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希羅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正文

博物館和一個城市的重生

(2022-05-10 04:57:21) 下一個

1997年,畢爾巴鄂Bilbao造了一座博物館。

 

 

 

 

翌年2月,91 歲的現代建築教父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站在古根海姆Guggenheim畢爾巴鄂博物館巨大的鈦合金中庭,頭頂的玻璃鋼天花板彎曲而感性。他眼含淚水、指著支撐天花板的白色立柱說:“ 文字無法形容建築,它事關眼淚,”。約翰遜激動地宣稱古根海姆畢爾巴鄂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建築”、設計師蓋裏為“最偉大的建築師”。

一切源於巴斯克自治政府向古根海姆基金會Guggenheim Foundation伸出的橄欖枝。

畢爾巴鄂自1300年被布爾戈斯Burgos王國立城開始,法蘭西、西班牙和巴斯克獨立勢力就在這裏糾纏不休;雖曆經戰亂,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讓畢爾巴鄂發展迅速、並成為比斯開灣和巴斯克地區的製造、金融和經濟中心,銀行、鋼鐵和造船成為支柱產業,人口也從1880的一萬到1900的八萬再到70年代末期的40多萬。

成也船鐵敗也船鐵。隨著能源危機和製造業轉移,畢爾巴鄂的鋼鐵廠和造船廠大量關閉,工廠雲集的內維翁河Río Nervión左岸成了鬼城;與此同時,上百年的傾倒汙染讓內維翁成了死河,終日散發著惡臭。失業率高達四分之一,人們紛紛逃離這個頹敗不堪的無望之城。

 

出路在哪裏?

壯士斷腕!畢爾巴鄂這座曾經的肌肉城市開始了鳳凰涅槃的重生旅程。

八十年代後期,畢爾巴鄂決定退出汙染工業,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服務、金融和旅遊中心。

在巴斯克自治政府、西班牙政府和歐盟的支持下,畢爾巴鄂「Ria-2000」征收了左岸的廢棄廠房和碼頭,花重金治理汙染;與此同時,實施畢爾巴鄂大都市複興計劃的「Bilbao Metropoli-30」需要一個能引起全球矚目的項目,他們把眼睛盯向了古根海姆。

八十年代末期托馬斯·克倫斯Thomas Krens接任古根海姆博物館館長以來,一直在尋找擴張的機會,1980年佩姬·古根海姆美術館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成功讓他堅信現代藝術精品在歐洲有龐大的愛好者。

1991年,巴斯克自治政府向古根海姆提出了在畢爾巴鄂港口區建造博物館的建議:當地承擔土地、一億美元的建築費用,同時出資兩千萬美元購買藝術品並建立一個五千萬美元的藝術品基金,不僅如此另外承擔每年一千兩百萬美元的運營開支;古根海姆則除了管理博物館之外、也負責組織臨時展覽。

這種穩賺不賠的條件實在是讓人難以拒絕、何況古根海姆基金會正在進行全球推廣戰略,雙方一拍即合。

 

蓋裏的設計草圖 

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弗蘭克·蓋裏Frank Gehry【注1】是世界最有影響的後現代建築師,擅長就地取材特別是廢棄的金屬材料,1989曾因“畢加索般的探索精神”獲建築界最高的普利策克獎(約翰遜是首任獲獎者),他同時也是托馬斯·克倫斯和赫伯特·穆尚最欣賞的設計師,因而順理成章地成了鋼都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的設計師 - 雖然為此搞了一個為期十天的設計“競標”,不過那純粹是走過場。

為了打造一棟尺度足以匹配這座19世紀工業城市的建築,蓋裏花費了大量時間。他走遍了畢爾巴鄂的“橋梁、河麵與道路”,畫了很多設計圖,最後決定“運用斜麵與階梯打造一個隱喻性大都會”。因為過於複雜,在建築設計上最先引入了CATIA 航空CAD軟件、通過3D建模來保證結構的安全性。

為保證外牆材料全天候視覺效果,蓋裏特地在現場製作了不鏽鋼板模型、卻發現陰雨天黯淡無光;有一天下雨時他把工作室的一塊鈦合金版掛在天線支柱上、五光十色看起來棒極了,於是一錘定音。

博物館直到1993年10月才開工;開工雖晚但進展神速,兩年後雛形初現,其超乎想象的外形轟動了建築和藝術界,成為時尚追逐者的“朝聖之城”;在紐約、巴黎、倫敦的酒會上最常聽到的是“你去過畢爾巴鄂嗎?什麽,沒有?!你必須去看看!”(看什麽、僅僅為了一見施工現場?)。

1997年博物館按期按預算完工。10月18日,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親自為博物館的開幕剪彩。此前到訪的紐時著名建築評論家赫伯特·穆尚 Herbert Muschamp將古根海姆博物館譽為”畢爾巴鄂的奇跡”,畢爾巴鄂隨著古根海姆登上了世界版圖、遊客蜂擁而至。

當丹尼•李Denny Lee在99年造訪畢爾巴鄂的時候,他希望看到穆尚看到的、一座代表美國自由的夢露式博物館:“無所畏懼、容光煥發……當衝動襲來時,祂讓自己的裙子在空中飛揚。”。

李確實看到了這個,但是讓他印象更深刻的,是這裏“難聞的氣味”、“黃褐色的河流像下水道一樣惡臭”。

為什麽會這樣?

蓋房子易、治汙染難!

從九十年代初開始,地方政府花了十五年時間清除左岸廠區的化學汙染、徹底重建下水係統、為內維翁清淤;是古根海姆效應讓地方政府堅信這項耗資且痛苦的過程值得也必須完成。到2005年,河變清了、魚兒們也回來了。

跟魚兒們一起來畢爾巴鄂的是大量的遊客。1995年,畢爾巴鄂的遊客隻有兩萬多,但博物館開幕一年之內卻有一百多萬人湧入畢爾巴鄂,一舉超過傳統旅遊城市聖•塞巴斯蒂安,此後一直穩居巴斯克遊客榜首。


到畢爾巴鄂的時候是個秋天。

Intermodal汽車站很摩登。我們從這裏上電車,開始下雨了;15分鍾下車後在內維翁河邊到站下車,拖著小行李箱沿河而下,看河岸的風景、聽淅瀝的雨滴打在雨傘上,這樣走了五分鍾,穀歌地圖說Vincci Consulado酒店到了,牧嫂跟我相對茫然了一會兒才看到原來酒店在左岸高牆上;正發愁怎麽上去、路邊一個電梯門打開有人出來。哦,原來有電梯!

雨中的雕塑

去酒店(右上)、乘電梯!

酒店很新很摩登,和古根海姆隻有一橋之隔。登露台遠望,最醒目的是橋頭紅色的牌樓The Red Arches還有近前銀灰色的高塔。仔細看去,卻原來是古根海姆從橋下延伸到東側、彎曲著向我們壓過來;如果把古根海姆比作一艘巨型航母的話,這個高塔就是為祂導航的風帆。

La Salve橋將酒店和古根海姆隔開。中世紀時這裏是最先能看到Begoña大教堂的地方,遠航歸來的水手到此開始唱格裏高利聖歌“Salve Regina”,大橋的名字由此而來。

仔細看去,高塔卻原來是古根海姆的延伸

因為疫情,參觀古根海姆必須預定。隔日周一閉館,所以最早能預定到的也是後天了,於是我們在右岸老城左岸新城和古根海姆外圍吃喝閑逛。

古根海姆最震撼的還是祂的外觀。先不說熠熠的鈦合金外牆和突兀的造型,單是小狗、媽媽、高樹和鬱金香四大雕塑就足以值得來一趟畢爾巴鄂。

正門外的「小狗Puppy」本來是古根海姆開幕式的臨時展,結果畢爾巴鄂人太愛牠了、決定將其作為博物館的一部分永久保留下來。12米高的小狗布滿了鮮花,圖案和顏色映射的是藝術家Koons眼裏的歐洲園林。因為“小狗”,幽默的畢爾巴鄂人稱古根海姆為“狗窩”。

我們去的時候小狗正在“裝修”,隻看到了這個

另一個巨型雕塑是「媽媽Maman」。這個蜘蛛之母足足三十呎高,置身其下發現我們如此渺小;仰頭可見都囊裏的蜘蛛蛋。Bourgeois的創作展現了媽媽的雙重性:她既是幼兒的保護者protector又是其它生物的捕食者predator。媽媽最早為倫敦的Tate Morden而作,因為其巨大反響,陸續在六個博物館包括古根海姆和加拿大國家畫廊永久展出,還在二十多個地方做過巡回展。

”媽媽”下麵的人會不會成為她的午餐呢?

Kapoor 的「高樹之眼Tall Tree and the Eye」由77個閃光的不鏽鋼球構成,立在池塘裏映射出河對岸的風景、鈦金曲麵甚至高樹自身,但是每一個鏡像都不同。

高樹之眼裏的鏡像

水池中央的「高樹」和Nakaya的「霧」(據說“霧”也是雕塑)相映成趣

古根海姆後門露台上還有Koons的另一個傑作「鬱金香Tulips」,立在「媽媽」和「高樹之眼」之間,綠、紫、黃、鮮紅、粉紅、藍和橙黃七朵鬱金香和它折射的七色風景帶著參觀者回到喜氣洋洋的童年。

周二又是個陰雨天,好在從酒店過去隻要五分鍾。撐著傘從正在美容的“小狗”下走過進入古根海姆正門。

 

 

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存傘器”:將雨傘插入、拔出卡片,傘就自動鎖上了

雖然早有精神準備,步入中庭atrium 後的視覺衝擊還是很強烈。彎曲的角鋼從樓頂吊下、幾根傾斜的巨型白色廊柱支撐著頭頂望不到邊際的天窗。站在中庭中央仰視,樓梯旋上的天橋一共有四層,每一層都有人好奇地俯視,在光、玻璃和曲麵的作用下,一切都扭曲了。

Now You See Me, Now You Don't

中庭側麵一堵LED高牆引人矚目。紅色文字在12根LED柱上交替流動,地板也是紅色的,最神奇的人們從藍色的牆內突然出現、仿佛隱身人現形,跟著人流我們也走進去了。

這其實是新觀念藝術家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 neo-conceptual artist)的名作之一「阿諾河 Arno」,1996年在佛羅倫薩阿諾河展出後大獲成功,於是古根海姆在翌年引入成為永久收藏,二十四年來You are my own、I feel you等名句以英、西和巴斯克三種語言反複出現,這種藝術與人的互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進進出出。

博物館一層還有一個與人互動的鋼鐵雕塑,130米長的巨型的「時間問題 The Matter of Time」。在巨大的雙橢圓的中心去感受物的龐大和人的渺小,走進看不到盡頭的狹窄小徑、鐵鏽鋼牆令人窒息、而末端的光亮讓人長噓一口氣。鐵鏽雕塑的顏色隨時間從灰色變為橙色並最終呈棕色,反應了巴斯克地區兩千六百年鋼鐵冶煉和製作的曆史;這種動態給人非常特殊的時空感受。

古根海姆隻收藏現代藝術,我們實在是門外漢,於是挑著好看的胡亂照了一些。

Kiefer :The Renowned Orders of the Night(左)、The Land of Two Rivers(右)

Cy Twombly: Nine Discourses on Commodus

不知道畫和作者的名字、嘻嘻

離開博物館前看了360 °全景紀錄片「ZERO」(不需要門票),包含了古根海姆的背景、設計師蓋裏的詮釋以及將觀眾置身其中的虛擬建造過程,當然也少不了“戰後唯一一座挑戰悉尼歌劇院的建築”(建築評論家埃利斯Ellis)、“20世紀的大師級作品masterpiece”(紐約客 New Yorker)這樣的溢美之詞。

登高從上方俯瞰,古根海姆像是一朵綻放的金銀花;來到河對岸,祂更像一艘即將出港的航空母艦。

La Salve相鄰的白橋Zubizuri 與古根海姆同時開幕,是畢爾巴鄂的象征。

嚇人不?

白橋和雙子塔

內維翁河Río Nervión兩岸風光

老城一角,右上翹臀的那位在做一個擲幣入甕的遊戲

畢爾巴鄂文化中心Azkuna Zentroa 前身是一間紅酒倉庫及釀酒廠,三棟磚砌建築懸掛在 43 根柱子上;2010 年,法國設計師Philippe Starck將其營造成多功能文化中心。

底部透明的懸空遊泳池,在地表可以欣賞泳者的倩影,至於遊泳的人是什麽感受就不曉得了

Azkuna Zentroa 頂層露台俯看街心花園

巴斯克衛生廳Osakidetza總部像個多麵玻璃體、在文化中心附近

海事博物館 ItsasmuseumEuskalduna大橋

Euskalduna Palace是鐵礦石和花玻璃的組合

鋼都不乏這種肌肉雕塑

阿班多Abando火車站裏的瓷磚壁畫, 位於環形廣場 Plaza Circular

St. Nicholas教堂

San Anton教堂

畢爾巴鄂聖地亞哥大教堂

畢爾巴鄂聖地亞哥大教堂Cathedral of Santiago de Bilbao廣場

老城胡同裏帶傘的晾衣架,畢爾巴鄂特色

 位於Indautxu廣場的禮拜堂,現在是電影院

位於老城的新廣場Plaza Nueva

巴斯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鐵器時代的石牛 Mikeldi idol

Plaza del Sagrado Corazón de Jesús的耶穌像 和 Casilda Iturrizar公園的詩人雕像

 Plaza Moyúa廣場的巨大噴泉和花壇

最後上幾張吃的。順便說一下,巴斯克的pintxos比巴塞羅那的tapas好吃太多了。

 

後記

古根海姆開幕後第一年創造的經濟價值達一億六千萬美元、按賬麵計算已經收回成本;除了得獎無數,2007又成為西班牙12寶藏之一,和聖家堂、塞維利亞、科爾多瓦、聖地牙哥大教堂和阿爾罕布拉宮齊名。古根海姆也吸引了世界知名設計師注目,為畢爾巴鄂設計了諸如文化中心Azkuna Zentroa、雙子塔公寓 Isozaki Atea、巴斯克衛生廳Osakidetza總部等知名建築,城市規劃獲世界最佳城建規劃獎、李光耀世界城市獎、2018歐洲年度城市獎等諸多大獎;知名度帶動了現代酒店(如Gran Hotel Domine和Melia Bilbao)、畫廊和咖啡館的出現;二十年內吸引了2000萬名參觀者、其中超過60%來自海外,為畢爾巴鄂帶來了三十五億美元的收入,服務業成為畢爾巴鄂的主導、占全部經濟活動的90%以上;人口、就業率和GDP止跌回升,人均GDP從以前低於歐盟國家平均水平到2005年超過歐盟的平均水平。可以說畢爾巴鄂成功轉型。

城市改型的成功需要許多條件,但是說古根海姆觸發了畢爾巴鄂的重生卻毫不為過。

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祂對古根海姆本身的作用。紐約古根海姆館長Richard Armstrong就說過,(畢爾巴鄂)之前“我們隻是一個在威尼斯擁有一片漂亮空間的小型美國收藏【注2】”,而現在“在歐洲,古根海姆已被視為世界頂級pre-eminent機構之一”,大都會館長 Max Hollein接著說。

此後,無數麵臨轉型困局的城市試圖再造“畢爾巴鄂”;但“奇跡”注定無法出現兩次。

注1:弗蘭克·蓋裏Frank Gehry的設計涵蓋十幾個國家、幾十個城市,包括布拉格跳舞的房子、巴拿馬生物博物館、德國萊茵河畔魏爾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他還為迪士尼在巴黎和LA設計了購物村和音樂廳等。下麵是蓋裏為安大略美術館AGO更新做的設計:

注2: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位於威尼斯大運河邊,曾是Peggy Guggenheim (古根海姆創始人Solomon Guggenheim的侄女)的住所;Peggy 在1979去世前將其在威尼斯的住所和收藏捐給古根海姆基金會。

注3:照片被壓縮後效果不好,感興趣的可以去穀歌照片看原圖:將鼠標移至照片、右點鼠標菜單、選擇“在新框打開Open Image in New Tab“。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巴斯克country位於比斯開灣法國西班牙交界,法國、西班牙都有,不過西班牙一側麵積人口都多。
我們去了法國的聖讓德呂茲、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潘普洛納和畢爾巴鄂,一共一周。
巴斯克人是歐洲最古老、沒被同化的人;他們看起來身材小、臉狹長。
有意思的是,美國擁有法國西班牙最多的巴斯克人。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在西班牙待了十幾天,到訪了幾乎所有的城市,還在巴塞羅那看了梅西的一場比賽。唯獨沒有去過這裏,真是太遺憾了,謝謝您的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