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空,很早休息。和先生一起看了第二期。三個來小時呢,奢侈:)
值得分享的點很多,我先著重說說麥麥這對。說實話,還蠻令人壓抑的,但我相信,現實中,這樣的伴侶不會是少數。
麥麥和李行亮相識於微時。李行亮成名後,麥麥更是背後的女人。她悉心打點家庭的一切,凡事以李為先。她的人生排序,丈夫、孩子、父母、自己。她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財政大權在握,但從來不會舍得為自己花錢,無限“無私”奉獻著。其實,東亞文化是一直倡導這樣的“精神”的,抱歉說一句,東亞文化也是我眼裏,最不健康的文化。太多的人性壓抑,太多的窒息關係,乃至太多的精神/情感內耗。
從人性來看,人最了解的是自己,飽了饑了;冷了暖了;樂了悲了….本質上,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滿足我們內在的肌體乃至情緒的小精靈們。
那為什麽,麥麥要把這些,本是自己的責任的職責,讓渡給他人來“主宰”?有位嘉賓說對了,是內在的不配得感。你不“配”,你必須去“掙”。如同,我很多客戶的父母,不會給青春期的孩子零花錢,哪怕五美元都要去掙。他們怕“愛”孩子太多,會讓孩子躺平,習慣性依賴。其實,愛孩子不會,凡事過多指責,又習慣性為孩子背鍋或擦屁股才會。
繼續說回麥麥。她於是無限付出,努力使自己配得。期待被她付出的對象,可以回報她,幫她來關心她自己。她一點也沒意識到,如今的李行亮是她一手打造的。他習慣了衣來伸手,習慣了被關心被照顧被首位。他以為,隻要他盡情享受了這些,並推成出新新作品,就是對麥麥最好的回報,如同對父母的。我享受了你的服務,我回報你以“榮耀”,各圖所需。
這對的關係,其實不是真正意義的夫妻關係。健康的兩性關係,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組合,彼此是平等的。我有手有腳,不需要你來照顧。李接受並享受這樣的照顧,他的人格已經不獨立不完整。也注定了,他這一生都有愧疚感,身不由己。
其實,我若是男性,我會警惕找麥麥這樣的女性的,因為,她永遠不會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足感。因為,她壓根就沒有好好關注過,她內在的那些情緒小精靈。別人再給予,也是隔靴搔癢,沒有人可以是你肚子裏的蛔蟲。即,誰都無法真正滿足她,令她快樂。
聽麥麥的情緒,飽含哀怨。說,當年追我的人很多,包括富豪,我卻選擇了你。說,我這麽多年,都是把你放在第一位,給你買過這麽多衣服,卻一件都不舍得給自己買。What? 錢不都是在你手上麽?李也不是沒買過,買的都不是你的心水啊?
其實,我們是要謹慎這一類人格的。看麥麥和李行亮的溝通,充滿了矛盾,無論李如何做,都不可能對。假以時日,會有人格分裂之可能。如同有的女性對男性說,你出門都從來不親我,如果男性真的來親她了,她又說,我說了你才親我。我是深深理解李行亮的無助感,更令人無奈的是,李這輩子是無力離開麥麥的,他的悲劇一開始就已經注定。
我認識的全職媽媽中,不少人都有這樣的不配得感。包括,當真以為,自己是不掙錢的,不敢理直氣壯花先生的錢。於是,很多女性都在說,女人必須要有工作,必須要有自己的財物自由。不過,在我看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要有自我價值認同感。
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分工,否則當真會過得一地雞毛。要麽,大家均衡一致,都幹著不那麽重要的工作,都可以朝九晚五回家,如老美大多家庭的配置。要麽,一方職業為主,家裏就必須有人打點,否則那個日子就是難有品質。兩個都忙,大概率最終會各奔東西,或彼此冷落。
不論家庭如何分工,夫妻彼此一定是平等的。如何能實現這一點?兩人都需要有自我認同感,配得感。這個真的很要緊。所以,我常說,培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心智健全。隻有心智健全的人,才可能大概率擁有健康的兩性關係。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