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碼農學寫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網市的一生: 17. 貧窮小夫妻的營生

(2022-12-14 21:31:09) 下一個

網市的一生: 17. 貧窮小夫妻的營生

《陳氏嫁養女賺聘金》中提到我爹當年月薪兩百多,之後又求證我媽,才知有誤,我爸月薪大約五百多。據媽媽回憶,當年大家都窮,包括政府。所以公務員實領薪資低,但是有附加福利,可以領取油、米、麵,還有健康保險。想起媽媽說過,雲林的阿嬤可以根據米缸的存糧推算媽媽回家的日子,因為媽媽總能掐著點回去補給物資。

陳氏除了跟我爸要了兩萬塊的聘金還有一個附加條件,我爸媽必須供養陳氏一輩子。陳氏在我媽之前,其實也領養過一子一女,可是在我媽到竹山之前,他們都已經跑了。所以爸媽婚後即租房子與陳氏合住,一應生活費用以及房子的月租全部由我父母負責。

我心裏的算盤一撥,不對呀,我爸那一點薪水,必須還兩萬塊的貸款,而一般互助會參加的人數大約20左右,假設月費是500,那麽參加一個互助會隻能借到1萬。那麽我爸當初必須參加至少兩個互助會,而他一個月的月薪也就五百多塊。所以他們婚後的分工是我爸養「會」,我媽養一大家子,包括雲林的阿公阿嬤,加上陳氏!他們是怎麽做到的?

我爸參加了兩個不同型態的互助會。一個是如上所述的「現金會」,另外一個是「稻穀會」。根據我媽的描述,「稻穀會」類似美國的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我家附近有個小農場,我曾經參加過他們的CSA。簡單的說就是顧客提前付款,幫助小農場度過嚴冬,等夏秋收成的時候,CSA會員可以依據契約去農場領取當季蔬果。

六零年代台灣的互助稻穀會,參加者多半是農民,起源應該就是用稻穀當流通的貨幣,得標的農民可以收集並出售稻穀折換現金應付家裏日用支出,爾後漸漸發展成可以用穀價折現金繳費,更像如今的期貨(Commodity)。

我爸參加的「稻穀會」每半年繳一次費,這應該就是他能負擔兩個會的原因,他的薪水每個月繳完「現金會」,所剩無幾,每半年還可以再存下來一點,但是仍然不夠支付稻穀會。

六零年代的台灣,國民義務教育隻有六年,直到1968年才開始實施九年國教。 1968年以前,小學畢業生必須通過入學考試才能升學繼續讀國中。有意願繼續升學的孩子和家長,難免想著法子製造自己的優勢。我爸的做法是每天針對升學考試,額外多教一、兩個小時,願意留下的學生都可以聽講,但是家境尚可的學生,他會酌收費用。當時民風純樸,負擔得起費用的人家也不覺得吃虧了。

我媽剛開始當裁縫的時候,名號還沒有打響,客源不多。除了節省支出,她總是不停的想著如何開源?她想到了學校裏的幾百個學生,都在長個子,除了早午餐,總有肚子餓的時候。那個年代,幾乎沒有任何包裝的零食。於是我媽自己做零食賣給學校裏的合作社。

我媽沒有MBA,竟然懂得先設定客源,再開發產品。她把小蕃茄洗淨切開,裏麵塞進酸梅。若是夏天就熬綠豆湯或紅豆湯,做成冰棒。

現在看來,那都是不加任何添加物的有機食品!若是在WholeFoods ,可貴了!而當時隻不過是蠅頭小利。

盡管如此,我媽相信隻要肯努力,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她不會一輩子陷在困境的。

 

網市的一生: 1. 一支草,一點露
網市的一生: 2. 阿公阿嬤
網市的一生: 3. 戲班子
網市的一生: 4. 田裏撿地瓜
網市的一生: 5. 偷吃東西 (1)
網市的一生: 6. 偷吃東西 (2)
網市的一生: 7. 窮日子,窮開心
網市的一生: 8. 八百塊換來的
網市的一生: 9. 十二歲的粗使丫寰
網市的一生: 10. 藤條在她身上一下一下的抽
網市的一生: 11. 世間的溫暖在別人家
網市的一生: 12. 朱奶奶家的快樂天堂(一)
網市的一生: 13. 朱奶奶家的快樂天堂(二)
網市的一生: 14. 我是中國人,你是中國人
網市的一生: 15. 不為人知的天才裁縫師
網市的一生: 16. 陳氏嫁養女賺聘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海風老師好。就是啊!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你父母聰明勤勞,這陳氏完全把你母親當作搖錢樹,太可惡了。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覺曉。哈,我爸也穿過美援麵粉袋!改天問我媽還記不記得價錢。:)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忽然想到龍應台小時候穿過美國麵粉袋子改成的衣服。你父母是知識型和技巧型改善經濟。開源節流。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很好。帶我們熟悉那個年代的台灣。“稻穀會”。還是一句話,越細越好。如果能夠知道一個番茄加梅的,賣多少錢,那更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