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碼農學寫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父親是流亡學生》: 4. 十五歲的夏天

(2022-08-18 07:10:38) 下一個

《我的父親是流亡學生》: 4. 十五歲的夏天

1948年夏,父親滿心歡喜,以為自己要去南京看天下的,最多一年就可以回家看父母,誰料,這一去就是和父母的訣別。那年他15歲。

15歲的夏天,父親從河南新鄉去到浙江衢州。

15歲的夏天,我在做什麼呢?我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應該是2公裏外的縣立圖書館。

河南新鄉到浙江衢州有多遠?孤狗大神說以步行計,約 11,455 到 12,616 公裏。從美東到台北,差不多也是這個距離吧?

咦?不是說去南京的嗎?怎麼又跑到衢州去了?

離開新鄉後,父親是被兩軍廝殺的牽引力推著走的。

父親15歲的夏天,去了南京,也去了衢州,還去了更多他以前沒聽過,以後也不想再去的地方。

我15歲的夏天,除了2公裏外的圖書館,哪兒也沒去,窩在家看完了倪匡和金庸。日子模糊的除了令狐沖沒有值得記憶的。現在我才知道,無聊是可以和幸福畫上等號的。

我小時候讀近代史,從來沒有人吿訴我,在每一個事件裡有多少人的命盤被打翻了,包括我父親的、爺爺奶奶的、大爺的、姑姑的……還有一群後來被稱為「老芋仔」的,沒有名字的人們。

父親和故鄉一別,四十年。1989年7月我隨父母回河南探親。第一天清晨,我被屋外一種幼獸撕心裂肺的嚎聲驚醒,我困惑的望向母親,她告訴我,那是父親在喚奶奶。我到窗邊隻看一眼便即轉身,不能也不忍。

後來,聽大爺說,奶奶在世的時候,也經常邁著小腳,一步一步顫巍巍的爬上屋頂平台遙望遠方,一口一聲的呼喚她的麽兒。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字裡行間隱藏的故事,在1989年的7月被我發現了。


「老芋仔」是那一群隨國民黨渡海來台的退役老兵們的統稱。他們很多是被抓伕來的。另一個被歷史碾壓後,被遺忘的族群。

我的父親是流亡學生: 1. 活下來,真好
我的父親是流亡學生: 2. 他曾經是少爺
我的父親是流亡學生: 3. 兄弟同根,不同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覺曉細心提醒。這一次我錯的可多啦。字體太小,字碼也也忘了換,更離譜的是新鄉到衢州被我加了十萬裏。 :)

除了抓伕,有兩股流亡學生到了台灣也被強迫收編。他們很多人的經曆比流亡學生慘。學生們是自願的,他們不是。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楠22' 的評論 : 謝謝您的指正。我真是錯的離譜了,真不好意思
碼農學寫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您的鼓勵。文學城初來乍到,受到城裏博主們的關照,真心覺得來得有點晚,但是不遲。
曉楠22 回複 悄悄話 河南到浙江一千公裏左右。美東到台灣相當於從地球這麵到反麵, 半個地球。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字體還是小了。等著讀衢州的流亡中學。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學到了“老芋仔”,我婆婆有兩個親叔叔是,從舟山被抓走。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看了係列文,很感人,都是曆史,值得書寫和紀念。LD的父親是48年去的台灣,回頭找找舊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