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流生”事件搞大了,“高考公平”無解?

(2023-07-23 18:29:24) 下一個
 
 這幾天,陝西西安數百上千名西安當地的學生家長,聚焦在市教育局樓下,高唱國歌,震耳欲聾的歌聲,令西安市教育局長如坐針氈。
 

 

01

 

迫於壓力,西安警方連夜抓人。
7月21日、22日,西安市公安局連續兩天發布了兩份通報。
21日的通報稱,已經控製了“以造假方式提供回流生服務”的13人。
22日的通報稱,已抓捕犯罪嫌疑人10名,其中刑事拘留6人。
但是,“回流生”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依然沒有撣壓下去。
西安“回流生”的問題,肇始於中考結束之後,各學校相繼公布錄取成績。
7月14日,西安中考放榜。
河南省三門峽市中考考生周夢彤的家長通過“回流生”的方式,他家孩子考上了西安鐵一中。
夫妻兩個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分別發了抖音。不但發,還介紹了具體操作流程。
三門峽本地的考生看到了會怎麽想?於是,大家就瘋狂轉發。
很快,西安人民看到了,西安的學生家長一看狼來了,看看自家孩子的成績,看看隔壁河南孩子的成績,坐不住了,上街請願去了。

“回流生”就是指戶籍在西安,學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參加考試的考生。

 
有傳言說,2023年10萬西安中考生中有大量回流生,這部分考生大多來自鄰省河南,數量1萬-4萬之間。
傳言中,一些家庭憑借“人才政策”落戶西安,但工作、生活均不在西安,其孩子憑借“回流政策”至西安參加中考。其目的,直指三年後的高考。
不少西安家長認為,這擠占了生活、工作、學習均在本地家庭本該享有的教育資源。
如果“回流生”的數量真正達到4萬人,那就占到中考生總人數的40%,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更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比例。
這就意味著,將有接近一半的西安本地考生無法升上本地高中。
傳言自然而然地引發學生及家長的憤怒。
7月18日傍晚,西安市教育局回應社會關切,聲明參加2023年中考的回流生為3608名,隻占全市報名人數的3.5%。
7月21日晚間,西安市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發現西安市某培訓機構以造假方式為“回流生”提供服務,涉嫌違法。目前,已控製涉案人員13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當中。
 
22日,西安市公安局再發通報:我局依法對串通外地某教育中介機構,以造假方式為“回流生”在西安參加中考提供服務的另一培訓機構進行查處。目前,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已刑事拘留6人,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22日,來自於“西安發布”的官方消息,西安市出台五條措施,嚴肅中考政策環境。
西安發布說:市委、市政府將以堅定的態度,采取堅決的措施,嚴肅中考政策環境。
一、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多部門組成的聯合核查組,對3608名“回流生”的戶籍、學籍、學校證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逐一甄別,對查實以戶籍、學籍、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造假手段獲取報名和考試資格的考生,取消錄取資格。嚴肅查處、依法打擊組織參與為考生騙取報名和考試資格服務的培訓機構及相關人員。
二、維護中考錄取政策和招生安排,對經核實涉嫌偽造戶籍、學籍、學校證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被取消入學資格而形成的招生名額,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認真研究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補錄方案。
三、嚴格執行中考定向生招生有關政策要求,確保中考定向生錄取符合規定,並接受社會監督。
四、盡快公布方便考生查詢個人考試成績的辦法。
五、充分聽取市民意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參考其他大城市的相關政策,結合我市實際,盡快調整完善我市戶籍和招生有關規定。
無論是警方連夜抓人,還是市長親自出麵協商,都沒有平息家長們的疑慮,因為在社交媒體上,指導外省學生“回流”至西安參加中考的“攻略”不勝枚舉。這些攻略的發布者中,有不少是民辦中學、補習機構或職業中介。
這說明,回流生的背後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問題是,如果西安處理了今年錄取的中考生,往年錄取的怎麽辦?已經上到高二年級、高三年級“回流生”怎麽辦?已經通過高益的學生怎麽辦?

 

02

 

戶籍在西安、但學籍不在的學生,可以回到西安參加中考。
這一政策出台的本意,是為了服務在外工作、孩子隨父母在外就讀的陝西人,辦理手續相對簡單。可以統一在戶籍所在區縣中招辦進行資格審查,審查通過後將學生分配到本區內的初中,初中畢業時,就可以前往分配到的初中領取中考報名條並進行網上報名。
由於西安戶籍政策的開放,想要落戶西安並非難事,最簡單的學曆落戶,隻要身份證和本科畢業證原件即可辦理落戶。所以,外省市人員落戶西安後,在條件符合、手續完備的情況下,其子女就可以以“回流生”的身份參加西安中考。
雖然“回流生”參加的是西安中考,但目標則直指三年後的高考。
據2021年印發的《外省來陝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陝西戶籍在陝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在陝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實施細則》規定,凡是想要在陝西參加高考的學生,除了身體狀況要符合相關要求外,還需要在陝西學籍滿3年,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在陝西落戶滿3年,在陝繳納職工養老保險3年。
所以想讓孩子在陝西參加高考,最好的辦法是通過中考獲得陝西高中學籍,繼而順利加入陝西高考大軍。
西安出台的政策,是為了吸引外來人才,而不是吸引外來考生。
沒想到的是,窗戶打開了,蜜蜂飛了進來,蒼蠅蚊子也飛了進來。
陝西尤其是西安的家長十分憤怒,他們認為,“回流生”擠占了原本就不均衡的教育資源,不少學生可能會因為“回流生”的到來而無緣普通高中,繼續升學的通道也就更加狹窄。
對此,不少西安家長在通過各種渠道反映“回流生”的情況,7月18日傍晚,西安市教育局也發文回應家長關切。
西安市教育局表示,2023年西安市參加中考的九年級考生為具有我市學籍或我市戶籍的學生,符合教育部和省市對義務教育的有關規定。103031人通過了西安市中考報名資格審查,其中,戶籍在西安市、學籍不在西安市就讀的“回流生”僅3608人,占西安市報名人數的3.5%,網傳“回流生4萬人”信息嚴重不實。
西安市教育局表示,將認真聽取家長關於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嚴格執行上級教育部門考試招生政策,更好地體現教育的公平公正。衷心感謝廣大市民朋友對西安教育工作的關注和理解。
 

03

 

社交媒體上關於河南考生參加西安中考的攻略,觸犯了眾怒。
在西安市教育局回應家長關切後,有不少家長評論稱,自己並非對“回流生”政策有質疑,而是對鑽“回流生”政策空子的考生、家長以及機構的憤怒。
以網傳西安“回流生”來源最多的河南省為例,在社交媒體上可以很輕鬆地找到這些機構的身影。
在社交媒體上,他們常被包裝成知識博主,冠以“升學規劃”名義展開活動,發布視頻以講述“陝西高考規則”“如何在西安落戶上學”等,而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操作細節,則可以私信他們。
一些河南本地中學則更加直白地宣傳學校裏的“陝西班”。
7月14日,西安中考放榜後,一份河南省靈寶市外國語學校(民辦學校)在《西安中考快報》中稱:“我校2023屆陝西班共136名考生,其中,渭南市考生39人,西安市考生87人(另有鹹陽市考生5人、商洛市考生4人、安康市考生1人),西安中考成績今日揭曉,西安考生再創輝煌!
而認證為河南某機構媒體發布於2022年的一篇報道,更加詳細披露了河南省三門峽市高新一中“回流生”的考試情況。
這篇名為《三門峽高新一中:創新教學管理 中考再獲佳績》的報道顯示:三門峽高新一中初中部再創佳績,參加河南中考、陝西中考、青海中考的考生,中考成績全線飄紅,全體中考生成績合格率與高中達線率均接近100%。
上述文章還提到:三門峽高新一中初中部由陝西班和河南班2個班型組成。由於陝西與河南的教材不太一樣,中考模式也有所不同,為此,三門峽高新一中組織了專門的教學團隊,為跨省交流班量身打造了最適合的教學內容。同時,定期與陝西省的聯盟校進行交流,參與共同備課等教學活動。九年級第二學期,針對陝西省的中考特點進行考題研究,所有模擬考試均與陝西省保持同步。
“回流生”政策作為一個便民政策,初衷是方便在外隨父母就讀的陝籍孩子能夠回鄉考試,但很難想像,在河南聚集了那麽多“回流生”。
除了學校的宣傳喜報,還有不少中介機構大肆宣傳,不少機構打出“生在河南,考去陝西”“你決定不了出生地,但是可以改變你的考試地”“一次改變,命運不同”等宣傳語。
不得不讓人懷疑有多少考生是真正的“回流生”。

04

 
經濟發展離不開人口流動,此前各地的“搶人”大戰很能說明問題,由此帶來了“教育移民”問題。
讓在外隨父母就讀的陝籍孩子回鄉考試,安頓來陝工作置業的外地人子女隨讀入學,都是保證流動人口正常生活的合理需求。
但是,商業機構利用政策的套利行為,甚至形成了產業鏈條,使合理的初衷變了味。
不過,上述問題的根源,不在西安。歸根到底,是教育資源布局、發展不均衡所致。
試想,為什麽河南的學生不惜花費時間和金錢,辦理西安的中考高考手續,千裏迢迢路到那裏去參加中高考。而為什麽不是西安的孩子,跑到河南鄭州去參加高考?
2023年高考,河南和陝西使用同一張考卷。
河南2023年參加高考人數位居全國第一,文科一本線是547分,理科一本線高達514分。
陝西2023高考分數線為:文科一本分數線489分,理科一本分數線為443分.
陝西文科一本分數線比河南省低了58分,理科比河南也低了71分。
相差1分,是多少個名次?
在分數相對密集的區域,相差1分就是相差1000個名次。
最密集的區段,相差1分能夠達到3000個名次。
相差71分,是多少個名次?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所以,西安的考生和家長,為了維護自己的公平,沒有問題。
但是,河南考生的公平,誰來維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