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中馬前卒

中國曆史時事和國際政治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評法國反養老金改革抗議:享受個人權利同時須承擔公共義務

(2023-04-03 06:45:26) 下一個

     評法國反養老金改革抗議:享受個人權利同時須承擔公共義務

    從今年年初至今,因總統馬克龍和總理博恩擬推行一係列養老金改革計劃,法國各地爆發了激烈抗議,反對包括延遲退休年齡在內的各項改革方案。數月以來,抗議活動有數百萬人參與,並引發了一係列暴力事件,迄今未有平息。

    而對於法國這一輪抗議浪潮,世界輿論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這反映了民粹政治的泛濫、福利國家的憂患,有些人則讚揚法國民眾的抗爭精神。在中國互聯網上,有人將法國稱為“革命老區(意為左翼抗爭運動的發源地)”,頗有讚美。當然也有中國網民冷嘲熱諷,認為法國人貪得無厭、抗議者攪擾國家、破壞安寧。

    而筆者則有一些相對折中(但並非無原則的中庸)的意見。

    首先,法國人民擁有罷工、罷課、舉行示威遊行等公民權利。因此,他們有權對養老金改革提出反對意見、走上街頭表達其立場和訴求。他們的聲音需要被傾聽,法國政府也應當根據民意對改革進行必要的修正,而不能一意孤行。

    但是,事情也有另一麵。眾所周知,法國是世界上國民社會福利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國民“從搖籃到墳墓”都享有優厚的保障。而這些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當然也是納稅人勞動創造及其繳納的稅金。高福利的同時也意味著高稅收、龐大財政支出,對於國民和國家都是很大負擔。

   而隨著法國老齡化的加劇、高度發達下經濟增長逐漸乏力,需要領取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養老金支出節節攀升。而支撐養老體係的財政條件越發力有不逮。在馬克龍之前的多位法國領導人也都曾推出一些養老金改革計劃,但都作用有限。這讓法國養老金入不敷出問題無法有根本性改觀,如再拖延將更加打擊法國經濟、財政,社會福利體係也難以為繼。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馬克龍才提出了養老金改革計劃,並和總理博恩領導的內閣達成一致,還取得了國會多數的讚同。而數月以來麵對抗議浪潮,馬克龍在同意傾聽民意、進行國民大辯論同時,拒絕對改革方案做出讓步,也是基於養老金改革勢在必行的客觀現實。

   但是,大多數法國人顯然並不願意接受改革。據民調顯示,68%的受訪者反對養老金改革,支持的隻有32%。而最近幾個月“遍地烽火”的抗議,也說明了許多法國人強烈的反對態度。即便這幾個月示威遊行對法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造成很大破壞,抗議者也沒有偃旗息鼓的跡象。

    筆者認為,這表明了部分法國人在強烈捍衛權利、追求所得同時,並沒有與之相應的公共責任心、作為國家公民的義務意識、基於長遠和整體的前瞻性和全局觀。

   誠然,權利是神聖的、自由是可貴的,法國人民有權示威遊行、維護權利。但是,這也更加要求他們履行公民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在國家麵臨財政危機、福利危機情況下,享受各種權利福利的法國國民,也有義務配合和參與國家改革,承受必要的代價。

   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無論從抽象的哲學層麵,還是現實利益交換中,都是必須必要的。《國際歌》歌詞中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許多人民隻記住了後一句,卻忽略了前一句。或者,他們以為前一句隻適用於統治階層,但庶民大眾其實也是應履行的。

    對法國及法國人民來說,養老金改革從長遠是必要且有利的。索取和付出需要對等,否則不是將代價轉給他人,就是入不敷出最終破產崩壞。麵對惡化的財政、捉襟見肘的福利支出,隻有有力的改革,包括一些導致國民痛苦但必要的手段(如適當延遲退休年齡),才能讓法國不至財政破產,社會福利體係也能可持續的運轉。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卻被忽略的,即如今法國國民已經享有優厚的社會保障(包括作為老年人的各種福利),養老金改革隻是在保持高福利、低工作時長前提下,對舊有保障略有削減、小幅延遲退休年齡。被改革影響的法國國民仍然擁有相對其他國家很高的福利保障、很長的休息休假時長,損失相對所得仍然是較輕的。

      自大革命以來的二百多年至今,法國人民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行動,建立了自由民主的共和國、開拓了普遍民權、實現了廣泛的社會保障和公平正義。對於這些,筆者是由衷敬佩的。但筆者也想提醒法國人民,在許多具體的、專業性的、關係長遠和全局的議題上,還是要承認現實、更多擔當、尊重權威、善於妥協。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如不推行改革,法國財政崩潰,福利保障將更加難以為繼,各階層各年齡群體都將受害。法國人以尊奉理性著稱,更應該有遠見和自我克製精神,讓渡一些已得到的權益,補還於全民的代表--國家,和政府共同促成改革的成功。

   正如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之名所意味的,革命也有妥協,做臣民和奴隸是可恥的,但淩駕憲法、破壞共和國秩序也是不可取的。當今的法國,有真實的普選、廣泛的民權、充分的言論自由和示威遊行自由,伸張權利有種種合法的渠道、和平的方式。而法國人民享受的社會保障水平,足以令其在法國享受頗為幸福的生活,也令全世界豔羨。

    今日的法國人民,繼承前人的激情與勇氣固然值得敬佩,但也要尊重先驅締造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共和國的法律與秩序,做出與享有權利相匹配的貢獻,接受合理的改革、付出必要的犧牲,國家財政和國民福利才會良性循環,一代代老人和新人才能享有持久穩定的社會保障。

    (我以上關於要公民多承擔義務、不隻執著於追求權利的建議,是針對法國及其他國民權利福利充分、民權浪潮過剩的國家。對當下的中國,恰恰相反,反而需要強調權利自由的重要、提高福利的必要,鼓勵大眾伸張權利、捍衛正義。中國的工人農民,更要努力爭取更好的社會福利待遇,勇於鬥爭。這並不是雙重標準,而是根據不同現實情況分別對待。如果以後中國也實現了普遍民權、豐厚福利保障,人民卻貪得無厭,那也會以批評今日法國民眾的態度批評那時的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法國人民的革命傳統自不必說,他們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法國的暴民文化也是在歐洲大陸上少見的,鬧騰起來驚天動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