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在上海上大學期間,開始接觸瓊瑤女士的作品,用朋友的話說,是點燈熬油地幾乎看了她那個時期的全部作品。而且,隻看還不夠,咱還用自己有限的生活費和獎學金買了十來本特別喜歡的加以收藏!哈哈哈,那真的是繼業餘集郵之後,又一個係列,可惜後來出國了,老家又搬了不止一次的家,也不知道這些書現在流落到何處去了。
記得大學裏我們上大課的電化教室,可以容納五百人,而且為了方便教學設置了大型的投影屏幕,在周末的夜晚,這裏便化身成為學生們的錄像電影放映廳。現在回憶起來,真不知道是什麽人這麽有經濟頭腦,一毛錢的票價,讓在校的大學生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港台地區發行的電影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的瓊瑤作品改編的電影。
是瓊瑤女士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同時代台灣人民的生活,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那裏富裕的人家已經有獨立的別墅或莊園,《碧雲天》下《寒煙翠》色的《庭院深深》,《月朦朧,鳥朦朧》氛圍中的《煙鎖重樓》。那裏平常人家的家居也都是寬寬敞敞,布置雅致,開放著《菟絲花》、《金盞花》、《興運草》和那《一顆紅豆》。《窗外》常見《彩霞滿天》,《煙雨朦朦》之後,又是一片《彩雲飛》。通過她的小說和相關的影視作品,我們看到了一個和我們說著同樣的語言,但過著完全不同生活的人群和世界。那裏的人們《在水一方》,有著《剪不斷的鄉愁》,是《聚散兩依依》之後的《卻上心頭》。
是瓊瑤女士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女孩子們的穿著打扮,顏色繽紛,款式新穎別致又多樣!那裏的《女朋友》們把粉藍穿上身,那裏有僅《穿紫衣的女人》。那裏的女孩子生活的瀟灑又肆意,她們在《水雲間》,在《海鷗飛處》,身披《夢的衣裳》。
瓊瑤女士作品裏的男生們文質彬彬,帥氣又不失紳士風度,他們會陪伴身邊的女孩子,去踏《青青河邊草》,去吹《翦翦風》,去看《雁兒在林梢》,去聽《秋歌》,去《問斜陽》,去劃《船》,去聽《潮聲》,去戲《浪花》,去撿《紫貝殼》……雖然經常各種《心有千千結》,最後都能在《月滿西樓》之時,《告慰真情》,又見《幾度夕陽紅》。
感謝瓊瑤女士的作品,為二十歲左右剛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來了一場戀愛啟蒙運動。《人在天涯》,《匆匆,太匆匆》!不管你是《雪珂》還是《冰兒》,勇敢地做一次《燃燒吧火鳥》!
瓊瑤女士親自為《我的故事》劃上了最後的句號,她選擇翩然地奔向《失火的天堂》,留給我們無盡的《一簾幽夢》。
你寫的非常真實,那個年代喜愛瓊瑤的女生,都是你描述的樣子。很有意思。
現在她的翩然,讓人從無奈中,進入了無法理解的茫然和釋然。嗨
這“串燒”大作隻能來自資深鐵粉,大讚!
” 去踏《青青河邊草》,去吹《翦翦風》,去看《雁兒在林梢》,去聽《秋歌》,去《問斜陽》,去劃《船》,去聽《潮聲》,去戲《浪花》,去撿《紫貝殼》……雖然經常各種《心有千千結》,最後都能在《月滿西樓》之時,《告慰真情》,又見《幾度夕陽紅》。”
博主寫出了那個“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年代,特別有感,好文!
“感謝瓊瑤女士的作品,為二十歲左右剛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來了一場戀愛啟蒙運動。《人在天涯》,《匆匆,太匆匆》!不管你是《雪珂》還是《冰兒》,勇敢地做一次《燃燒吧火鳥》!
瓊瑤女士親自為《我的故事》劃上了最後的句號,她選擇翩然地奔向《失火的天堂》,留給我們無盡的《一簾幽夢》。
瓊瑤女士親自為《我的故事》劃上了最後的句號,她選擇翩然地奔向《失火的天堂》,留給我們無盡的《一簾幽夢》。”
串聯得太好,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