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長篇小說】縣委副書記(038)

(2024-02-10 08:58:46) 下一個

這個環節告一段落,大家每人都倒了些酒,共同舉杯以示慶賀。

接下來進入到給黃河龍窖藏酒征集廣告詞的環節。唐旭知道,這廣告詞兒是越簡單、越精煉,越朗朗上口的就越好,但要是在酒桌上張張口就出金句,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就提議這個環節不應再按順序來了,誰想好了誰就說。於是,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觥籌交錯間,說了好些句子,卻都沒有讓人們隻一聽,感覺眼前一亮的好句子。

劉鶯一開始就堅持不喝酒,別人喝酒,她就端杯,隻是沾沾唇。其間,劉鶯想了一句廣告語:“黃河龍窖藏,五千年文明成就一瓶好酒。”在所有人說的句子裏,這是相對來講最好的一句了,韓帥就提議,這句話暫且作為今晚廣告語金獎的候選作品。

唐旭因為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即使是喝得多了點,也不會招來老婆孩子的反感,再加上喝的又是過年酒,三五知己湊在一起如此開懷暢飲也不是平時想辦就能辦到的,心裏沒有了負擔,喝起酒來就格外豪爽。他跟韓帥是前後兩任市委書記的秘書,兩個人有心較較勁,酒就越喝越多。

劉鶯擔心唐旭喝得太多,第二天早上醒來難受,就輕輕捏了一下唐旭的胳膊,意思是叫他少喝一點。唐旭自然知道劉鶯的好意,就笑著附在她的耳邊說:“放心吧,一年也就是放縱這一次,不會有事。”

唐旭顯然是有了不少酒意,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把控不住,跟劉鶯的臉貼得就有點兒近。劉鶯明顯感覺到唐旭嘴裏吐出來的酒氣。

韓帥剛給唐旭和自己倒上酒,見狀就打趣說:“你們這一對珠聯璧合,在說悄悄話嗎?”

唐旭哈哈一笑,朗聲說:“哪有什麽悄悄話,劉科長是擔心我把你喝趴下,叫我讓著你。”

韓帥看著劉鶯問:“是嗎?我怎麽覺得老唐是在吹牛呢。”

劉鶯臉一紅,急忙為自己辯解:“你別聽他的,我是囑咐他,叫你們都少喝點。”

韓帥說:“唐縣長酒量有限,我看,是可以少喝點。”

唐旭端著酒杯說:“笑話,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說罷,把韓帥剛剛給他倒上的酒,一口喝幹,放下酒杯,仿佛意猶未盡,隨口就說:“這黃河龍窖藏,可真是飲不盡的豪爽!”

唐旭隻是這麽隨口一說,眾人都沒有在意,劉鶯卻說:“唉哎,你剛才說的是什麽?”

這一問,反倒把唐旭說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竭力回想剛才說過的話,卻又想不起來說了什麽。

韓帥對唐旭說:“你剛才好像是說,喝黃河龍酒真豪爽。”

唐旭說:“對,我好像就是這麽說的。”

劉鶯說:“不對,剛剛唐旭說的那句話是,‘黃河龍窖藏,飲不盡的豪爽。’”

劉雲峰說:“飲不盡的豪爽,飲不盡的豪爽……妙啊!”

於是,“飲不盡的豪爽”和“五千年文明成就一瓶好酒”分獲廣告語征集大賽金獎和銀獎。

酒場散後,劉雲峰安排的商務車將眾人一一送到家門口。因為劉鶯是唯一一位女士,大家堅持先送下劉鶯。劉鶯下了車,跟眾人揮手道別,劉雲峰安排司機將一箱黃河龍窖藏給劉科長搬到電梯口。

劉鶯說:“我又不喝酒,給我送酒幹嘛?”

劉雲峰說:“這是我們廠給貴賓提供的品鑒酒,我知道劉科長不喝酒,是給你家的那位嚐嚐,提提意見。”

劉鶯說:“那就謝謝了,我自己搬上去就行,你們先走吧,時間不早了。”

透過車窗,唐旭看著劉鶯煢煢孑立的身影,心頭悵然若失。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東吳,結束了幾十年的割據局麵,統一了中國。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一統,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廣攬賢能,極力籠絡西蜀與東吳的一些遺老故臣,籠絡不成,就設法除去,以達到不為我用也不許為我害的目的。同時,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其倫理總綱,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撫恤孤寡。

西蜀故臣李密引起了司馬炎的關注。李密六個月時喪父,四歲時母親何氏改嫁,靠祖母劉氏扶養成人,西蜀時,官居尚書郎,是個不大不小卻很重要的官。晉統一後,蜀地先後有兩名地方官推薦了李密,可李密因故國難忘,不肯出仕。司馬炎親自下令,地方官日夜嚴逼,聲稱如再遲緩,就要下獄治罪。竹林七賢中的嵇康被殺,劉伶裝瘋,李密也處在同樣的環境,一邊是情,一邊是仕,一邊是忠義,一邊是存亡,這使李密左右為難。經過深思,他寫下了《陳情表》,呈給了司馬炎,說他年幼時“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多虧祖母把他撫養長大。而今,他才四十四歲,報效國家的日子還很長,祖母卻已經九十六歲,又長年臥病在床,孝敬祖母的時間已不多了,懇請司馬炎體諒他的苦衷。司馬炎看了很受感動,為了籠絡人心,索性派了兩個女仆幫他侍奉老祖母。

想到這裏,唐旭微歎一聲,心想,李密為了情義二字,連太子洗馬這麽大的官職都辭去了,自己卻還沉迷於這官場浮沉,追名逐利,忘乎所以。說到底,自己仍然不過是個凡夫俗子罷了。雖然此生無法夠跟劉鶯生活在一起,但是,互為彼此的精神伴侶,便是放棄這一官半職又當如何?

正月初六,唐旭提前一個工作日回到清河,先以個人名義前去看望慰問了縣裏幾位退職的老幹部和困難職工,當晚,他在縣委接待處的住所泡了一包方便麵。吃完,看了會兒新聞聯播,關掉電視,想著一個人在書房裏麵看看書,寫寫字。剛剛鋪好宣紙,不經意間一轉頭,看到了擺放在書桌上的那件筆筒,想起了明清古街上的李誌堅來。上次隨著李玉明去拜訪誌堅兄長,臨走時,誌堅送了他這件出自於清末民初的筆筒。對於誌堅,他心裏始終是存著敬仰,很想趁機再去會會,哪怕隻是喝喝茶,談談古今,都有收獲。

唐旭於是撥打了李玉明的電話。振鈴聲一直響著,幾乎快要到了自動掛機的時刻,李玉明這才接起電話來,隻聽電話的那一頭傳來一陣雜七雜八的各式聲音,著實熱鬧。

李玉明說:“喂,喂,唐縣長,我這邊太噪雜,聽不清楚,一會給你打回去。”

過了約有三五分鍾,李玉明打回電話,先是抱歉地說:“今天晚上我們李家兄弟們帶著老婆孩子一起搞了個家族聚會,喝過年酒,無論是兄弟們還是妯娌們也都是好久沒聚到一起了,加在一起二十幾口人呢。人多話多,我這趕緊出來找個安靜的地方接電話。”隨後又問:“唐縣長找我有什麽事?”

唐旭說:“也沒什麽事,我想寫寫字,看到了誌堅兄長送給我的那件筆筒,就想著去看看他。”

李玉明說:“那太好了,今晚誌堅哥也參加了,隻進行到一半,他說自己年齡大了,不願意湊熱鬧,就跟大嫂一起先走了,估計這會兒正在明清街上。其實我也想早走,隻是找不到合適的借口,正好接著你這個電話,我倒可以提前解放了。”

不多時,一輛白色小車開到了唐旭的住處,唐旭拉開車門坐在了後麵。副駕駛位子上的李玉明連忙向開車的媳婦介紹唐旭。

唐旭趕忙說:“嫂子過年好!”

李玉明的媳婦是縣工商局商標廣告科科長,身為副縣長的太太,她在這小小的清河縣裏始終是有著強烈的心理優勢,為人處事很強勢,局領導也都是處處讓著她。她這一年來一直久聞唐旭大名,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唐旭的形象,卻沒見過唐旭本人。好幾回,她在縣電視台的新聞裏,看到自己的老公跟唐旭並排坐在一起,兩下一比較,無論從形象上還是氣質上,差別就比出來了。今天見到了年齡比自己老公小,職位比自己老公高的唐旭,一下子就沒有了傲慢的底氣,麵對著唐旭,心裏竟有些緊張,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嘴裏隻有機械地回應著:“唐,唐縣長,過,過年好。”

因為天黑,又是坐在後麵,唐旭自然沒有看到李玉明媳婦的尷尬表情。其實,他也根本就沒在意這些,隻是想著今晚一定要去見見誌堅。唐旭是一個不肯浪費時間的人,跟誌向相同的人在一起,即使是閑聊,他也能夠學到許多東西。

誌堅早已經接到了李玉明的電話,估摸著他們快要到了,提前站在聚友齋門口恭候著。明清街是一條步行街,車子開不進去。唐旭和李玉明夫婦就提前下了車,並肩而行。節日期間的明清古街,處處懸燈結彩,喜氣洋洋,不遠處,時不時地傳來陣陣爆竹聲,更進一步地烘托著節日氣氛。

看到站在門口處的李誌堅,唐旭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去,拱拱手,給誌堅兄拜年,說:“誌堅兄,過年好啊。大冷的天,讓您在外麵等著,我這心裏實在是過意不去。”

誌堅也朝唐旭拱手還禮,嘴裏說著:“哪裏哪裏,貴客光臨,真是讓敝所蓬蓽生輝。自從上次跟唐縣長一別,我心裏十分想念,總盼望著你什麽時候再來,咱們再泡壺茶,敘敘舊,今天有幸得以如願,請。”

唐旭在前,誌堅隨後,李玉明夫婦跟在後麵,依次走進聚友齋二樓的小會客廳。誌堅問:“唐縣長,今天喝什麽茶?”唐旭想了下說:“這個時節還是喝紅茶好些,今天我就嚐嚐您這兒的金駿眉吧。”

不一會,大嫂端上來了泡好的金駿眉。唐旭捧起茶杯,任由絲絲弱弱的熱蒸汽飄進自己的鼻息,看上去很是享受的樣子,之後才輕啜了一小口,美美地說:“不錯,不錯,這是地道的武夷山金駿眉。”

聽唐旭這麽一說,誌堅朗聲一笑,說:“不錯,這確實是武夷山金駿眉,原本十分難得,不想,唐縣長一下子就說出來了。”

唐旭說:“誌堅兄,咱們之間不必客套,今後千萬不必再稱官職。其實我之前喝過不少金駿眉,卻從沒有喝到過地道純正的武夷山金駿眉,剛才隻是鬥膽推測而已。”

誌堅說:“那就請唐老弟說說,你是怎麽推測出來的?”

唐旭說:“一觀此茶,色澤烏潤,絕無浮質。二聞此茶,蘭香撲鼻,氣味純正。三嚐此茶,入口瞬間略有味苦,但轉瞬即逝,苦盡甘來,香氣長留。我之前也喝過上等的金駿眉,但總不及此茶,我想,能夠堪稱絕品的,也隻有武夷山的金駿眉了。”

唐旭之前從未喝過此茶,卻能夠作出精確推斷,誌堅不由得對唐旭更加另眼相看。一旁的李玉明夫婦也是驚羨不已。特別是李玉明的媳婦,感到自己找的這個老公,跟眼前這個玉樹臨風、談吐優雅、風度翩翩的唐旭一相比較,那簡直就是差著十萬八千裏。

品茶閑聊,唐旭發現,上至先秦諸子百家,下至近代民間雜玩,誌堅或是知曉,或是精通,尤其講到這清河往事,曆朝曆代,重要節點,重大事件,無不清晰地印在腦海,顯示了極其淵博的學識和閱曆。李玉明的媳婦坐在一旁,一開始還想著學一些深奧的知識,將來也好拿出去賣弄一番,可越聽越覺得沒趣,直聽得昏昏欲睡,差一點兒從椅子上掉下來,打了個嗬欠,就纏著大嫂要去看大哥收藏的那些寶貝。大嫂看了看誌堅,誌堅點點頭,妯娌倆就肩挨著肩上了樓。

小會客室裏麵就隻有三個男人了。誌堅問唐旭,工作中有沒有遇到什麽困難。唐旭說,他對新來的曹永麟書記還把握不準,不過,自己有幸遇上了李玉明這樣的好幫手,有李玉明在縣委那邊任二把手,自己又是在縣政府這邊主政,暫時還沒有什麽大的阻礙。接著,唐旭向誌堅簡要介紹了年內準備完成的幾項工作目標。

誌堅聽後,略一沉吟,緩緩地說:“能花錢辦好的事情,都算不上什麽難事,所以你剛才說的高速公路選址、省道S301改擴建,還有包括縣域內企業上市等等,都不是什麽大問題,我所擔心的倒反是基層換屆選舉和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發展的問題。”

唐旭微微一怔,隨即說道:“還請誌堅兄長明示。”

誌堅卻沒有直說,而是講了個故事。

《漢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後,有一天跟手下謀士閑聊。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意思是說,論謀略,他不如張良。論治國理政,他不如蕭何。論指揮打仗,他不如韓信。三個副手都比老大強,他憑什麽當一把手?說到這裏,劉邦話鋒一轉說:“此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他們仨都是牛人,但也得管我叫老板,給我們老劉家打工,這就是我的本事。

誌堅說,這個故事其實是暗含著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一個領導有沒有水平,不要看他做了什麽事,而是要看他用什麽人做事。劉邦水平高,一是他用人的水平高,二是他手下這些人水平特別高。別看項羽多麽英勇頑強,壯懷激烈,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你瞅瞅他手下有幾個能人?韓信原來曾經是項羽的人,讓項羽給氣走了。好不容易有一個能人範增,還讓他給氣死了。

第二個原則,領導幹活用能人,員工幹活用能力,這是本質區別。有些領導很能幹,但是他不會用人,裏裏外外就自己一個人幹,比如說項羽,號稱“萬人敵”,一個人頂一萬個人。可是他不會激勵,不會溝通,不會選拔,不會任用,隻會衝鋒在前,撤退在後,什麽事情都是親力親為,最後落得個自刎烏江。這樣的領導看起來很厲害,其實比較差。

你再看劉邦,彭城決戰的時候兩軍對壘,劉邦三十萬大軍隊陣項羽十萬大軍,項羽騎著烏騅馬手提大槍點著劉邦說:“劉季玉你過來,我跟你說幾句話。”劉邦說:“你要是不偷襲我,我就過來。”項羽說:“我是頂天立地大英雄,我不會使陰招。”

劉邦過來之後,項羽對他說:“你往後邊看,你後麵那些人都是拋妻別子來到戰場上的,我身後的人也都是有家有業,丟下老婆孩子來到戰場上的,你我二人打來打去,生靈塗炭,曠日持久。我有個解決方案,咱倆都下馬決鬥,你要贏了,我後麵的隊伍都歸你,天下就姓劉,我要把你殺了,你的人都歸我,天下姓項。咱們一陣賭輸贏,今兒就把這事情解決了。”

劉邦聽了哈哈一笑,回頭一指說:“我身後有八百員戰將,你要想決鬥的話,我讓他們輪流上來跟你打,你打死一個我就再派上來一個,我就不信弄不死你,反正我不跟你決鬥。”

許多人認為劉邦這是耍流氓,實際上是劉邦更加懂得管理的規律,真正做大事不靠你個人這四兩半斤的,真正做大事要靠你的隊伍,所以員工幹活用能力,這是項羽的思維。領導幹活用能人,這是劉邦的思維。

第三個原則,解決好和誰在一起的問題。誌堅說:“我知道你熟讀史誌,但我不知道你發現中國文化思想史的特點沒有,《三國演義》第一章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提到一個詞叫‘結義’。《水滸傳》裏梁山好漢做第一票生意那章叫《赤發鬼醉臥靈宮殿,姚天王認義東溪村》,提到一個詞叫‘認義’,《西遊記》裏說的是‘收徒’,《紅樓夢》裏說的是‘認親’,其實這四本書說的是一件事,先有隊伍後有事業,找對人就找到了方向。找到張良就有了謀略,找到韓信就懂得了打仗,找到蕭何你的團隊就穩固了。大清朝風雨飄搖,江山馬上就要崩潰,慈禧太後找到了曾國藩,立刻就中興了。關鍵崗位用關鍵人才,才會產生出關鍵動力。工作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幸福生活不是你怎麽過,而是你和誰在一起過,成功的道路不是你怎麽走,而是你和誰一起走。

聆聽誌堅說完,唐旭感慨不已,今後的工作怎麽幹,心中已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誌堅其實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他,有些事情再難,但是隻要選對了人,用對了人,都會迎刃而解。

唐旭真誠地說:“這可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結識誌堅兄長,我唐旭三生有幸。”

誌堅哈哈一笑,說:“人哪裏有什麽三生啊,能夠把這一生活明白就不容易了。再說,我隻不過是講了個故事而已,至於你工作上的事,我可什麽都沒說,其實什麽忙也幫不上。”

又轉過臉去,對李玉明說:“玉明啊,你要是相信我這個大哥的眼光,就記住我今天說的話,唐老弟品行忠厚純良而又飽讀詩書,有思想,有才幹,是個難得的英才,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相處,攜手幹出一番事業來,莫要辜負這大好時光。”

在誌堅麵前,李玉明是弟弟,在唐旭麵前,李玉明是下屬。所以當誌堅講話的時候,他一直在旁邊恭恭敬敬地聽著,始終沒有插話。聽誌堅這樣一說,立刻表態說:“大哥,我跟你的看法是一致的,我和唐縣長一定會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為清河縣的老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話說到這個份上,唐旭內心裏已經充滿了十二分感激,他說:“誌堅兄長請放心,我唐旭一不做庸官,庸庸碌碌,屍位素餐,二不做媚官,奸佞諂媚,欺下瞞上,三不做貪官,搜刮民脂民膏,貪圖享受。我一定會和玉明處好關係,遇事多多商量,給清河縣的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造福一方。”

看著眼前這兩個年輕有為,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誌堅的目光裏充滿了無限欣賞和憐愛。

就在此時,大嫂和李玉明媳婦手拉手從樓上走了下來。看到媳婦的手裏多了一隻首飾盒,李玉明忙說:“藏書閣裏的每件東西可都是寶貝,怎麽能拿大哥家的東西呢?”

誌堅爽朗一笑,說:“弟媳婦輕易不來一趟,既然來了,總不能叫弟媳婦空手而歸吧。”

李玉明媳婦不屑地說:“大哥說的很對,那麽多寶貝,我這當弟妹的,隻不過就拿了這麽一小件而已。”

唐旭心說,李玉明的媳婦隻不過是縣工商局的一個小科長,股級幹部,要是換了劉鶯,一是絕不會這麽做,二是絕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兩下裏一比較,立馬就分出了品格的高下。自己當有必要找個適當的時機提醒一下李玉明,千裏之堤,往往毀於蟻穴,人一旦有了貪念,是很難刹住車的,要是管不好家裏的媳婦,遲早要栽跟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