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7歲女孩省運會奪金,雙手練出“老繭”

(2022-09-26 13:43:13) 下一個
這幾天浙江省運動會正如火如荼,已經結束的藝術體操比賽中,嘉興的7歲小女孩李恬芯獲得3金2銀。媒體報道說,為了備戰省運會,李恬芯是全力付出,大半年都沒回家,和父母隻能通過電話聯係,雙手磨出的老繭,是她刻苦訓練的見證。
9月26日一早,各路媒體爭相報道這一重大新聞,言語之間,無不透露出對別人家孩子的垂涎和羨慕。
不知道看到上述報道之後,各位看官的感想如何?
僅以我個人的觀點,這個7歲孩子的生活,大半,已經被成年人給毀了。
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國民體質的全麵發展。尤其是對於青少年來講,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所以,體育事業的首要目的就是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隻有孩子們的身體強壯了,健康了,未來才有希望。
早在122年前,梁啟超先生寫下了著名的散文《少年中國說》,文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由此可以看出,一代人健康地、全麵地成長,將影響數十年的國運。
但是,浙江7歲女孩省運會奪金這事,我卻是極度不敢恭維。
省運會奪金,孩子就強壯了,就健康了?當然不是。
我7歲的時候,常常聽到的口號和標語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從幼兒園開始,我們每天做廣播體操。稍大點了,開設了體育課,逐步開展了跑步、跳繩、跳馬、單雙杠、籃排球等項目。當然了,有運動天賦和興趣愛好的同學,可以有針對性地發展體育特長。
相比於現在的孩子,我們那一代人的體質極少有“豆芽菜”和“小胖墩”,近視眼的比例也遠遠小於當下。再看當下,人民生活水平整體上顯著提高了,“豆芽菜”“小胖墩”和“小眼鏡”卻比比皆是。
1984年,中國奧運代表團在第23屆洛杉磯夏季奧運會上一舉奪得15枚金牌,射擊名將許海峰更是實現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載入史冊。可是,中國就因此成為體育強國了嗎?
那一年,蘇聯、民主德國、匈牙利、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朝鮮等19個國家抵製或因故未參加第23屆夏季奧運會。在1988年漢城夏季奧運會上,龐大的中國代表團隻取得了4枚金牌。即使後來,中國奧運代表團屢屢摘金奪爭,在獎牌榜上名列前茅,中國就成為體育強國了嗎?
更高、更快、更強,是奧運精神。但奧運精神的基礎,是建立在不摧殘、不損害人類健康的基礎之上。我一直認為,舉重運動不應該作為一個競技項目進入奧運會,因為在“唯金牌論”的思想指導下,舉重運動已經變了味,不僅不利於健康,反而成為摧殘人類健康的幫凶。
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很少人記得才力這個名字了。1970年出生的才力,曾經是著名的舉重運動員,15歲那年就在全國首屆青運會舉重比賽中獲得110公斤以上級冠軍,20歲那年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奪得冠軍,並打破了亞洲紀錄。他的一生共獲得全國冠軍40多個,亞洲冠軍20多個,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力士”。2003年5月31日,過於肥胖的才力因患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致“肺內感染呼吸衰竭”病逝,不滿33歲
事實上,像才力這樣的英年早逝的運動員不在少數。曾經有一位中國舉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最後一把,以“破釜沉舟”“拚命一搏”傷及內髒的代價,舉起了從未舉起的重量奪得金牌,而被媒體大肆吹捧。當國民在為又一枚金牌而狂歡之時,是否想到了“人性”二字?
一塊金牌,難道比生命還重要?
今年5月,國際奧委會正式官宣,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取消4個級別的舉重項目,2028年奧運會全麵取消舉重項目。有人狹隘地認為,取消舉重項目是針對中國。而事實上,取消舉重項目,隻不過是為了消滅競技運動對於人類身心的摧殘。
蘇炳添在百米賽道上沒有奪冠,但是,當他站在決賽的跑道上那一刻,他就已經贏了,蘇炳添作為一名老將,表現出來的堅忍不拔、不拋棄不放棄的體育精神,才更值得我們敬佩。
如今,省運會項目設置,與全運會項目設置高度吻合,而全運會的項目設置,又與奧運會高度吻合。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發展體育運動依然脫不開“唯金牌論”的影子。
7歲女孩,剛剛上學的孩子,正處在為全麵成長打基礎的年齡,她的背後,如果不是成年人拚命地拔苗助長,或許,她根本就不知道奪取金牌的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好片> 回複 悄悄話 不能因為某些人孩子7歲還尿炕就嫉妒人家7歲奪金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