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人海裏遇到你,真好!

渺小的我改變不了世界,隻是盡力的做好自己,努力的拚搏,保有夢想,做一個存粹的人。
正文

魯迅先生和他的阿Q

(2023-04-14 10:09:37) 下一個

魯迅先生和他的阿Q
讀過魯迅先生文章的人都知道魯迅犀利的筆鋒和極具批判的眼光,那簡直就是淋漓盡致,瀟灑暢快。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被魯迅剝的體無完膚,扒皮扒到了靈魂。魯迅對人對物嫉惡如仇,血氣方剛,堪稱文壇硬漢。而他筆下有一位世人皆知的著名人物:“阿Q”,這是魯迅諷刺的人物。
阿Q的著名,已經體現在每個人的身上,他的精神,統稱為“阿Q精神”。阿Q精神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精神,就是自嘲、自解、自我陶醉、自尊自大、麻木健忘。這和魯迅先生本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社會層麵我們需要象魯迅先生這樣的人,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的陰暗,喚起人們的良知,反抗社會的不公。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阿Q精神卻是自身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最理想狀態,正所謂相由心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個人的所有幸福或悲哀,都是出自自己對事物的認知。
幾天前聽周文強老師講心學,忽然想到了,這不就是阿Q精神嗎!
周老師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如果一個人見到了你,就對你說,你怎麽打扮成妖精了,你生不生氣?在場的觀眾有說生氣的,有說不生氣的。為什麽哪?因為不同人對這句話的認知是不同的,有的認為是讚美,有的認為是諷刺。認為讚美的自然就不生氣了!
所以你高興不高興不是取決於別人,而是取決於你對事物本身的認知。當你不斷調整對負麵情緒的控製,調整對你認為不好的事情的認知,你的心情就會逐步的轉成正麵,你的憤怒情緒就會慢慢的減退。周老師又舉了很多例子:比如結婚、生子、離婚等等,如果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是非曲直。
所以人的感覺完全取決於自己,而阿Q就是那位總能讓自己高興的人。我們經常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能夠讓自己永遠幸福的人隻有自己,隻有自己不斷的修行。忍氣吞聲雖然活得很憋屈,但對於阿Q來講,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場體驗,當我們真正成為了阿Q,世間的萬物就被我們悟成了“空”。而“空”則能生成萬物,是你喜歡的萬物。
所以我們作為社會的人就要象魯迅先生那樣硬骨頭,麵對困難從不妥協。而作為生活中的我們要學習一點阿Q精神,讓自己永遠保持在開心的狀態,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