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希羅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正文

看古希臘,去西西裏!

(2022-08-09 04:31:02) 下一個

士兵走近老者,命令道:“隨我去見將軍”。

老者埋頭凝視著桌上的幾張紙,並未回答。

士兵有些惱怒,逼近幾步、拔出短劍向老者揮舞著:“隨我去見將軍”!

“別碰我的圓圈 Do not disturb my circles”!老者向士兵吼道。

氣急的士兵氣揮劍刺向老者;老者倒地,“別碰我的圓圈!”是他的最後一句話。

阿基米德之死

被刺的老者叫阿基米德,他死去時羅馬人剛剛攻陷老者居住的城市。那是紀元前212年,發生於西西裏島的錫拉庫薩 Siracusa,他的別名是Archimedes of Syracuse

這位說了,阿基米德who?大科學家阿基米德?他不是希臘人嗎?

沒錯,就是這位阿基米德,不過他是土生土長的西西裏人。

位於地中海中部的西西裏島是個神奇的地方。作為亞平寧半島的延伸,祂南鄰馬耳他和突尼斯、東部與希臘隔海相望、西北則是撒丁島科西嘉島乃至歐洲大陸,所以遠在銅器時代,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就來到西西裏。腓尼基人隻對貿易感興趣,在世界各地留下的遺跡很少;古希臘人對擴大版圖更感興趣,而西西裏島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裏北鄰亞平寧,南可進北非,西直抵伊比利亞,東可退守本土,所以兩千八百年前他們來到西西裏島後,就開始在愛奧尼亞Ionian海岸的錫拉庫薩建城,並以此為基地逐步向南、北、西推進,修建眾多城邦、社區、神廟和娛樂場所,以至於當時的西西裏島,繁榮程度不亞於古雅典。事實上,公元前四世紀時,西西裏的人口甚至超過希臘本土。

西西裏島北麵是撒丁島科、通過亞平寧半島延伸至歐洲大陸,南鄰突尼斯、東部與希臘隔海相望

鑒於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對古希臘文明的排斥,希臘本土的遺跡損毀嚴重,反而是西西裏島的諸多遺跡得以幸存,西西裏留下的神殿劇場比希臘還多,所以有看古希臘去西西裏一說,如英國作家道格拉斯·斯臘登(1856 - 1947)所言”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ancient Greece, come to Sicily”。

下麵介紹幾個古希臘遺址,借此管窺燦爛的古西西裏文明。

錫拉庫薩 Siracusa

公元前734年,希臘的科林斯人(古希臘人有四大分支,愛奧尼亞人、伊奧利亞人、多利安人和亞該亞人;愛奧尼亞人即雅典人、多利安人即斯巴達人、柯林斯人則屬於亞該亞人)跨過愛奧尼亞海、以奧爾提伽Ortygia島為基地建立了錫拉庫薩。

在強有力的Arkhias的領導下,整個城市完全依規劃所建、包括街道寬度及居所劃分,之後財富及實力均迅速增長,人口達到25萬、跟雅典差不多,並通過與斯巴達人結盟很快成為地中海最有影響的城邦國家,在西西裏有十餘個附屬城邦,一度與雅典爭強。

公元前五世紀錫拉庫薩及附屬城邦

回到本文開始的故事。公元前西西裏的曆史是腓尼基迦太基、希臘、羅馬的爭奪史,地中海三強在西西裏進行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戰爭,曆時六百年,戰爭的結果是羅馬帝國一統天下。

話說在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在意大利本土取得了一係列勝利,原本中立的錫拉庫薩開始與迦太基結盟對抗羅馬。羅馬於是派馬克盧斯Marcellus將軍(馬克盧斯是古羅馬名將,曾三度擔任羅馬執政官)領軍進攻錫拉庫薩。不過攻無不克的羅馬大軍在阿基米德的眾多發明麵前無可奈何,以至於馬克盧斯感歎“這是羅馬艦隊與阿基米德一人的戰爭”;無計可施,馬克盧斯隻能圍城斷糧、終於在三年以後攻破無力抵抗的錫拉庫薩。

進城之後馬克盧斯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神一般的阿基米德,於是發生了本文開頭那一幕。馬克盧斯聽到阿基米德被殺的消息後十分悲痛,特意為他建了一座刻有球內切圓柱圖形的墓來表達他對這位偉大科學家及偉大對手的敬意(此墓現址不詳)。

不過城破家亡並不妨礙錫拉庫薩成為公元前最偉大的城邦。古羅馬執政官西塞羅 Cicero就認為錫拉庫薩是“最大最強最美的希臘城市”;若不是因為羅馬的崛起,人們現在會談論錫拉庫薩文明也未可知。

事實上錫拉庫薩不僅是“最大最強最美的希臘城市”,也是最有文化的希臘城市。除了阿基米德,“三賢”之一的柏拉圖Plato(蘇格拉底的學生、亞裏士多德的老師)多次來錫拉庫薩,另外戲劇家愛斯吉洛思Aeschylus、詩人品達Pindar、伊比庫斯Ibico和西蒙尼德斯Xenophon皆匯聚於此。

錫拉庫薩現在保留下來的希臘古跡包括阿波羅神廟、雅典娜神廟(現在是錫拉庫薩大教堂Duomo)、海神噴泉The Fountain of Arethusa(關於海神阿瑞圖薩的故事見附錄)和希臘劇場,錫拉庫薩也因此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另外去錫拉庫薩千萬別忘了參觀考古博物館Paolo Orsi

錫拉庫薩的阿基米德

海神噴泉The Fountain of Arethusa

錫拉庫薩的古希臘劇場

大教堂的石柱(原雅典娜神廟)

阿波羅神廟(殘骸)

Landolina的維納斯為二世紀的羅馬複製品。莫泊桑對此雕塑專門撰文讚譽

錫拉庫薩考古博物館及部分古希臘、羅馬收藏

三世紀中葉教堂Chiesa di San Giovanni,錫拉庫薩考古博物館附近

陶爾米納 Taormina

法國作家莫泊桑說:“如果隻能在西西裏呆一天,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陶爾米納。”。

陶爾米納不隻有曆史,還因為其和煦的陽光、迷人的地貌、美麗的沙灘和湛藍的海水成為文人騷客聚居的地方,作家勞倫斯DH Lawrence (代表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 (代表作《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奧黛麗赫本主演的同名電影家喻戶曉)都曾定居於陶爾米納的Fontana Vecchia大街,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流連於此。

勞倫斯在Fontana Vecchia的居所

在給朋友的信中,勞倫斯寫道:

We have a lovely villa on the green slope 

high above the sea, looking east with the 

hills and snowy, shallow crest of Calabria 

on the left,”,“We saw our Etna, like a 

white queen or witch standing in the sky:

so magically beautiful..”。

在柯林斯人來到錫拉庫薩之前(前735年),愛奧尼亞人已經在陶爾米納山腳下的Alcantara河口建立了古城Naxos。但是在錫拉庫薩以及迦太基持續的武力威脅下,他們在公元前四世紀把城市遷移到了易守難攻的陶爾米納。

陶爾米納古劇場建於公元前三世紀,二世紀羅馬奧古斯塔時期被改建,直徑109米,在西西裏的十六座希臘劇場中,祂僅次於錫拉庫薩。劇場看台區有八條通道,看台頂端的雙拱形畫廊為大理石圓柱所支撐;在劇場落成兩千三百年之後,祂仍可容納四千五百名觀眾。

麵朝海灣群山環繞的陶爾米納古劇場,埃特納雪山噴發的岩漿是絕佳的舞台背景

風景這邊獨好,怪不得G7的頭頭兒們也來陶爾米納劇場湊熱鬧

麵朝海灣群山環繞,陶爾米納希臘劇場坐擁世間獨一無二的的風景;Veneretta山的鬆濤、Naxos海灣的波浪為其伴奏,西南埃特納雪山噴發的岩漿成為舞台背景;晚上陶爾米納的燈光亮起時,劇場就有了斑斕的色彩。

坐在陶爾米納劇場看台的石柱下,千年前的餘音繞梁不去。

阿格裏真托神殿穀 Valle dei Templi Agrigento

前幾天看BBC的兩集紀錄片《打造古代城市:從雅典到羅馬 Building the Ancient City: Athens and Rome》,劍橋大學考古教授的沃裏斯-海德裏爾Wallace-Hadrill說到,現代城市的規劃始於古雅典、成熟於古羅馬。雅典人規劃城市時以社區為中心,首先規劃公共場所:議政廣場、神殿、劇場、公路等等,其次才是居民住宅;這位教授講這一段的時候就是站在阿格裏真托的和諧神殿廣場。羅馬人更進一步,他們的市政建設從公路、供水和下水係統開始,建於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下水道大到可以跑汽車、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羅馬人還在城市中心建設多層公寓並鋪設自來水管道(其中古羅馬廣場附近一棟五層公寓直到1930年代還有人居住)。

扯遠了,接著侃西西裏的希臘古跡:阿格裏真托神殿穀。

神殿穀是希臘境外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臘神廟群,早在1997年就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公元前六世紀,來自西西裏傑拉Gela 的希臘克裏特(多利安人的一支)人來到西南部建立了古城Akragas(即阿格裏真托)。公元前五世紀起是阿格裏真托民主的黃金時期,神殿也是在此期間一一拔地而起。正如阿格裏真托的奠基人、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所說:“這個城市的輝煌與華麗在於,阿格裏真托人晝夜不停地建造神殿和房屋、仿佛沒有明日”(據考證,此前希臘擊敗了西部的腓尼基人,大量的腓尼基奴隸成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城市建在距海岸三公裏的三個山坡之間,占地450公頃(約五平方公裏),有六條主要街道,跟典型的古希臘城市一樣、東西向為城市主軸,依山臨海。社區環繞神殿、劇院、廣場和議政場所,公元前四世紀時阿格裏真托曾是大希臘地區著名的大城市,人口達30萬之眾,被古希臘詩人品達Pindar譽為當時最漂亮的希臘城市。

海德裏爾介紹希臘城市規劃的時候就是站在阿格裏真托神殿山上,顯然是因為這是雅典城市規劃的典範。

現在保留下來的有八座神廟,最大的是奧林匹亞宙斯神廟。這座五層樓高的龐然大物長寬達 112.70 x 56.30 米,事實上祂比世界聞名的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69.5 × 30.9 米)大兩倍有餘。宙斯神廟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為仿柱廊式建築,正麵的七根廊柱有17米高、廊柱上端的雕塑就有兩層樓高。公元前四世紀,北非的迦太基血洗阿格裏真托,宙斯神廟還未完成就被燒毀,現在留下的僅僅是一堆瓦礫。

八座神廟裏保存最好則是和諧神殿Temple of Concordia,被現人譽為“除羅馬萬神殿外保存最好的陶立克式神殿”。神殿正麵有四級台階,大殿被正麵六根、側麵十三根巨型石柱支撐,因為其優雅的外觀,世遺UNESCO的圖標用的就是和諧神殿的正麵。

和諧神殿建於公元前430年前後。一千年之後,神殿被改建為天主教堂,這大概是神殿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1785年,人們開始複原神殿原貌。兩年以後,歌德來到神殿穀。在《意大利遊記》中,歌德讚揚和諧神殿的優雅的同時,批評了修複質量:

“和諧神殿修長的線條集優美與實用為一體,和現在的設計概念相輔相成。然而對比Paestum神殿群(Paestum是位於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古城,在那不勒斯附近,以三座赫拉神殿聞名於世),有如上帝之形比之於巨人之形。我讚譽修複之舉,但是質量卻是令人惋惜:石柱的裂縫竟然填充了亮晶晶的石膏!人們看到這些殘破的石牆石柱時,不會因為其時間的烙印而失望反而會因此而驚歎!”。

今天的神殿穀,顯然不再有低劣的修複和“亮晶晶的石膏”。

左上至右下:赫拉神殿、和諧神殿、赫克力斯神殿Tempio di Ercole和狄俄斯庫裏兄弟神殿Tempio dei Dioscuri

和諧神殿,阿格裏真托神殿穀

赫拉神殿Tempio di Hera Lacinia,阿格裏真托神殿穀

神殿穀附近的土耳其台階

塞傑斯塔Segesta 和 塞利儂特Selinunte

塞傑斯塔的起源不詳,一般認為是艾勒米人Elymians(艾勒米人是西西裏原住民,後與希臘的愛奧尼亞人融合)創建;但是羅馬人相信特洛伊戰爭之後,特洛伊難民於公元前九世紀漂洋過海到西西裏建立了埃裏切Elice和賽傑斯塔。

塞利儂特在地中海北岸,公元前628年由希臘的墨伽拉人創建;其後在希臘本土墨伽拉與多利安的斯巴達結盟之後大量多利安人殖民塞利農特將其變成一個多利安城邦。

一南一北的塞利儂特和塞傑斯塔像是一對歡喜冤家,延續著多利安人和愛奧尼亞人在希臘本土的爭鬥,從公元前六百年起就纏鬥不止,為此甚至引發了第二次西西裏戰爭 Second Sicilian War

話說公元前416年,塞利儂特擊敗塞傑斯塔,於是塞傑斯塔向雅典求援,但是雅典遠征軍Sicilian Expedition敗於斯巴達和錫拉庫薩聯軍。處境危急的塞傑斯塔再次向迦太基人發出了求援的請求;公元前410年,國王漢尼拔·瑪戈率領迦太基大軍在塞利儂特戰役(Battle of Selinus)中大獲全勝並占領了塞利儂特。獲勝的一方卻沒有幸免於難,一百年後錫拉庫薩軍隊徹底摧毀了賽傑斯塔。沒有了競爭對手,塞利儂特存在的動力也不存在了;又過了幾十年,隨著迦太基人的撤離、塞利儂特也消亡了。

塞傑斯塔神廟和劇場

歌德在《意大利遊記 Italian Journey》中這樣描述塞傑斯塔神廟:“神廟的位置令人詫異:祂建在寬闊峽穀的頂端、在一個為懸崖環繞的孤立的山包上,雄傲四方。”。

確實,神廟海拔三百多米,既可以監視北方的Castellamare海灣、又可以深達山區腹地。當時塞傑斯塔一直受到南方塞利儂特的威脅,這個軍事要塞型的神廟既有炫耀的意思、更多是考慮防守。

神廟建於公元前420年,長寬各為56米和21米,有三級石階,有很多待解的謎團。首先,盡管塞傑斯塔以艾勒米人和愛奧尼亞人為主,祂卻具有典型的多立克風格;其次,祂具有希臘神廟優美的外形卻缺乏希臘神廟的精致:石柱上沒有垂直凹槽、基座的石墩甚至還有為搬運石料而預留的石柄;第三,神廟沒有任何供奉的神靈、亦沒有內殿cella;最後,典型的六柱神廟是 6x13 立柱布局,而祂卻是 6x14 立柱布局。為什麽要多一根立柱?

很多跡象表明,塞傑斯塔神廟根本沒有完工。不知道是不幸還是幸運,祂也因此逃脫了迦太基人的破壞。

有考古學家認為,塞傑斯塔人建神廟唯一的目的就是兩個競爭城市叫板:你有多立克神廟、我也有!

不過這一切都是假說,考古學家還在爭吵…

類似於神廟,賽傑斯塔古希臘劇場 Teatro di Segesta 建在另一座山包上;祂也是保存比較好的希臘劇場,如今仍在使用。

塞利儂特的神廟

塞利儂特隻存在了三百多年(公元前628-250),卻建了數十座神廟,堪稱神廟之城。因為名字無從考證,考古學家分別把祂們命名為神廟A B C D E F G…。

兩千多年之後,現在還站立著的就隻剩三座了,祂們分別是神廟C、E和F。其中最老的是神廟C,建於公元前550年;神廟裏的一組浮雕含太陽神阿波羅和大力神赫克力斯,現收藏於巴勒莫考古博物館。

神廟C裏的浮雕,拍攝於巴勒莫考古博物館

保存最好的神廟E即赫拉神廟(Temple of Hera 或Temple E)是多立克式六柱圍柱peripteral hexastyle風格,側麵則是15根立柱(還記得塞傑斯塔神廟6x14 立柱布局嗎?我比你多一根,嘿嘿…)。赫拉神廟建在山坡上,從正門至前殿內殿再到後殿一層層升高,內殿牆上端是白色大理石浮雕製作的裸女壁畫,其它壁畫則嚴重損毀。這些浮雕壁畫也收藏於巴勒莫考古博物館。 

赫拉神廟內部

神廟G(又稱阿波羅大神廟 Great Temple of Apollo)是世間最大的希臘神廟之一,跨度為50×110米。不過祂跟阿格裏真托的宙斯神廟一樣損毀嚴重,看到的隻是斷石殘垣了。

 

附錄:海神阿瑞圖薩和錫拉庫薩的故事

阿瑞圖薩的故事出現在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名作《變形記》卷十。

阿瑞圖薩Arethusa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美麗迷人的海洋女神。

有一次天氣炎熱,阿瑞圖薩正好找到了一處涼爽的清泉,打算好好洗洗她發熱的身體。正當她沉浸在獨處的愉悅中時,平靜的水麵一下泛起波浪,向阿瑞圖薩靠近。驚恐萬分的阿瑞圖薩一下從水中跳上了岸,裸著身體飛奔而去。 

原來那道波浪是河神阿爾甫斯Alpheus變的,他化身為凡人的樣子對阿瑞圖薩窮追不舍,阿爾甫斯用一種懇求的語調,讓她別跑,聽聽他對她表達的愛意。他們穿過高山峽穀、越過森林原野,直到阿瑞圖薩再也跑不動的時候,她才停住腳步呼喚女神阿爾忒彌斯前來搭救她。女神聽到阿瑞圖薩的呼喚時顯靈,讓阿瑞圖薩被一陣煙霧包裹住、變成了一座噴泉。 

隨後追到的阿爾甫斯沒見到阿瑞圖薩的身影,終究沒有上當受騙。他四處徘徊,悲吟她的消逝,用深情的話語呼喚她。此時阿瑞圖薩身上冒出一股冷汗,水珠從噴泉中大量溢出,阿爾甫斯認出噴泉就是阿瑞圖薩。於是阿爾忒彌斯用來保護阿瑞圖薩的煙霧被阿爾甫斯吹散,他自己也變回了原來的模樣,與阿瑞圖薩同流,享受她的陪伴。 

一切看在眼裏的阿爾忒彌斯隻能劈開地麵,讓阿瑞圖薩沉陷下去,滑進了陰間,又從希臘漂流到了陽間的西西裏。阿爾甫斯從未放棄對阿瑞圖薩的追求,他在陰間苦苦尋覓阿瑞圖薩的蹤跡,順著裂縫的隧道來到西西裏的錫拉庫薩;盡管阿瑞圖薩試圖擺脫阿爾甫斯的糾纏,但再次見到他時,阿瑞圖薩心中充滿了喜悅,最終接受了他。從此河水與阿瑞圖薩化作的泉水永遠交匯在一起。

注:部分照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巴黎到羅馬' 的評論 : 期待著你的介紹,非常感謝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去Piazza Armerina得開車。那裏有世界最大、最好的馬賽克壁畫,不去很可惜。
我有一篇介紹「古羅馬別墅」,爭取下周貼出來。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巴黎到羅馬' 的評論 : 也沒計劃去piazza,你是自己開車吧?我準備坐火車或大巴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巴黎到羅馬' 的評論 : 我去諾托,拉古薩.莫迪卡.特拉帕尼,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塞傑斯塔Segesta的希臘古跡比塞利儂特Selinunte保存的好一點,個人感覺不是非去不可。
你去不去Piazza Armerina,那裏的卡薩爾古羅馬別墅Villa Romana del Casale 在我看來一定要去。
其它的有諾托壁壘的晚期巴洛克城鎮The late Baroque towns of the Val di Noto(可以挑一兩個)和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也值得去。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塞傑斯塔沒計劃去,其它城市下個月去,你認為塞傑斯塔如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