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擁幾冊書,有點餘糧,世間破事,去他個娘......
正文

奧斯維辛集中營,人類文明的恥辱

(2022-08-22 13:08:10) 下一個

2019年8月,我們來到美麗的波蘭克拉科夫,此行的目的,就是到訪位於克拉科夫以西50公裏處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這幾個陰森森的字眼,是一段悲慘罪惡的記憶,更是一段泯滅人性的曆史。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法西斯的罪證,是人類文明的恥辱。1940年-1945年,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提出“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有計劃的對歐洲猶太人實行集體滅絕。為此,納粹德國在波蘭建立了六座集中營,奧斯維辛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為臭名昭著的集中營。在這裏,納粹德國有計劃的毫無人性的用盡各種極其殘忍手段屠殺了大約110萬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1947年,波蘭國會立法將此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博物館,命名為“奧斯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作為納粹德國惡名昭彰滔天罪行的曆史見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正式名稱是“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營和滅絕營 (1940-1945年)。

奧斯維辛是一次特殊的遊曆,和許多著名的旅遊地不同,來自世界各地到這裏參觀的人們全都安靜的走著,沉默的看著,低聲的說著。沒有人大聲喧嘩,沒有人露出笑容。這裏沒有情感,隻有冰冷的記憶,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默默的記錄著七十多年前在這裏發生的一切.

在八月夏日明媚的陽光下,藍天白雲襯托著美麗的田園風光,但我仍然能夠感受到空氣中的壓抑和沉悶,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曾經的邪惡和恐怖。普利策獎獲得者羅森塔爾的一篇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章裏寫道 “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裏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遊戲。這真像一場噩夢,一切都可怕地顛倒了。在布熱金卡,本來不該有陽光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布熱金卡應當是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裏曾經是人間地獄”。

奧斯維辛集中營大門上寫著“勞動通向自由”。這是源於德國的一句口號,被納粹用來放在許多集中營的門口,這不僅是無恥的謊言,更是曆史的嘲諷。

步入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鐵絲網,鐵柵門,28棟兩層的紅磚樓房,一切都保持著原來的模樣。藍天下綠樹成蔭,樓房整齊,給人感覺是歲月靜好。 然而誰能想到七十多年前的這裏卻關押並屠殺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是陰森淒切的人間煉獄。

集中營的雙層電網和警告標誌讓人感到陰森和恐怖。曾經有很多人嚐試逃亡, 也有不少人選擇衝向電網了結精神和肉體的痛苦。

陳列室裏死難者堆積如山的鞋子,這裏陳列著11萬雙鞋子,奧斯維辛的實際鞋子數量超過40萬雙。

1945年1月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時發現了7.7噸從死難者頭上剪下來尚未運走的頭發。

大量已經使用過的和尚未開封的氯化氫毒氣罐

每間牢房裏都貼有部分囚犯的照片,這些囚犯進入集中營後一般幾個月就會因為虐待,饑餓和苦役而死去。每張照片都清楚的記錄了進入集中營時間和死亡時間。

位於10號樓和11號樓之間的死亡牆“death wall”, 納粹在這麵牆前槍殺了超過5000人

這是臭名昭著的毒氣室。曾經在很多書籍裏讀到有關毒氣室的介紹,對文字裏的毒氣室已經非常熟悉,但當真正來到這裏置身其中時,感受極不一樣,我的身體感到僵硬,顫抖,麻木和恐懼,無法想象在這個小小的房間裏那些男女老幼所經曆的精神上的驚慌恐懼,淒慘無助的哭喊和掙紮。在這個曾經是幾十萬生命終點的毒氣室裏,我也實在無法舉起相機 (這是從網上下載的照片)。

 

為了那些被塗炭的生靈,為了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和恐懼,博物館提示參觀者保持肅靜,人們在這裏靜靜的走著看著,沒有人說話,有人捂著嘴,有人低聲的抽泣。毒氣室斑駁陸離的牆壁默默的守護著那些冤死的靈魂。

毒氣室旁的焚燒爐,24小時不停的焚燒被殺害的猶太人屍體。

這個絞架旁有個小樓是納粹審訊折磨虐待猶太人的地方。而絞架是二戰勝利後為懲處在集中營作惡多端的納粹罪犯設立的。1947年戰後波蘭法院判處集中營第一任長官納粹軍官魯道夫赫斯在這個絞架上執行絞刑。在奧斯維辛曾經有過幾千名納粹軍官,而戰後隻有幾百名受到懲處,絕大多數逃過了法律的製裁。

奧斯維辛2號營地-比克瑙 (Birkenau),也稱“滅絕營”的死亡大門。納粹在這裏建立了四個大型毒氣室和焚屍爐大規模的屠殺猶太人,是希特勒最大的殺人工廠。

納粹在比克瑙營地建了300座木排房,最多時關押了十萬人

在這個小火車站,從歐洲各地抓來的猶太人被運到這裏然後被納粹軍官進行分類,青壯勞力去做苦工,婦孺病殘直接送進毒氣室。火車源源不斷的把歐洲的猶太人運到這裏,最多時候每天會有五六趟火車近上萬人被運到這裏。

這片空地就是當年的車站站台,曾經有無數的生靈在這裏走過生命的最後時刻。

這是納粹當時拍攝的照片,照片右側的青壯勞力被選去做苦役,而左側的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則被直接送進毒氣室。

剛下車的歐洲猶太人,幾個小時之後,他們就會被送進毒氣室。鏡頭裏那些可憐的天真無辜的孩子們,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以及幾個小時之後他們的命運。

軌道上停著一列當時運送猶太人的列車車廂。車廂裏狹小的空間擠了上百人,沒有水和食物,經過長達7-10 天的路程, 許多老弱婦孺在車裏就死去了。

滅絕營裏納粹戰敗前炸毀破壞的毒氣室廢墟

比克瑙營地的火車軌道七十多年來默默的陪伴著那些可憐的靈魂

“紀念被納粹種族滅絕殺害的男人、女人和兒童。 他們的骨灰在這裏。 願他們的靈魂安息。”

在比克瑙滅絕營火車軌道的終點,是一排八九塊用各種文字寫成的紀念碑文 “讓這個地方永遠成為絕望的呐喊和對人類的警告,在這裏納粹殺害了大約 150 萬男女老少,主要是來自歐洲各國的猶太人。 奧斯威辛-比克瑙 1940 - 1945"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令人壓抑且沉重的旅行,那為什麽要去奧斯維辛?所有去過或者準備去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人們都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想到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答案。

 

種族滅絕永遠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我們不能改變曆史,但我們可以以史為鑒,防止悲慘的曆史重演。我和我的德國同事遊覽柏林牆的時候,她告訴我,時至今日,德國人都不會大肆慶祝國慶,很多德國人在國外也不會輕易懸掛德國國旗,就是因為過去那段令人痛苦和羞恥的曆史。

曆史不會忘記這個鏡頭,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他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突然下跪,為納粹德國侵略期間所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這是謝罪的永恒瞬間。五十年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紀念勃蘭特在華沙雙膝下跪50周年時說,“德國不會忘記曆史”。

"本來,在此地,人們隻能沉默。但是,我確信,德國聯邦政府總理不能在這裏沉默。" 1977年11月,時任德國總理施密特以這句話開始了他在奧斯維辛的演講。這是施密特總理在10號樓和11號樓之間的死亡牆為死難者獻花。

“我深感羞恥”! 2019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奧斯維辛時說,“奧斯維辛是由德國人經營的一座滅絕營,德國人的責任永無終結”,“沒有商量餘地。這是我們身份認同的一個不會消失的組成部分”。

如何對待曾經不堪的曆史,是極力掩蓋還是勇敢麵對,這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民族的良知所在。

 

奧斯維辛集中營,這是一段最為壓抑最為殘酷的旅程,也是一段最不願意動筆記錄的旅程。

 

奧斯維辛,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