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中馬前卒

中國曆史時事和國際政治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汪精衛投日:漢奸行為還是“曲線救國”?

(2022-07-07 09:12:11) 下一個

            

     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許多對曆史有著極大影響且極富爭議的人物,汪精衛無疑是其中之一。他早年參加推翻清廷的革命運動幾乎有死無生,國民政府成立後又擔任領導人折衝內外,日本侵華後投日並建立汪偽政權成為漢奸,一生可謂曲折起伏。

    如今的國人及思想界主流,一般多讚譽他早年的革命活動,而貶斥其後期投靠日本、並建立與運作汪偽政權的漢奸行徑,把他視為一個爭議人物。但是其實這也就是說,人們對他投日和建立汪偽政權的行為基本是完全否定的、唾棄的,並將其視為秦檜那樣的人物。

    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汪精衛真的是十惡不赦的漢奸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評價一個人的作為是好是壞,乃至評價此人本身是好是壞,要從其作為的動機和影響這兩方麵評判。對汪精衛投日乃至其本人功過是非的評價,同樣應基於這兩個方麵。

    先說動機。汪精衛投日的動機是什麽?這就要從他投日之前(1938年底之前)中國的處境尤其當時抗日戰爭的形勢說起了。

    眾所周知,1937年日本通過發動“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全麵入侵中國。同年,北平、上海、南京相繼陷落。而在1937年12月,則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約30萬中國軍民被殺害,至少數萬中國婦女被強暴。而且,屠殺和強暴的方式是極端酷虐變態的,如存在許多殘殺嬰兒、強迫親人亂倫的獸行,可謂殘毀文明顛倒人倫。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陷落。至1938年底,中國已有半壁江山(且正是中國最為繁華地區)陷入日寇手中。

   而從此時中日雙方的力量對比以及未來預期來看,是極為不利於中國的。抗戰兩年來,國軍雖然英勇作戰,但是也導致精銳力量折損殆盡。例如國軍最為精銳的中央軍中的德械部隊,在淞滬會戰中喪失殆盡。而中國海軍、空軍則更是幾近全滅。而日軍雖然有所損失,但是主力仍在,且本土還可以源源不斷動員兵力。雙方在武器裝備、單兵戰力等方麵對比,日本對中國的優勢都十分明顯。

   而國際形勢方麵,雖然似乎有利於中國,但是並不足以幫助中國戰勝日本。在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相對同情中國,並且對中國有一定支持。例如蘇聯派出援華航空隊、美國對中國增加經濟和物資援助、納粹德國有軍事顧問幫助國軍。但是這種幫助是有限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日之間的軍力、國力的巨大差距。不久後,德日意三國同盟建立(也意味著德國全麵倒向日本、放棄了對中國的支持),形成“軸心國”並四處擴張,而英法綏靖、美蘇中立,軸心國所向披靡。

   所以,可以說,在國際形勢不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幾乎必敗無疑。而日軍在占領區的殘虐,也令人發指、中國民眾承受著極大苦難。我們都知道南京大屠殺非常殘忍,其實那隻是日軍在中國的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的經曆罷了。自淞滬會戰至南京陷落,日軍可謂一路屠殺而來。在上海、蘇州、嘉興、杭州、紹興、無錫、常州等地,日軍都有屠殺、強奸和種種破壞。雖然在占領武漢和廣州的過程中,日軍暴行有所收斂,但也僅僅是收斂一些而已,並不是沒有暴行。在北方的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和遊擊區實行殘酷的“掃蕩”和“清鄉”,後發展為“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方稱為‘燼滅政策’)”,係統性殺戮軍民,焚毀房舍田園,國人死傷枕籍、號哭連天。

   而1938年初日軍在南京等占領地,也隻是結束了特別殘暴和大規模的殺戮,並不是和當地居民真的相安無事,殺戮、強奸、搶掠時有發生。日占區的人民都處於極度孤苦無依、隨時會被強暴和殺害的狀態。而且隨著局勢的風雲變幻尤其戰事的進行,信仰高度狂熱(天皇崇拜和為天皇而戰的熱情)、心理極度變態(既與天皇信仰有關,也與日軍殘酷的訓練方式、惡劣作戰環境有關)的日軍隨時可能、也完全有能力(例如其持有大量生化武器,隨時可能也可以播散(而且也曾經小規模實際播散過))再次對占領區民眾實行屠殺甚至種族滅絕。如果他們實行種族滅絕,那屠殺人數將何止幾十萬至數百萬,而可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中華民族尤其漢族將亡國滅種或者徹底沉淪。即便沒有這麽嚴重,那中國大片地區也都將成為日本殖民地,國人淪為完全的亡國奴。

    在這樣的背景下,是需要有頗具影響力的中國人去折衝、妥協的,這樣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護占領區人民,以免國人在異族的屠戮下生靈塗炭、亡國滅種。

    而汪精衛,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而非私利,決定投日、建立南京偽政權的。這也可以從汪精衛本人的經曆、思想看出。汪精衛想當年為反滿反清,以必死之心刺殺攝政王載灃,可謂壯烈。後來在國民政府任職中,雖然與蔣介石等人進行權力鬥爭,但也並沒有貪戀財色、滿足私欲,反而是國民政府乃至當時中國政治人物中較有清名的。而抗戰爆發後汪精衛也撤到重慶。以他的身份,即便最後重慶陷落,他也有能力遠赴海外求生,隨便哪個大國都會給他一席之地。他投日後,也沒有什麽大肆貪圖財色等滿足私欲的醜聞曝出。所以,無論客觀目的,還是主觀動機,汪精衛都不是為了什麽私欲,而是希望保全國家和民族。

     那麽從實際影響方麵看,汪精衛投日的利弊又是如何呢?      

     首先,汪精衛投日之後,除雙方膠著的戰區、遊擊區外,在汪偽政權控製地區尤其南京市,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屠殺、強奸、搶掠(隻有1942年轟炸日本的美軍飛行員迫降於浙江地區後,日軍對營救美軍飛行員的中國民眾所在區域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屠殺)。而發生在華北的日軍對國共控製區及膠著地帶的各種“掃蕩”、“清鄉”中的殺戮和破壞,則是核心控製區隻有江南的汪精衛政權鞭長莫及的。這說明汪偽政權的存在,一定程度阻止或者說大幅減少了日軍在日占區的燒殺搶掠。

    第二,汪精衛建立偽政權後,並沒有大規模策反國軍及地方抗日武裝,隻是就地編練了此前已投降和新招募的偽軍(即所謂“和平建國軍”)。也就是說,汪精衛政權並沒有係統性瓦解和破壞正在抗日的國軍主力。即便汪精衛的投日行為促成了更多國軍及國人投降日本,但起碼汪精衛沒有利用自身影響力和地位拉攏國人投日的主觀意圖。

   第三,汪精衛政權及軍隊並沒有實行苛刻殘虐的政策,也沒有大規模的與抗日武裝作戰。汪精衛政權在建立後,主要是維持日占區經濟社會的運轉,以及不得不為日軍征集糧食等資源,還一定程度修複了被日軍嚴酷破壞的南京等城市。在南京大屠殺中遭到毀滅性破壞的各種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機構也得以恢複。20世紀末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也是世界知名政治家的江澤民,即是在汪偽統治區域揚州(揚州中學)和南京(中央大學)相對順利的完成了中學和大學學業。如果沒有汪政權的折衝,那些學子會有多麽慘烈的結果,對比南京大屠殺、新加坡肅清大屠殺(日軍殺害5-10萬華裔,多為青年學生,占總人口約10%,李光耀也差點遇害,後來被迫為日軍工作)中的中國/華人青年男女學生的遭遇就可知曉。

   此外,在抗日戰爭中,汪偽政權的軍隊並未製造過大量慘案,各種慘案幾乎都是日軍製造,汪偽軍隊軍紀似乎還是不錯的(除了“76號”等特務機關外,其他汪偽軍警特憲鮮有係統性大規模殺戮國人)。汪偽軍隊也很少參與與國共軍隊的大規模會戰,與中國抗日主力部隊作戰的幾乎全是日軍。無論原因是何(戰鬥力差或者日方不信任),起碼汪偽政權的軍隊並未對抗日部隊造成多大殺傷,也就沒有對抗戰起到特別大的負麵軍事作用。

     第四,汪精衛政權在抗戰勝利前後,有效配合了國共軍隊對日軍的受降,極大降低的國人潛在的傷亡。抗戰期間的日軍殘忍暴虐已不需再提,這樣的殘暴力量如果在接到停戰召令後拒絕投降,反而大肆殺戮駐地所在的中國民眾,那將是一場慘烈的災難。在蘇聯進攻中國東北期間,就發生了一些日軍屠殺中國勞工、村民的案例,隻不過蘇軍攻勢太快,他們沒有來得及大規模殺戮。

    而發生在日本戰敗前的菲律賓馬尼拉大屠殺(超過10萬平民死亡)、衝繩悲劇(同樣有約10萬平民死亡,全島10%-33%平民被日軍殺害(少數被美軍殺害)或被日軍逼迫自殺),都是投降前夕絕望的日軍做出的瘋狂之舉。通過其他如瓜島之戰、硫磺島之戰等戰役中日軍的種種瘋狂行徑,也可以推斷出日軍在瀕臨戰敗絕境中會做多少突破人類底線的、納粹遠遠不及的獸行。

     1945年的中國南方如果沒有汪偽政權存在而是日本直轄,那後果不堪設想。而汪偽政權及汪偽軍隊的存在,讓日軍不敢發狂式的在戰敗時瘋狂屠戮中國民眾、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而是順從的放下武器、等待接收。汪偽政權不僅起到了類似於“中間人”的角色,汪偽軍隊也在客觀上威懾住了對手無寸鐵民眾充滿屠殺之心的日軍(如果日軍出現大規模無差別殺人,汪偽軍人不至於都坐以待斃)。這是汪偽一件被忽略乃至隱匿的功績。雖然日本投降時汪精衛已去世,但是汪仍然是汪偽政權的締造者和最主要的維持者。

    第五,假如軸心國獲勝,汪精衛就為中國爭得了戰後的一席之地。如前所述,汪精衛投日時軸心國風頭正盛,英法不敵納粹,而美國和蘇聯都一度選擇中立(蘇聯還與德日相繼簽訂條約),中日國力軍力又相差懸殊,那時的中國的確看不到多少勝利希望。如果中國方麵沒有一位重量級人物投靠軸心國、建立親軸心國的政權,那戰後的中國國際地位將極大降低乃至徹底淪為殖民地或四分五裂,國民也會成為國際棄兒任人蹂躪。汪精衛政權建立後,中國也算在軸心國方麵有了足夠份量的代表,即便軸心國獲勝,中國殘存的力量也可以以汪精衛政權為國家代表,繼續存在於世界民族之林。

    有人一定會說,這樣的辯護是在為漢奸洗地;這種思想是奴隸思想,隻會導致民族成為亡國奴;日軍的屠殺、強奸、破壞就是為了讓中國人害怕、屈服,你怕了、屈服了,他們就得逞了;重要領導人投靠日本,那就會人心動搖,更多人隨之屈膝。確實,投降是件可恥的事,當亡國奴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汪精衛的投日也對中國抗戰士氣造成沉重一擊。但是是非對錯、成敗得失,往往並不是那麽黑白分明、簡簡單單。

    正如我以上所說的,哪一句不是史實或有理有據的推斷呢?在1939-1940年的中國,有幾個人真的相信中國能夠戰勝呢?不要說國共及地方武裝零敲碎打的敵後遊擊戰早晚會被日軍徹底敉平,即便國軍數百萬主力正麵頑強作戰、全員投入,如果沒有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吸走日軍最精銳力量、最先進武器和大部分戰爭資源,以及後來對日本本土的猛烈轟炸乃至原子彈的投擲,以及蘇聯對日本關東軍的突然一擊(以及作勢從北方攻擊日本本土),中國也幾乎不可能取得抗戰勝利。當時的國人、世人,也很少有人預料到美蘇將在不到兩年後,就加入同盟國並作為盟軍最重要的兩支力量參戰。

    而中日戰爭、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在那時看更幾乎是中方敗局已定的事。而日軍製造的一係列殘酷屠城和在農村的“三光”政策時,中國軍民在這種非正麵作戰的衝突中並未給日軍造成重大殺傷(哪怕50換1都做不到),也讓國人必須想其他辦法去止損、療傷,選擇更加能夠保全實力的方式鬥爭。這樣說並不是抹殺國共及其他抗日力量遊擊戰、運動戰的功績,隻是感歎代價太大作用太小。

    在這樣的情況下,汪精衛的選擇,幾乎是一種悲壯的必然了。據說汪精衛投日前給蔣介石留下信件,告訴蔣介石從此以後他要挑起較重的擔子,讓蔣挑較輕的。無論此事真假,客觀上汪精衛的確去選擇那個飽嚐罵名但是有必要去做的事了。這也並不是讓所有人都投降,正如汪精衛也沒有趁機大肆招降國軍。一邊有人去折衝,另一邊繼續抗戰,等待國際局勢變遷再走下一步棋救中國,或許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很多人拿秦檜比較汪精衛,這其實大繆不然。秦檜是因為貪生怕死、圖謀私利(且有人認為他本身就是金國的奸細,當然站在金國一邊)的動機排陷忠良、破壞北伐、甘當漢奸。更重要的是,秦檜是在宋廷有能力北伐中原、恢複河山的情況下,和金人、趙構等合謀故意破壞北伐大計,還構陷嶽飛致其於死地,致使連戰連捷的北伐中止,最終無法恢複河山,將抗金的大好局勢葬送。而如前所述,汪精衛是在中國軍隊連戰連敗、抗日幾乎無望、淪陷區人民飽受災禍無人照管的情況下不得已赴敵投日,也沒有為此謀取私利、撈取財色,反而最終落魄而死、死後還被開棺戮屍備受罵名。二者從動機到影響都有著天壤之別。同樣,從動機和影響上看,石敬瑭、洪承疇、範文程那些也是秦檜一類,汪精衛與他們截然不同。

     還有人將汪精衛和溥儀比較。這二人情況也大不相同。溥儀長期(起碼1945年被蘇軍俘虜之前)並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漢人,而是以滿人自居,以愛新覺羅氏家族為榮,心心念念的是複辟滿清,以及為愛新覺羅家族、滿清遺老遺少謀取利益乃至特權,並為此不惜犧牲中國人利益和中國的國家利益。而汪精衛恰恰是反滿興漢的漢族革命者出身,一直是希望將中國建設成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以“三民主義”為綱的繁榮強大的國家。無論當年刺殺攝政王,還是後來在國民政府擔任領導人,以及後來投日建立汪偽政權,其動機始終是為中國、為中國人民的,與溥儀這種其心必異者有根本不同。

     當然,相對於那些視死如歸乃至壯烈殉國的抗日英烈,汪精衛看起來令人不齒、鄙夷,沒有民族氣節。可是,有時候曆史是複雜的,救國救民是有分工的。“君為其易,我任其難(或者意思相近的話語)”是曆史上多位英雄誌士與同仁訣別時的留言。那麽何者較易,何者更難?不同的個人品性、勇氣,以及不同的時代背景、曆史氣候,都在影響著所作所為的難易。但我們回顧曆史會發現,在苦難悲愴的年代,哪種選擇都需要赴湯蹈火的勇氣、身死難安的悲劇。隻要他們主觀上出於對國家的親愛,客觀上讓人民少受苦難,共同促成了光明與勝利的到來,都值得尊敬與理解,而不是潑汙與責難。

     但是話說回來,汪精衛也的確是漢奸。無論出於什麽動機,他的行為都是漢奸。他自知會被唾罵而投日,那也應該接受相應的懲罰和代價。人人都“曲線救國”,那也就是亡國了,是非和道德也就淪喪了。如果汪精衛反而和那些抗日英烈同享光榮,那倒是令人惡心了。所以,一方麵我們要理解汪精衛的行為,但是也不要過於拔高、尊奉其行為,最需要紀念的還是那些抗日英烈。看待曆史人物,既不應被眾口一詞和政治宣傳洗腦,也不能為標新立異顛倒黑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3)
評論
kai2002 回複 悄悄話 我讚成這種觀點。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紅米2015' 的評論 : 要考慮結果、代價。1939年時候中國就不太可能獲勝,而抵抗中已經死了幾百萬人,更沒有人真的想到2年後美蘇參戰。所以當時汪精衛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無涯過客悠悠哉 回複 悄悄話 1910年,獄中半年有餘,陳璧君設法營救無果,藏書一封於雞蛋之中寄予汪,汪隨即血書一封,上書“信到平安”,填《金鏤曲》一首贈與陳:

《金鏤曲》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攜手。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讀,殘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卻、頭顱如舊。跋涉關河知不易,願孤魂、 繚護車前後。腸已斷,歌難又。

這時的汪精衛,憂國憂民,恨不得一腔熱血灑乾坤。正如他北上行刺之前,對胡漢民說:“弟今為薪,兄當為釜。”薪生火,應是燦爛而短暫,汪精衛本以為刺殺之事不管成與不成,都能速死就義
紅米2015 回複 悄悄話 作為一個民族,麵臨入侵時,為了保存生物的和文化的血脈,首先拚死抵抗當然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最後結果是本民族徹底從曆史上消失,那似乎又與最初抵抗的初衷相違背了。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oocation' 的評論 : 就會斷章取義是吧?gun出去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mblandnn' 的評論 : 我有否認汪精衛是漢奸嗎?至於我和我全家,如果我真的有機會像汪精衛一樣前半生革命推翻專製、後半生臥薪嚐膽保全國民,那我真是死而無憾了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換一個' 的評論 : 也談不上無限大,但是起碼能減少一些損失吧。其實國人非常喜歡以成敗論英雄。鄧小平韜光養晦,其實也是類似的,隻不過他成功了而已
換一個 回複 悄悄話 汪是一種對衝止損,最多是自己被罵漢奸。如果軸心國得勝,那麽收益就無限大了。這種自我拪牲的精神,如同當年丟炸彈,隻有汪這種性格的人才做得到
大醬風度 回複 悄悄話 在中國近代史上,袁世凱與汪精衛有兩個人是被貶低與詆毀的,有待於曆史來正確評價。他們在路線上與國共兩黨都截然不同,所以國共兩黨都貶低與詆毀他們。
無涯過客悠悠哉 回複 悄悄話 抵抗和議和都是愛國行為。汪確沒有私心,其為革命甘願作釜,具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救國情懷。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金雄白的《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記述了那段時期親曆的秘聞八卦,他也幸虧一早潤去香港,不過他兒子另辟蹊徑成了南書房行走。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回首前塵' 的評論 : 其實吧,他還真的算得上救國救民,這種行為也挺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讚揚了他,又置那些抗日英烈於何地?
都怪日本鬼子
回首前塵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的最後一段寫的非常中肯。汪靖衛不是鐵杆漢奸,但也不是救囯救民的英雄人物。可以部分理解他的動機,但是不值得讚揚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我這個博文怎麽瞬間有這麽多瀏覽量?是有人分享到什麽平台了嗎?但是我上傳的其他文章瀏覽量很低,不知道怎麽回事。這些文章都是我這幾個小時上傳的
556517 回複 悄悄話 所謂的抗美援朝,屈服於蘇聯的壓力,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於不顧,不惜動用全國資源為北韓火中取栗,更是赤裸裸的漢奸行為。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beilaolang' 的評論 : 不用謝。其實這些曆史知識都不是秘密,很多史實都是眾所周知或者一搜就看到的,隻是需要聯係起來加以分析罷了
xibeilaola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本文的作者給我們一些曆史知識!我非常喜歡這種平和講道理的文章!再次感謝!
革命軍中馬前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hhh' 的評論 : 這的確也是動機之一,但是並不是主要的。他不至於因為政治鬥爭失敗就去投靠外敵,這太不劃算了
ahhhh 回複 悄悄話 汪去投靠日本,是黨爭敗於蔣,要找出路。但是這條出路,是投敵。這是優先級排錯了,很難洗白。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孫中山蔣介石李大釗周恩來等等也同樣是漢奸。列寧還是俄奸。
嚴格地說,孫中山是粵奸不是漢奸。孫是華人不是漢人。孫在拿日本人錢的時候跟袁世凱搞分裂的時候,根本立場還是有利於閩粵南洋華人的。拿蘇聯錢以後搞大中國主義就違背華人根本利益,而服務於漢人了。
蔣介石倒是純漢人,拿蘇聯錢北伐也符合漢人利益。但是一心統一,尤其是侵占非漢人的滿清遺產,就等於給漢人找來了巨大的災禍和包袱。
李大釗是北洋幕僚,失業後投靠了蘇聯當間諜。嚴格的說是?????奸不是漢奸。
周恩來是蘇聯的漢八旗。
勝利者不受譴責。不管是因為能力還是運氣。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支持!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