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希羅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正文

參觀「最後的晚餐」的一波三折

(2022-07-22 04:28:38) 下一個

在《達芬奇的米蘭》裏,我說“以一幅畫而成為世遺的,除了《最後的晚餐》,既前無古人、也必定後無來者。”!

而米蘭隻有一個世遺。

所以來米蘭一定要看《最後的晚餐》。

看《最後的晚餐》?談何容易!

這幅獨一無二的壁畫,500年來坐落在道明教一個小修道院的小飯堂裏。飯堂的熱氣早已讓它黯淡無光,二戰時盟軍的大轟炸又把飯堂頂子掀了(因為沙袋和上帝的保佑,《最後的晚餐》的這堵牆竟然沒塌!)。為保護這一絕無僅有的瑰寶,米蘭、意大利和聯合國花費巨資進行保護性修複。因為場地狹小,而這幅畫作既不能遷移、對濕度又特別敏感,所以一次限製30人參觀十五分鍾,這樣每天最多一千人;對一年五千萬遊客的米蘭來說,不足1%的遊客有幸“瞻仰”《最後的晚餐》。

用一票難求、有價無市形容毫不為過。

多年前,天嬰在《 米蘭奇遇——蹭看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真跡》講到了他們的奇遇:因為沒有提前買票,於是在Santa Maria delle Grazie教堂苦等,終於她的堅持感動了上蒼。我既讚歎天嬰的執著,腦子裏也繃緊了階級鬥爭這根弦:看《最後的晚餐》、門票要預訂!

這次去米蘭,既一定要看《最後的晚餐》、又不敢奢望運氣,唯一能做的就是出發前買到門票。

“你行!”,太座這樣激勵。

在太座的激勵下,五月份時我就開始查看購票網站了【注1】。那時可選日期隻顯示六七八三個月(當然,全部日期都已經售空),沒有九月;我猜門票提前三個月出售,於是在日曆上加了提醒:六月一號

好不容易熬到國際兒童節,點進去一看,沒有九月;再熬到黨的生日,點進去一看,還是沒有九月。五月就開始出售八月門票,到了七月還不出售九月門票,這是神馬裸雞呀?沒轍,隻能每天登錄試運氣了!

7月24號中午,九月份開始顯示了!這天早上我還查過,沒有九月份;我想'這家網站的administrator有點像值夜打更的睡了個大懶覺,一覺醒來已經日上三竿,慌忙中趕緊敲鍾。幸虧我年年查月月查天天查,不然準非讓這個愛睡懶覺的打更人誤了大事不可。二票在手今晚跟太太要神馬獎勵?哎呀別胡思亂想瞎得意了,趕緊買票吧!',想到這裏,我鎮定下來,點開九月份。

All dates sold out! Those dates were not even available a few hours ago, Are you kidding? Is this site hijacked by mafia? what's the F$$K! 'I can'? Can what, f$$t?

全賣光了!四小時前九月還沒出來了,開玩笑吧!黑手黨劫持了這家網站,靠!‘我行'?行個P呀!

“怎麽辦怎麽辦?回家怎麽交差?鎮定 鎮定!”,憤怒之後,我開始想退路了。

鎮定下來之後,記起七月底似乎有票出售,點回七月一看,果然不假,但是我記得清清楚楚,這些日期曾經是sold out的。

Wait a sec,莫不是…?【注2】

為保險,我先在Expedia找了一家稍有信譽的導遊公司買了兩張高價票【注3】(€68一張;正常票價是€12另加€3.5導遊費;換言之,€3.5導遊費在導遊公司手裏漲到€56了!這家導遊公司還算好的,最黑的導遊公司賣到€100一張票)。在Expedia預訂的好處是參觀日七天前可以全額退款。

小算盤打得不錯吧嘿嘿…

此後幾乎每天中午都登錄到Vivaticket看一下,終於在8月29,“9月12號有票”露出水麵!按耐住激動的心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下兩張票。在得到確認之後,取消在Expedia的預訂。

省了一百多歐,這下回家有獎勵了哈哈…

後續

9月12號早上在Santa Maria delle Grazie售票處換票【注4】時,不斷看到遊客問有沒有票。這些人都是一臉失望地離開、無一例外。

也有驚奇。在“幹燥區”等待時導遊告訴我們可以照相、隻是不能用閃光燈,大喜。

實事求是地講,《最後的晚餐》帶給我的震撼遠不及《大衛》。原因大概有這麽幾個:

 

 

達芬奇在創作《最後的晚餐》時有多項突破,包括故事構思、透視、對稱以及光影的運用。但是過去五百年來成千上萬的藝術家不斷的學習、臨摹和探索使得這些突破不再“新鮮”;

這些突破大多是技術性的。除非是磚家、一般參觀者未必理解這些技術層麵的突破的價值;導遊講解固然有所幫助,但是導遊駕馭語言和對藝術理解能力的參差不齊使得這種幫助有限;

達芬奇在顏料方麵探索的失敗導致顏色脫落,其後一次次愚蠢的“修複”和損毀包括二戰轟炸的“掀頂”已經使《最後的晚餐》麵目全非【注5】,大多數參觀者不會再有那種瞬間的震顫了。

盡管如此,最後一次、耗費21年的修複是最認真、最尊重作者的複原restoration;也因為此,(極少數)世人才有幸瞻仰這位文藝複興最偉大的大師的最偉大的創作;而對人數的限製至少讓參觀者多了一份敬畏。

現在大家一起“瞻仰”吧:

後續(二)

米蘭另一個保有達芬奇原作的地方是Ambrosiana畫廊(Pinacoteca Ambrosiana)。畫廊除了有達芬奇油畫《音樂家》之外,其圖書館Biblioteca還收藏了12卷、超過一千頁的達芬奇手稿,是世界上達芬奇手稿收藏最多的所在。

此外這裏還有眾多文藝複興大師包括提香的畫作以及一個古羅馬浴場的彩瓷鑲嵌等等,在我看來是除《最後的晚餐》外最值得參觀的博物館。

 

 

樓梯間的鑲嵌壁畫和雕塑-網絡圖片

音樂家,Pinacoteca Ambrosiana(來源:維基百科)

Ambrosiana畫廊 - 下:正門,上:背麵(右下是圖書館)

Ambrosiana畫廊 - 庭院

Ambrosiana圖書館收藏的達芬奇手稿 - 網絡圖片
 

【注1】:《最後的晚餐》隻在vivaticket出售。記住,這是唯一的官方售票網站,英文網址是:http://www.vivaticket.it/eng/event/cenacolo-vinciano/26482;如果有問題,可進入 www.vivaticket.it/eng 然後搜索“cenacolo vinciano”。

【注2】沒錯,網站把票給了導遊,導遊拿到票之後加價六到十倍給遊人“導遊”;最黑的是,快到期時導遊還可以把票退回網站。這特麽什麽世道?!

【注3】:在Expedia網站查找Last Supper Milan,導遊公司是VeditaliaRick Steves也推薦了這家公司。

【注4】:購票後Vivaticket電郵確認,預定參觀時間前30分鍾要到Santa Maria delle Grazie購票處換票,換票時需要帶上個人證件;如果到時候不 show-up 將會轉賣給“蹲等”的遊客。別問為什麽,正如別問為什麽票剛剛出現即售空、而且“售空”的後來又會“有餘票”一樣;這屬於“意大利特色”!

【注5】:早在1556年,即畫作完成58年之後,達芬奇的傳記作家Vasari 就宣布壁畫已經“完蛋了”;1652年,修道院在壁畫中下方切開“一道門”;1726年 Bellotti 進行了第一次“修複”(換言之,損毀),之後幾經“修複/損毀”;直到二十世紀初才有比較認真的清理和保護;然後是二戰大轟炸以及戰後的修複,到七十年代壁畫已經麵目全非了,於是1978年開始,修道院對此進行了長達21年的修複,所以直到1999年,《最後的晚餐》才重新對公眾有限開放。

 

相關

米蘭運河區的沸騰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ev' 的評論 : 照相可以但絕對不能用閃光燈,這是導遊事先反複強調的。
實際上我一直不太理解有些博物館不允許照相的規定。雖然我嚴格遵守,但也經常看到有人偷拍;到網上也能看到大量偷拍照片。
我理解有的地方不行,比如太擁擠的地方照相會引發意外和展品損害、還有限製時間的地方必須嚴格按照路線排隊走而照相影響後麵的觀眾。
dev 回複 悄悄話 竟然允許攝影照相,泛光燈會有影響吧?不過真是造福無法前往的大眾了!
dev 回複 悄悄話 竟然允許攝影照相,泛光燈會有影響吧?不過真是造福無法前往的大眾了!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童謠' 的評論 : 為了15分鍾的“瞻仰”要花上十倍的時間準備,哈哈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沒錯,一票難求。
童謠 回複 悄悄話 我是今年五月看的,當初也是天天早上去vivaticket看票子有沒有open。。真是非常珍貴的機會。握手!:)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難得的門票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日照龍鱗' 的評論 : 謝謝閱讀評論。
日照龍鱗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非常有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