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客行

您好!我是達客,喜歡以書為線索,再到實地經曆,很願意和朋友一起分享其間的樂趣和見聞。 “達客行”不求廣為人知,但求覓得同道!
歡迎訪問我的YouTube個人頻道 “達客行”
正文

Sriracha辣醬成就 難民到老板

(2023-11-03 12:43:39) 下一個

終於在中國超市看到久違的匯豐是拉差(Sriracha)辣醬了。店員告訴達客,廠家剛剛開始恢複供貨,每家店供應都還有配額。第二天,看到在沃爾瑪的貨架上,匯豐辣醬的位置還空著。

以前,在亞洲餐館桌子一角必備的是拉差辣醬,也很長時間不見了。還是中國超市的店員告訴我,很多越南店的老板進不到貨,訴苦客人抱怨沒有辣醬,米粉的味道都變了。

其實,達客對是拉差辣醬斷貨的事情已經是相當後知後覺了。前一年,斷貨的事情都上了很多美國媒體的新聞報道。網絡上,更有將辣醬加價10多倍出售的賣家。達客還是第一次看到,物質異常豐富的美國人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麽費心。

回來了解了辣醬的曆史,才知其中滋味確實不一般。

海上飄了一個月的難民

故事的主人公,陳德(David Tran)1945年出生在越南西貢以北的一個小城,他家祖籍是廣東潮州。家族經營幾家小企業,包括一個小市場,一家做管子的小工廠。1970年代,陳德的哥哥投資買了20畝地種辣椒,不過產出的辣椒因為價格低,收入並不好。有一天,太太帶回一罐同事送的辣椒醬,陳德嚐過後,自己也動手製了一些,大家嚐過都說好。從1975年起,陳德開始製作辣醬賣給當地的餐館。這樣大哥種辣椒,嶽父將從當時越戰美軍駐軍那裏搞到的瓶子洗幹淨,妹夫則負責往瓶子裏裝辣醬,一些商販上門批發辣醬,賣給餐館。生意開始火起來。

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越共對私營業主的打壓,再加上中越關係緊張,越南開始排華。陳德一家為了分散風險,分別移民到印尼、香港、馬來西亞和菲律賓。1978年12月18日,陳德搭上了台灣貨輪匯豐號,核定載客1500人的輪船擠滿了3300人,其中大部分是逃難的華僑。航行5天後,輪船到達香港,當時的港英當局迫於大陸的逃港者和越南湧來的難民太多,一直不讓船上的人上岸,匯豐號在香港外海停留了30天,食物和飲水靠直升機送來補給,那年的聖誕和新年都是在匯豐輪上渡過的。直到1979年1月19日,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協調下,船上的人才以臨時難民身份上岸,被安置在難民營。不久分散到其他國家,陳德一家目的地是波士頓。

到了波士頓,先靠救濟金和在餐館打工生活,寒冷的氣候和不穩定的工作,讓陳德開始尋找改善的辦法。在和洛杉磯親戚通話中,得知加州市場有新鮮的紅辣椒,當即決定搬到加州。

重操舊業

1980年2月,陳德和兩位親戚用過去的積蓄,以每月700美元的租金,在洛杉磯唐人街租下一間200多平方米的廠房,還購置了電動攪拌機和一輛二手的雪佛蘭麵包車,開始製做是拉差辣醬。在越南時,陳德的辣醬曾賣給駐紮的美國士兵,而且很受歡迎。他相信在美國本土也應該有市場。

陳德用離開越南時搭乘的船名“匯豐”給公司起了名字,還用自己的屬相雞作為辣椒醬商標圖案,所以匯豐的辣椒醬又叫“紅公雞”辣椒醬。每天淩晨三四點,陳德和員工就得起床,趕到洛杉磯市中心的蔬菜批發市場收購紅辣椒,由於美國人並不喜歡紅辣椒,市場的貨源不多,他要一家家收購,然後趕回廠房加工,開始產量很小,最多每天隻有不到10箱,收入僅夠日常開銷。後來陳德回憶,當時想,每月能有1000塊錢,不用給別人打工就相當滿足了。在一個講述匯豐公司視頻的留言裏,看到一位觀眾寫到:我家開的餐館就用匯豐的辣醬,還記得最初他們推著車一家家上門送貨的場景,真是白手起家。

匯豐加工出來的辣椒醬,最初在亞洲超市和越南米粉店銷售。很快靠口碑傳到其他亞洲餐館,包括日本料理、香港餐廳、韓國餐館等等,因為價格便宜,不少餐廳在每張桌子上都會放一瓶是拉差辣椒醬,讓客人隨意取用,不知不覺,陳德的辣椒醬成了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調料。而且名氣出了洛杉磯,出了加州,開始傳到外州。1997年1月的《洛杉磯時報》曾報道,匯豐公司的辣醬像野火一樣在全美國蔓延。報道說,有人給俄亥俄開熱狗店的店主,從洛杉磯帶了一瓶匯豐的辣醬,讓他試試,店主一嚐,味道非常好,馬上就問朋友什麽時候再去洛杉磯,朋友說,也許永遠也每機會再去了,店主雖然有些失望,但發現辣醬瓶子上的電話,就開始電話訂購。這樣,匯豐的辣椒醬成了他家有70年曆史熱狗配方的新佐料。1996年時,公司收入已經達到700萬美元,工廠規模擴大到15人。

帶上太空的是拉差辣醬

在美國超市,非常流行的一種辣椒醬是“亨氏57”醬,這種醬是賓州亨氏公司在1896年推出的。這家創立於1869年的食品公司,至今仍然是美國調味品巨頭之一,大家最熟悉的是他家的番茄醬。陳德創業時,洛杉磯正在準備1984年奧運會,他曾打算自己的辣椒醬做成“陳氏84醬”。不過後來還是用東南亞流行的是拉差命名,原因是更能容易被顧客接受。

是拉差(Sriracha),原本是泰國東南部的一個沿海小鎮的地名。一位YOUTUBEUP主,親自到泰國是拉差探訪辣醬的由來,他發現世界知名的是拉差醬在本地並不火爆,當地甚至都沒可以任何標誌來為辣醬刷一下存在感。經過這位UP主的考證,1870年代,一種蒜蓉辣椒醬在廣東順德流行,1891年傳到了香港,附近的一些華人移民到泰國是拉差,他們帶去了烹調和飲食習慣。大致在1949 年,當地一名叫查卡帕(Thanom Chakkapak)的婦女嚐試改進,用辣椒、大蒜、糖、鹽和白醋調製成搭配海鮮食品的沾醬,結果非常受歡迎。於是,就像貴州的老幹媽,查卡帕開始單獨做辣醬出售。後來,這種醬推廣到東南亞地區,包括陳德居住的越南。

匯豐公司進入市場的時機很好。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大量越南移民到達美國,從1981年到2000年,有53萬越南人移民到美國,其中一半的移民落腳在加州和德州,隨之而來的是越南餐館的增多,此外,當時的市場資料顯示,美國人均消費辣椒數量也開始增加,從1974年的年均1.9磅,增加到1993年的3.1磅。這些都為匯豐的辣醬提供了更大的市場。

匯豐的辣醬之所以味道好,陳德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除了新鮮,我們沒有任何秘訣。”辣椒從摘下到製成醬,最快在兩小時裏完成,所以匯豐醬裏的水份和顏色都是辣椒自帶的。對於辣椒的味道,陳德也堅守初心。辣醬打開銷路後,曾有人建議為迎合更多美國食客的口味,降低辣度,把味道調得更甜一點。陳德則堅決反對說:“辣椒醬就是要辣。如果你不喜歡它,就少放點,匯豐不是在做蛋黃醬。”

匯豐辣醬的包裝瓶是陳德設計的,透明的瓶子能直觀看到天然辣椒的紅火,綠色的蓋子很醒目意味著新鮮和生命力,瓶子上麵用英文、中文、越南文、法文和西班牙文五種文字標記說明。值得一提的是,匯豐自成了以來,從來沒有做過廣告,也曾堅持30多年從未提價,全憑辣醬的味道和價格公道滾雪球似的吸引食客。開始是小餐館,後來全美連鎖的Applebee's用是匯豐的辣椒醬做炸蝦的蘸醬,著名的中餐連鎖P. F. Chang's用辣醬做炸四季豆的調味。辣醬的成功還從地上到了太空。2003年4月,華裔宇航員盧傑入住國際空間站時,就攜帶了匯豐的辣醬。很巧,盧傑在太空站期間,中國的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正好進入太空,通過休斯頓的控製中心,盧傑用漢語與楊利偉通話,他說”歡迎你到太空來,祝你一路平安,勝利返航!”猜想如果兩人太空艙裏見麵,盧傑肯定會拿出不遠萬裏帶來的辣醬招待楊利偉。

業界權威也給辣椒以肯定,全美著名的美食雜誌《好胃口》(Bon Appetit)將匯豐的是拉差辣椒醬評選為2010年的“年度最佳調料”。那一年,匯豐生產了近3萬噸辣醬,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

遭投訴 勒令搬遷

雖然匯豐每年保持20%的業績增速,陳德也沒有考慮把匯豐上市和吸收其他投資,他曾告訴記者,對他來說,就是盡量把辣椒醬做得更好。2011年,匯豐投資近4000萬美元,在離洛杉磯東北半個多小時車程的歐文代爾(Irwindale)市修建了占地6萬平米的新廠房。選擇這裏也是歐文代爾市為發展經濟向匯豐提出的邀請。一直動手能力極強的陳德,親自設計和改造了很多設備。2013年,新工廠開工後,產能大增,8月到11月是辣椒豐收季節,每天有30-40台卡車將剛采摘的辣椒運到工廠。工廠立刻進行進行清洗丶研磨丶調味然後罐裝。這時,匯豐的產量達到年產2000萬瓶,產值接近1億美元。不料,2013年11月,鎮裏有5戶居民將匯豐告上法庭,投訴辣醬廠排除的空氣有異味,很刺鼻。

市政府於是以匯豐有公害為由,讓公司停產改進,否則要求搬遷。這讓匯豐和陳德很氣憤。新廠安裝有空氣過濾裝置,當地居民有一千多人,空氣檢測部門也實地檢查過,都沒有發現問題和違規。匯豐新舊廠加起來將近200名員工,外圍的運輸包裝產業也間接提供了700個就業機會,加上生產辣椒的2000名農場工人,匯豐對本地的經濟貢獻很大。政府官員為了個別選民,不顧事實,讓一向低調的陳德直接對媒體說,這是非常愚蠢的決定。看到匯豐的遭遇,德州和其他很多地方紛紛邀請匯豐搬遷到他們那裏。但考慮原料和工人的原因,陳德決定提起上述,並主動邀請市政府的官員到工廠實地考察。考察後,市政官員和議員表示工廠“非常幹淨”和“漂亮”。2014年5月,市政府將匯豐公司的案子撤訴。

經此一遭,匯豐的名聲在媒體廣為傳播,公司更進一步,每年生產旺季打開廠門,邀請居民和遊客到廠裏參觀,這個措施有利地提升公司形象。達客有機會去加州,一定要去看看。

斷貨原因 兩個版本

2022年4 月19 日,匯豐公司給各地經銷商發出一封信,信中說,“辣椒歉收已經超出了公司的控製,對是拉差醬的生產和銷售都將產生嚴重不利的影響。公司9 月前都將不接受新訂單,此外匯豐建議經銷商「不要向客戶承諾有貨供應,除非自己有庫存。至於辣椒欠收的原因,匯豐解釋是加州這兩年的幹旱氣候。

匯豐辣醬供應一減少,影響很快就顯現出來。網上有了價格高出十幾倍的賣家,各個餐館開始積極尋找替代品,還有的顧客甚至到餐館偷拿桌子上的辣醬。辣醬缺貨也成了新聞,各個主流媒體都有報道。

媒體報道中,有關斷貨還有一個解釋。原因是匯豐和合作了28年的供應商安德伍德農場(Underwood Ranches )發生法律糾紛,也導致合作終止。安德伍德農場從1988年起,就向匯豐提供辣醬的主要原材料墨西哥辣椒,伴隨匯豐的成長,農場也不斷購地滿足匯豐的需要,到2015年,農場已經達到2000英畝的規模,提供的辣椒達到 1 億磅。農場場主克雷格?安德伍德(Craig Underwood)說,在辣椒豐收季節,10個星期裏,農場每天有50輛卡車的辣椒運到匯豐。2016年前後,匯豐認為,他們為收購的辣椒支付了過高的價格,向法院起訴了安德伍德牧場,並不再收購農場出產的辣椒,而是轉向其他小農場收購。安德伍德認為,按合同,所有款項都是應該的,是投資未來農場生產的一部分,因為匯豐的拒絕執行合同收購,造成了農場很難在短期內找到巨量辣椒的新買主,經濟損失巨大,因此向法院提出反訴。2019年7月,經陪審團裁決,匯豐公司向安德伍德農場支付2330萬美元賠償,其中包括安德伍德2017和2018年兩年的經濟損失1480萬美元,其餘是懲罰性賠償。匯豐曾對初審的結果上述,沒有成功,也沒有再接受媒體的采訪。安德伍德說,如果沒有中斷合同,農場可以完全滿足匯豐的需求,不會造成辣醬斷貨。如今安德伍德的農場也推出自己的是拉差辣醬進軍市場。

美國製造

匯豐公司很自豪在辣醬瓶子上寫著美國製造,陳德曾說,我是華人,可是當越南把我轟出來時,中國不接受我們,台灣也不接受我們。這是福布斯網站上,陳德的檔案,他家族的財富已經過億。2014年,陳德也被卡內基基金會評選為傑出移民,他從唐人街底層難民到億萬富翁的經曆和成功,很好展示了美國為移民提供的這個舞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