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中馬前卒

中國曆史時事和國際政治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共中國治下各地區的概況之一:北京、天津

(2022-11-11 13:52:13) 下一個

 中共治下中國各地域的概況

    中共治下中國的單一製國家結構,與元明清類似,都是以省(或類似規模和性質的行政區劃)為單位將全國劃分為若幹一級行政區。雖然中央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重大問題上,可以直接管到縣級,但大多數事務都是通過省級機構進行管理與處置。而中國的地域及地域差異,也以省為單位劃分和比較。不過,在山川地理形勢、文化與價值觀、曆史變遷等因素影響下,往往也會出現一些並不以省級行政區劃為界限的區域,如東北地區(東北三省加內蒙東部)、江南地區(一般特指江蘇省和浙江省,一般不包括上海、安徽、江西)、嶺南/兩廣地區(廣東省和廣西省)、西南地區(雲貴川,一般不包括西藏)、西北地區(陝甘寧,一般不包括新疆),這些區域也會形成現實的利益共同體,中央也會按照區域來索取和分配利益。

    北京

    建國至今,首都北京是現行體製和國家結構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獨尊的地位和極為豐厚的利益。由於北京是中共中國的首都,是決定全國命運的權力中樞所在,又集中了中共統治集團的各種權貴精英和基本盤,所以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政策傾斜、資源供給、發展優先權。毛時代的北京,既是政治風暴的中心和政治風向標的所在,更是一切大政方針的策源地。而擁有北京戶口的市民,則在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擁有令全國其他任何地區都豔羨的食品和消費品配給,以及免費和相對優質的教育和醫療服務。而這些供給,很多都來源於對其他省份的“抽血”,例如前述的在饑荒年代從農業大省強奪糧食供應北京。北京市民不僅在民生上相對優越,也更易參與和滲透國家政治,起碼比其他任何地區都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政策和資源。

    而改革開放之後,北京的政治文化地位仍然在全國首屈一指。雖然經濟相對南移,但北京仍然通過行政手段從全國各地獲取巨量的資源和利益,全國各地仍然被迫任北京予取予求。無論是南方的稅收,還是中原的人才,以及周邊河北省的所有有價值資源,都被北京大量吸收。居住在北京的各種既得利益者也在不斷增多壯大,並以“北京戶口”作為身份認同和利益連結的紐帶。擁有北京戶口的市民,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及各種公共服務方麵,擁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和特權。例如北京戶籍居民高考得到清華北大等全國性名校錄取的比例,平均是其他省份的二十多倍。而北京的醫療資源也是全國最頂尖,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城市醫療資源相合也不及北京。當然,不同身份的北京戶籍居民,其福利待遇也千差萬別,如高級幹部和普通市民的醫療保障就差距極大,但整體上所有北京戶籍居民都是國家的特權者。而國家的內政外交軍事民事人事等諸多方麵,凡是涉及到北京和其他地區利益衝突時,都優先考慮北京及北京戶籍居民的利益。

    而這一切,都是北京利用政治地位、通過行政強製力獲得和維護的,而非北京及北京戶籍居民的貢獻所應得。相對於西安、洛陽、南京、杭州、開封等位於漢文明精華區的曆代都城,北京偏居北方一隅,經濟文化本來都不發達,僅僅是依靠重北輕南、帶有強烈軍國色彩的政權和割據勢力強製開發的城市。它缺乏自立式經濟造血能力,文化底蘊也不深厚,政治上更是頑固保守。而行政手段雖然讓北京發展壯大,但是以供給資源的其他區域的損失為代價的。還有,北京雖然從全國得到了豐厚的資源,以及受到中央政策的優先照顧,但北京戶籍居民內部也被分成三六九等甚至更多等,按照或明或暗的等級秩序領取所得,少數權貴得到了最優質和大多數的資源,越往下所得越少。而沒有北京戶籍的外來“北漂”,則更是隻有義務沒有權利的“人肉電池”(當然他們也能蹭得一些北京相對於其他地域的特權利益,但非常有限)。“北京折疊”不止是科幻小說才有的景象,更是現實北京的文學映射,且現實比科幻小說的描述更複雜更殘忍。

    另外,北京雖然得到了如此優越的條件,但卻並未有效帶動和輻射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反,周邊地區被北京吸走各種資源,在各領域及政策上也首先要考慮和服從北京利益。河北省是北京虹吸效應的最大受害者,河北管轄的北京市外周邊地區被戲稱為“環北京貧困帶”。與北京相連的另一個直轄市天津,既是北京虹吸的受害者,但同時也在吸取河北的資源。

    北京和天津不僅在經濟上沒有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在文化、思想、教育等非物質領域,也沒有給周邊乃至中國帶來正麵的、文明的、進步的影響。

    北京是北方保守主義文化的中心和封建皇權專製主義的頑固據點。曆史上,凡是定都北京的政權,都相對專製保守,政策殘忍冷酷。相對於文明浸淫日久的中原和關中,以及經濟發達社會開化的江南,北京的文化、社會風氣、人的價值取向,都相對缺乏人道和公正,而有著明顯的等級色彩和非人權傾向,且社會潛規則盛行,官本位嚴重,崇尚權力而蔑視契約,還在現實中表現出種種冷酷與暴力。北京雖同為漢文化的輻射區,當地居民中漢族也占絕大多數,但卻有意吸收借用北方遊牧民族的價值觀念和言行方式,以及接納全國各種少數民族人員和勢力,來區隔其他地區尤其中原和江南的文化形態和公民組成。雖然近現代以來尤其改開以後,北京的思想文化及北京人的價值觀念相對變得多元,但整體上、與其他區域尤其南方相比,以上這些特征仍然相對突出。而且,北京那些思想開明進步的人,更多是自我享受而非傳道受業,也並不是北京文化的主流,並不能給他人他地乃至北京自身帶來人文關懷和社會更新,還與中下層北京人及“北漂”頗有隔膜。相反,北京各種保守落後的糟粕,卻在中央集權和“首崇北京”的政策下,會通過製度、政策、潛規則及人際往來等各種方式影響全國,包括影響國家的治國理念和大政方針。這對於中國顯然不是什麽好事。

    而鄰近北京的另一個直轄市天津市,相對沒什麽需要詳細敘述分析的內容。天津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渤海灣沿岸、連接東北和華北的水路要塞)及特殊的曆史沿革(清末北方軍事重鎮和租界區、袁世凱等人的苦心經營),以及中共出於發展北方、拱衛北京等經濟政治目的,在天津設立了直轄市。天津的地位和獲得的利益遠遠不如北京,但也遠超環其周圍的河北省,並同樣從河北“吸血”。我個人認為,天津並無設置直轄市的必要,未來民主中國也應該廢除這一直轄市,將其並入河北(可作為河北省會,也可作為類似於廈門在福建的地位那樣的河北城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