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碼農學寫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敗之間,甘迺迪的兩個決定

(2023-10-07 06:42:35) 下一個

成敗之間,甘迺迪的兩個決定

 

 

 

美國和古巴的糾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今天隻提從1952年開始的幾個大事件,先把舞台布置好了,才能解釋甘迺迪就任之後對古巴的第一個決定。

 

1952年和美國聯盟的獨裁者Batista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總統Prio。這一次政變激發了卡斯楚後來的7-26-運動(26th of July Movement),1958年卡斯楚成功完成了古巴革命。

 

卡斯楚一上台就把美國在古巴的產業國有化,包括銀行、煉油廠、蔗田、和咖啡豆農場,這些可都是古巴的經濟命脈。美國不甘心,1960年中情局在艾森豪總統的允許下開始推翻卡斯楚的計劃。卡斯楚自然向美國的頭號敵人蘇聯靠攏。

 

有一群在美國的古巴流亡者成立了反革命軍。中情局出資把他們送到瓜地馬拉秘密訓練。 1960年美國總統大選,尼克森作為艾森豪的繼承者,以為自己會妥妥地當選,中情局大約也是這麽想的,那麽他們就可以安心的繼續在瓜地馬拉的反革命軍訓練。不曾想,一個不知從麻州哪個旮旯裏冒出來的年輕參議員打敗尼克森當選總統。

 

甘迺迪入主白宮的第八天,中情局就把啟用反革命軍的計畫放在甘迺迪桌上。

 

舞台布置好了,主角要登場啦,等等,電影開場前總是請觀眾靜音。我可不敢,隻是有個聲明:我不清楚曆史,更不懂政治,引起我的興趣是關於一個決策是怎麽形成的?又是什麽條件決定決策的成敗?

所以我模糊了時間線與人物,隻分享Michael Roberto教授在”Art of Critical Decision Making” 裏談到的關於決策的形成與對成敗的影響。

 

甘迺迪首先把中情局的計畫給國防部評估,國防部認為加上兩個條件計畫也許可行。三月,中情局開始對甘迺迪不斷加壓,中情局表示現在不做就永遠做不成了。甘迺迪的內閣幕僚和中情局開啟一連串的秘密會議。甘迺迪的幕僚有許多學者教授,但是他們畢竟初到白宮,事務還沒上手,很快的所有會議都變成中情局主導的一言堂,有些幕僚盡管心存疑慮,礙於自己資曆淺,當時也沒有提出質疑。

 

這樣的會議場景許多人應該都不陌生。可以分幾個層麵來看。

 

一、資曆/一言堂:我自己在會議中,也是會等高階人士或針對某個問題了解更多的人先發言。甘迺迪團隊初來乍到,對中情局的態度也是如此。有疑慮的人,如果資曆淺,就更不敢發言了。於是會議裏就隻剩下一種聲音,「權威」的聲音。沒有被檢視的「權威」是非常危險的。

 

二、單一選擇:中情局告訴甘迺迪,現在不做就永遠沒機會了。把人逼進單行道,終點隻有一個,還討論什麽?

 

三、誰來開會:為了保密,能參加會議的人本就不多,更漏了反革命軍領袖,因此導致對古巴形勢的嚴重誤判。

 

四、定位的偏差:中情局應該是提供資料分析,不是推動決策的機構。但是中情局既訓練了反革命軍,當然想盡辦法啟用,那麽提供的分析是不是趨向於計劃沒問題?

 

綜歸以上的會議結果,就是1961年豬玀灣的慘敗(Bay of Pigs Invasion),美國送了一份大禮給卡斯楚,讓他更加鞏固國內的政權,也讓蘇聯老大哥多看一眼,埋下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導引線。

 

甘迺迪有天生的領袖氣質,豬玀灣慘敗後,有下屬自願替他背鍋,甘迺迪拒絕了。他不隻有一國領袖的擔當,更能虛心求教。錯誤發生後,他去請教他的前任,艾森豪總統。他問艾森豪一連串的軍事問題,誰知,艾森豪避開軍事,反問甘迺迪:當初的會議成員都是誰?又是怎麽達成協議的?

 

艾森豪二戰時被選為盟軍統帥,主導諾曼第登陸大反攻,有些名將心裏是很不以為然的,英國名將Montgomery 就非常的不服氣。但後來Montgomery也承認艾森豪是最佳人選。當時的軍政領導人,那個不是自我意識強烈?把這樣一群人放在一起,還不吵翻天?艾森豪愣是讓他們一步步達成大致的共識。

 

艾森豪的兩個反問,讓甘迺迪如醍醐灌頂,他的領悟很快就得到實證。 1962年10月,各種跡象顯示蘇聯往古巴運送核彈,核戰幾乎一觸即發。甘迺迪召集相關人員組成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EXCOMM)。這一次的決策形成與上一次有幾個重要的不同點。

 

一、 不論等級:會議中每一個人發表意見的權利一樣重要,而且長官不能依此把你畫上黑名單。我工作的地方每兩個星期有一個反思會,是我最喜歡發言的地方,因為我們的共識,讓大家可以安心發言,誠實麵對這兩個禮拜的工作有什麽缺失,完全的對事不對人,所有問題一起麵對。

 

二、 多重選擇:甘迺迪要求不能隻有一個解決方案。不管什麽方案都不會是完美的,如果沒有比較就更難找出它的缺失。

 

三、 專人找碴: 甘迺迪指派他的弟弟羅伯,和另一個親信Theodore Sorensen 專門找碴,對所有提出的方案盡量找出漏洞,然後送回重新討論,如此不斷改進。

 

最後甘迺迪在空襲與封鎖兩個方案中選擇了封鎖,成功解除了危機。

 

雖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但是臭皮匠畢竟不是諸葛亮,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必須有明確的議程(Process),參與會議者不謀私利沒有私情(Conflict of Interest),把等級留在會議室門外(everyone is equal),還必須有人專門找碴(devil's advocate)。

歡迎大家來找碴,等我把留言收集好,又是一篇文章。嘻嘻

 
(圖片來源 網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程紹左' 的評論 : 歡迎新朋友。你提起的我都不知道,希望有機會也能看見你發表這一方麵的文章。
程紹左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碼農,甘迺迪在古巴危機後要跟赫魯雪夫會麵談美蘇和解,被軍情界的右派(他們視他為張伯倫第二),黨內的政敵(詹森),黑道,以及古巴(卡斯楚在甘迺迪遇刺當天早上指示情報頭子把監聽天線對準達拉斯,直到聽到刺殺消息為止)一起聯手幹掉,共和黨也與聞此事(尼克森多年後說:我與詹森都有總統野望,唯一差別在於我不殺人).甘迺迪死後,赫魯雪夫也被罷黜,美蘇從此冷戰三十年.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一氣讀完,好文章。我順便查找閱讀豬玀灣事件,幫著補習一下,收獲不小。碼農還把實際工作經曆自然代入,更讓人容易閱讀和理解。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的鼓勵!寫文最大的收獲是你們!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讚碼農條理清晰的好文!碼農把當年危機四起,錯綜複雜的大事件理得很順,讓我們一目了然的知道了肯尼迪總統的睿智與膽識,最終化險為夷。期待碼農下一篇更精彩內容。祝碼農周末愉快!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製度的建立,是全民的義務;對製度的監督,更是全麵的責任。
說完了,我可以從肥皂箱上下來了。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所以我一直以為,製度比人重要。一個國家有好的製度,就算一隻黑猩猩上位,天也不會塌。:)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我猜以甘乃迪的背景和年紀,當選真的是出乎在華府那些盤根錯節的政客們的意料,給他穿小鞋,大約是難免的。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先給菲兒奉茶。:)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其實約翰在肯尼迪兄弟之間並非是總統的最佳人選,他的親哥哥約瑟夫是父親更看好的,可惜在二戰中陣亡。他的親弟弟羅伯特也許比他智商更高,原來很有可能在他之後當選,可惜被刺殺。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年輕的肯尼迪剛上任經常被“欺負”,有國內的大佬,也有外國元首、政客。據說打越戰的部分原因有被赫魯曉夫嘲笑輕視(不知我記得對不對)。
不過從碼農的文章看,他的確是可以快速學習進步的政客。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在外麵,先沙發,給沈香一起占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