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弱弱”的力量》

(2022-06-05 13:31:57) 下一個

論壇,當然是各家爭鳴各方探討的論理之場所,這點不用置疑。不過對於爭鳴和探討的質量我看還是有可以讓人想象一下的空間的。想象的東西,當然意味著是還沒有成為現實的東西。

那麽為什麽說爭鳴著的或探討著的各方論理的質量還會有讓人質疑----想象的地方呢?我當然不會認為是論理者的理論能力欠佳而炮製了荒謬,順藤摸瓜是理得以酣暢的一種必然方式。

不過,據我的觀察,這樣的酣暢在華文圈內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為什麽會在這個觀點的前麵要冠上一個“華文圈”呢?----這不是自找麻煩?冠上一個定語是為了不牽累無辜,也就是說許多華文使用者都會或多或少地在酣暢的時候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盲目,自然是指看不清的意思了。那麽酣暢論理又帶有盲目性,這一定是作為果的前置----因----出了問題。因,很重要----邏輯是生發在它的基礎之上的,沒有準確的前置,還能摸出怎樣的理論果來?那麽為了酣暢地論理要怎樣地避免在因的問題上發生盲目現象呢?答案是正確地閱讀準確地把握。

同樣的,我不會質疑讀者的閱讀能力,但對一目十行的推崇是十分地懷疑的。每個華文使用者都是十分自豪於漢語的博大精深的,而這種博大精深的本身就要求它的使用者無論是在撰寫還是閱讀的時候需要付出相當的細嚼慢咽的耐心。

撰寫,這裏就不講了,因為它的前置是作者可以自置的,隻要邏輯不出偏差,那麽種瓜得瓜是必然的,沒有無的放矢的盲目性可言。這裏主要指的是閱讀作為讀後酣暢論理的前置那個因。

一目十行地閱讀,除了是閱讀天才才能準確地把握到作者的本意外,如我等凡人俗夫是做不到準確把握的,尤其是在閱讀博大者意寓於精深結構中的思海沉澱。

可能有人要問,即有博大在先,又有精深於後,更有遼闊的範疇,那不是要讀者也有相對等的實力才可以閱讀嗎?不是這樣的,我們不是常見有人常常會使用“弱弱地問一下”這樣的句子嗎?是的,在酣暢自己的觀點前,隻要先謙卑地探悉清作者的本意-----探的意思除了自己一廂的估計之外更有詢問的意思-----才能正確地有的放矢可別小看了這問一下的方式,因為準不準確地把握了,答案在作者那裏。這裏還有謙卑一詞,同樣的意思-----就是要求讀者先放下即刻產生的一己之見,要先去搞清楚作者在說的到底是什麽,這樣不僅方便了自己也是對作文者該有的尊重。

為了搞清楚後所產生的準確地酣暢----這也是絕大多數論理者的目的----我們除了使用自己已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意氣地使用著的天賦外在不能十分確定的情況下為了無誤地把握到將會有事出來的因,還可以借助於問一下對方的方式----無論是明確的詢問還是含混的設限----以便達到不讓自己誤入歧途的目的,隻顧低頭吧啦吧啦地耕田,會不會耕錯了地呢?這就是讀者應該重視的“弱弱”的力量之理由了。

我這樣說,不怕找麻煩的,因為明白我所說的話後就不會有麻煩的產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