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中馬前卒

中國曆史時事和國際政治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泰國大選:進步力量與民粹勢力攜手爭得的民主勝利

(2023-05-16 11:11:58) 下一個

      泰國大選:進步力量與民粹勢力攜手爭得的民主勝利

 

    5月14日,泰國舉行下議院選舉,決出全部500個下議院議席。根據最新結果,代表市民階層和知識分子中的革新主義、社會民主主義者的“前進黨”獲152席,較上屆猛增72席;代表他信派係、支持者集中在泰國鄉村地帶尤其泰北地區的民粹政黨“為泰黨”獲141席;傾向於軍方的、帶有保王色彩的民粹政黨“泰自豪黨”獲70席;代表保守主義和軍方勢力的“人民國家力量黨”僅獲40席,較上屆減少76席;另一親軍方政黨“統一泰國建國黨”獲36席;代表市民階層中偏保守主義的“民主黨”獲25席。其餘席位由若幹小黨獲得。

    縱觀選舉結果,本次選舉中代表民主進步勢力、持中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立場的前進黨,成為最大贏家,獲得下議院逾30%的席位。而民粹主義的為泰黨,雖未能維持第一大黨地位,但僅次於前進黨的得票,同樣顯示了他信派係及泰國鄉村民粹力量在選舉政治中強大的實力。而這兩大政黨皆有著強烈的民主主義/平民政治、反王權、反軍人幹政、反威權色彩。兩黨合共得到下議院近五分之三議席,也能反映民心所向。而代表軍方和親近王室的政黨大都表現不佳,也能反映泰國民眾普遍對軍人掌權和王室幹政的反感與抵觸。

      在泰國,一方麵是自20世紀中期就已逐步確立的民主政治的日益成熟、城鄉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麵則是軍人頻繁幹政和王室對政治深度的介入下,專製威權對民主體製的侵蝕、對人民權利的損害。這也引發了泰國人民反抗軍人與王權的一係列抗爭行動。關於這些,筆者在2020年9月發表於《聯合早報》的文章《泰國反軍人幹政與反王權政治浪潮合流》一文中已做詳細分析說明,不再過多重複。

    今年大選中前進黨和為泰黨的勝利、親軍人政黨的失敗,再次表明了多數泰國人民追求民主、反對軍人幹政的強烈意願。

     在此前的二十多年,對抗王權和軍方的主力軍,是前總理他信派係的“泰愛泰黨”/“人民力量黨”/“為泰黨”(三個政黨為同一黨係),其支持者主要是人口眾多、在一人一票的選舉中頗有優勢的泰國農民階層,以及部分城市工人階級和下層民眾。這些可統稱為“草根階層”的泰國民眾,因他信家族發放各種社會福利、保障糧食價格、為他們在政壇代言發聲,而對其十分感激和信賴,成為他信家族的鐵杆支持者。即便他信因軍事政變下台、被捕、流亡,他的妹妹英拉及其他家族成員仍獲廣泛支持。

    他信派係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對抗軍人幹政和抵製王權政治的作用,但其派係的底色是民粹主義,而非成熟可靠的民主主義。民粹主義,即是通過對大眾許諾各種福利保障(包括各種“空頭支票”、“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鼓動基於特定身份的政治參與、依靠領袖個人魅力實行個人崇拜,乃至使用暴力及其他激進和極端手段,來贏得政治鬥爭的勝利和推行相關政策。

     他信派係的民粹主義屬性,一方麵的確促成了有力的政治動員,令其在大選中勝利、在政治運動中聲浪巨大,另一方麵也因其代表的群體較狹隘、執政不成熟不穩定,引起占人口少數但地位較高話語權較強的市民階層反感,反而給了軍方和王室幹政借口。而且,民粹主義本質上是一種不成熟、非理性、“損他者利己者”的民主形式。他信派係即便擊敗軍方和王室而長期執政,從整體和長遠看,對泰國國家發展和國民福祉,也是利弊夾雜,並不讓人看好。

    而本次大選中奪取最多席位的前進黨,則代表著泰國新興的進步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立場的政治力量的巨大勝利,也標誌著泰國民主勢力的組成發生巨大變化、泰國政治格局和泰國未來發展方向的有益轉變。

     前進黨及其前身“未來前進黨”,是脫胎於最近數年泰國首都曼穀市民民主運動及相關組織和人員的新興政黨。在創黨時,骨幹成員為泰國的知識分子和城市精英。如黨的創辦人塔納通即是大企業家,而其合作夥伴皮亞布特則是泰國國立法政大學講師。今年領導前進黨參選的黨首披他·林乍倫拉則是政治世家出身,並曾擔任Grab等企業高官。而其他前進黨重要人物和核心支持者,也大都來自法律、商業、教育、科技、醫療等領域,皆是泰國中上階層。

    相較於支持者多來自草根階層、以獲取物質利益為主要目的、政治活動帶有強烈“群眾運動”色彩的為泰黨,前進黨成員及支持者更強調個人的權利與自由,及對國家的法治與公民的尊嚴有更高要求,且更傾向於通過新聞媒體、公民組織、溫和社會運動來表達和實現訴求。他們既反對軍人專政和王室濫權,也對民粹政治不抱好感。他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理性的方式,結束軍權和王權對民權的侵害,達成穩定與可持續的民主政治,並促進國民平等與社會公正。

     曾經,以曼穀中產市民為代表的泰國市民階層,是相對保守化的、一度站在軍人和王室一方、對抗他信代表的農民階層的。如在2010年泰國他信派係的“反獨裁民主聯盟(紅衫軍)”示威中,曼穀市民多支持中間偏右的民主黨阿披實政府,並對軍方對他信派係的鎮壓樂見其成。對於當時的國王蒲密蓬及其所代表的王室,他們也是相對崇敬的。

   但隨著軍人當權後泰國民權的萎縮、政府的日益腐敗、王室醜聞的頻繁曝出,以及世界上政治革新浪潮的影響下,泰國市民階層的民權意識、對軍人和王室的憎惡,都日益增強。他們也意識到,泰國的農民階層、工人階層、其他下層弱勢群體,並不是他們的敵人,相反是同受軍人與王室壓迫、應團結和幫助的對象。

    正是這樣的轉變,讓泰國市民階層包括許多知識分子精英,由保守主義轉向社會民主主義,更加強調社會公正、國民福利、底層權利與尊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動機下,前進黨誕生並迅速壯大。

    本次大選,前進黨不僅在曼穀大獲全勝,還在他信的家鄉擊敗為泰黨,充分說明了前進黨既取得城市中產階級的鼎力支持,也爭得了鄉村地帶、原本傾向於民粹主義的農民等草根階層的民心。

   而大選結果揭曉後,前進黨表達了與為泰黨合作組建政府的意願,也反映了前進黨願意與民粹勢力合作,以結束軍人和王室過度幹政,共同推進民主化的務實立場。

     而為泰黨本次大選中所獲席位雖低於前進黨,但仍甩開了其他各黨,獲得下議院28%席位,在泰國政壇舉足輕重。而多年以來,他信派係都在國會選舉中斬獲甚豐,今次仍然得以延續。這也反映了泰國民粹勢力的根深蒂固。雖然民粹主義有種種缺點,但相對於專製政治、軍人和王室對民主的破壞,民粹畢竟是民主的一種表現(哪怕這種民主不成熟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部分人民的意誌。

    由於軍方在2019年修改了推選總理的規則,總理由上議院的250名全部由軍方推選的上議員、下議院500名民選議員,合共750人中的相對多數選出,因此即便前進黨和為泰黨皆大勝並結盟,也未必能成功推選己方中意的總理人選。前進黨和為泰黨聯盟若想掌控議會、推出總理,還需與傾向於民主勢力、較反對軍人和王權的其他政黨聯合。而軍方勢力和親王室力量也會對第三方軟硬兼施,試圖拉攏其站在己方,共同推選軍方人士擔任總理。泰國總理花落誰家,尚未可知。且即便由前進黨和為泰黨執政,也麵臨著再次被軍人政變推翻、政黨遭強製解散的危險。

    但無論如何,本次選舉中大多數泰國選民支持了自由民主一方,且持社會民主主義的前進黨得到最多支持,反映了泰國人民心向民主、尋求變革、傾心進步的強勁民意。即便有選舉製度的設計等各種掣肘,也難以阻擋泰國人民前進的步伐。而泰國進步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力量的巨大勝利,也為世界各民主化國家或待民主國家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前例和有益的示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