是乏味可陳,兩片麵包,一個雞蛋,外加一點黃瓜香腸,好好的喝了一杯咖啡才算是沒有 “虧”著......

回奧斯陸的火車中午一點開車,算起來還有一些時間,隻有一個選擇是去看昨晚沒有看到的地鐵車站,但是有些發懶了,加上酒店的電視上正在全麵介紹斯德哥爾摩的方方麵麵,看著看著就入神了,許多的場景不再陌生,而且還有了更加詳盡的介紹,算是一次旅行的總結了......地鐵車站就留著下次吧,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留著點念想......其實念想不止是地鐵,還有皇後島等幾個地方都沒有去呢......

十一點退房,晃到車站,在一家旅遊品小店裏買了幾包瑞典的巧克力準備回去送給實驗室的同事......在車站裏吃一片PIZZA一杯咖啡之後就是十二點出頭了......一點零七分準時開車,頭等艙,座位寬鬆,車廂安靜,但因為是INTERCITY的列車,車廂比較老式,估計應該有幾十年的曆史了......鄰座的瑞典老太太十分友好,碰巧也是半個同行,是在一家生物公司裏做臨床研究的,但是看來是個行政人員,聊了一路......

列車運行兩個半小時到達一個不大不小的車站,Hallsberg,原計劃在這裏等待四十五分鍾轉車,但是由於車廂部件損壞的原因晚點了半個小時,瑞典和丹麥的鐵路 (應該也包括挪威的,沒有坐過) 列車晚點時不僅通告晚點時間同時也通告晚點原因......四點五十分,坐上開往奧斯陸的列車,依然是頭等車廂,比從斯德哥爾摩過來那一段的車廂要好一些,最重要的每個座位都有電插頭,這樣就不擔心電腦沒電了,上車前在小車站等車時滿世界找電源充電也才充進去不到15%.......看到這趟奧斯陸的列車二等車廂居然是滿員的,頭等車也至少是95%滿員,少見的情況。到餐車去拿咖啡 (頭等車的乘客有免費咖啡) 排隊的時候遇見一個在奧斯陸工作的又是一個同行,他也十分驚奇這樣的滿員......臥鋪車和頭等車都坐過了,前者因為太特殊了沒有辦法比較,後者非常舒適,到二等車廂看看也很好,人們安安靜靜不緊不慢。在國外旅行的最大好處是放鬆舒適,這在國內即使是坐飛機也達不到的感覺,總是緊張,總是擁擠,總是急吼吼.......

晚上九點十五分,列車停靠在了奧斯陸車站,旅程結束了.......

總結起來這次旅行非常滿意,流連忘返遠遠不能表達,唯一的不足是時間安排不好,如果是在論文發走之後就十全十美了,畢竟心裏有事,玩起來多少還是有些不安寧的......

一年之內,走馬觀花的遊覽了北歐三國,600年前的卡爾馬聯盟的北歐三國瑞典丹麥和挪威 (還包括冰島芬蘭格陵蘭等) 具有太多的相象之處,相似的語言和文化背景即使成為一個國家也是毫不奇怪的,其實細想起來真是覺得卡馬爾聯盟的解散很可惜的,要不然保持到現在還是一個國家的話真是很強大了。如果非要認真的比較區別一下三國的首都的話,對傳統文化建築的保持都一樣絕對值得稱道,在保護好傳統的同時,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更現代化一些,奧斯陸則是更自然更原始一些,這大概和三個國家的曆史淵源是分不開的,曾經用過的一個很好的比喻就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區別......但是在城市的管理水平方麵,奧斯陸是遠遠的落後於瑞典和丹麥.......同是海濱城市,斯德哥爾摩城市所有海邊都精心設計,很藝術化的整修得賞心悅目,風情十足,成為市民休閑時的絕佳去處......再看看斯德哥爾摩的火車站已經是機場水平了,奧斯陸火車站沒法相比,即使哥本哈根的火車站也差得很遠,這是一個管理水平的問題,當然也許是不同的經濟財力,但是就丹麥挪威的富裕來說應該不是問題......

旅行的意義遠不僅僅是看看風景,通過旅行了解人文地理,曆史文化應該是對人生的一種豐富......陪同朋友的孩子遊覽奧斯陸和哥本哈根的時候,在墨西哥聽女兒給我們講解當地曆史和人文的時候,很有感觸,年輕的一代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加好一些,她們對旅遊景點的曆史知識的了解和準備十分充分,當然這也和我們的語言能力有限,對曆史的了解的貧乏有很大關係,但無論如何,出發前的預先準備是十分重要的......

補記: 這是我第一次斯德哥爾摩的記錄,這以後或因為工作或因為陪同朋友先後五次重返這個美麗城市,從未覺得枯燥和無趣,斯德哥爾摩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

2009年11月寫於奧斯陸。2020年6月修改於特隆赫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