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希羅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正文

運河、自行車 - 阿姆斯特丹觀察(2)

(2022-07-01 08:00:37) 下一個

九月初的一個清晨,牧嫂和我每人拉著一個小行李箱步出阿姆斯特丹中心火車站、來到廣場。旅店距這裏隻有數百米,走路隻需十餘分鍾。

“河、船!”,牧嫂停下、興奮地指給我看,原來廣場兩側都是運河。

停下照了幾張相,接著走向廣場南端的維多利亞酒店。等待過小馬路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難得的一幕:

  現在是上班時間。但見車流滾滾,不過全是自行車、幾乎沒有汽車,車們鋪天蓋地、奮不顧身地湧了過來,對兩側的行人視若無睹。偶爾有行人試圖從狹縫中穿過,立刻被排山倒海的鈴聲淹沒、於是狼狽地退回來。

十分鍾內,見識了阿姆斯特丹兩大奇觀:運河與自行車。

阿姆斯特丹也許是曆史最短暫的世界名都。大約八百年前,一些冒險者乘原始木船從阿姆斯特爾河Amstel River順流而下、發現了一片沼澤濕地;其後漁民在阿姆斯特爾Amstel河口和IJ 海灣之間修建了一道堤壩Dam以阻擋海潮;於是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誕生了!

15世紀,阿姆斯特丹成為弗蘭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1428年阿姆斯特丹挖掘了一條護城河用以抵禦侵略。一百五十年間,這條護城河是阿姆斯特丹唯一的人工河流,被稱為城市運河;1585年,舊城不敷需要,於是在護城河外又開挖了三條環狀運河,分別稱為紳士、帝王、王子運河,並和1660年完成的外環運河Singelgracht一起構成了阿姆斯特丹長達一百公裏的運河網,而最早的護城河內側成為市中心、改稱辛格Singel運河,現在靜靜的臥在我所在旅店的後身。

星羅棋布的運河網

在旅店寄存行李後,我們去中心火車站對麵的EYE博物館短暫參觀。在等待輪渡時,碼頭上的一座山包吸引了我們的眼球。近前一看,原來是自行車停車場,不過自行車是摞起來的,密密麻麻重重疊疊,遠看就像山包。

中心火車站的自行車停車場

輪渡上看到的EYE Film博物館有點像等待起飛的航天飛機

以後的五天,我們見識了這座自行車城和騎車人的“勇武”。

首先,自行車比行人“霸道”。當地人似乎已經習慣於避讓自行車,但阿姆斯特丹旅行人口眾多,這些人會“不慎”妨礙自行車通行,於是經常被不耐煩的車鈴聲搞得不知所措。牧嫂和我來自北京,那裏曾經享有自行車之都的美譽,幾十年前的北京最霸道的是汽車,而自行車和行人倒是相互禮讓的。

其次,阿姆斯特丹給予自行車和行人同等的優先權。城市實際是是分布在運河網絡中,運河之間才是街道;這些街道大多狹窄,要麽不允許行車、要麽是單行道,但是所有的街道都有雙向的紅色自行車道;剛剛看到一個統計,阿姆斯特丹自行車道的總長度達四百公裏、是運河長度的四倍!

第三,阿姆斯特丹到處是自行車停車的地方:街道、運河邊,特別是橋梁,所有的橋梁欄杆上都能看到上鎖的自行車,而阿姆斯特丹最不缺的就是橋了。

騎手百態

橋欄是天然的停車場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跟旅店老板安傑拉聊起自行車,他說阿姆斯特丹乃至荷蘭的自行車數量超過人口數量,堪稱自行車輪上的城市;安傑拉還說這裏騎車的很“野”、提醒我們注意避讓。

傍晚坐了同事推薦的運河遊艇。

雖不及走路自在悠閑,不過IJ峽口的科學館、海洋館、特別是阿姆斯特爾河上的精瘦橋Skinny Bridge都是在河中央看起來好看,而在船上欣賞阿姆斯特爾河口一帶的夜景更是妙不可言。

科學館 

海洋館

精瘦橋Skinny Bridge

 阿姆斯特爾河口的夜景 

Flower Market 花市: 辛格運河南端

翌日吃完早飯,我們出門去約丹JORDAAN區看運河。出旅店、上辛格街、過辛格河,便上了百合運河Leliegracht和百合街,一路向西穿過紳士、帝王、王子三條環城運河。約丹遊人稀少、沒有水壩廣場和紅燈區的喧嘩,有的是想象不到的恬靜和美麗。站在橋上觀賞,一排排鎮屋被形狀顏色各異的三角楣裝扮的爭奇鬥豔,河裏停著船屋(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地方,所以不少本地人選擇船屋為永久居所)和小遊艇,偶爾遊船駛過、遊客愉快地和我們招手;小街狹窄而整潔,在岸邊走路實在是愜意極了。

Rick Steves: 約丹路線

辛格運河

從百合運河的終點南望西教堂

西教堂邊上的花車

鬱金香博物館

百合運河的終點,我們戀戀不舍地站在王子運河橋上。遠處是西教堂的高塔,兩岸商店、畫廊遍布,人們坐在咖啡館cafes外悠閑地小酌。

橫跨Egelantiersgracht運河的是一座小橋,不過橋欄上掛滿了鮮花,加上碧幽的河水和斑斕的小船,本該平淡無奇的橋卻顯得格外浪漫。這時牧嫂拽了一下我,我見她張大嘴巴、驚詫地望著橋對麵:那是一座五層高的鎮屋,三樓窗戶大開,一個女士在窗棱上墊了一塊白色的毛氈、坐在窗外,捧著一本大書、心無旁騖地讀著,阿姆斯特丹人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這個掛坐在窗外的女士身上一覽無餘。

鮮花橋

掛坐高樓的女士

橋邊的Sonneveld咖啡館在外牆遮陽篷下放了幾張小桌;我們在一個石階上的小桌坐下,點了蘋果pancake和起司沙拉。我們喝著啤酒,偶爾說上幾句話,其餘時間看路過的行人自行車、眼前的運河、河對麵的三角楣鎮屋還有遠處西教堂的尖塔。

一輛載著遊人的馬車由遠而近,馬蹄敲擊著石板路發出篤篤的韻律。

西教堂的鍾聲響了。

“阿姆斯特丹真不錯”,我想。

 

相關

基督的愛和基督徒的恨 - 阿姆斯特丹觀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