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滕王高閣臨江渚

(2022-08-13 15:36:43) 下一個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是指四座古代著名樓閣,分別是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山西運城鸛雀樓、湖南嶽陽嶽陽樓。黃鶴樓有崔顥的“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鸛雀樓有王之渙的“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嶽陽樓有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王勃的《滕王閣序》,即使過了千年,依然振聾發聵,啟迪人心。
江西南昌古稱洪州,贛江岸邊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淵的小兒子滕王李元嬰所建。高宗上元二年,南昌閻都督重修滕王閣,邀請了許多文化人來捧場,用今天的流行語叫作“文學派對”。王勃是初唐大名鼎鼎的“四傑”之一,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足以確立他在文學江湖中的霸主地位。
王勃是在何種情形下寫出《滕王閣序》的呢?有人說,不就是他去交趾(今越南北部)看望父親時路過江西南昌,應邀參加一場筆會,在筆會上即席而作嗎。這樣說的確不錯,但問題是,不是誰路過南昌,都能寫出這千古絕唱的,為什麽偏偏是王勃?
說起來,話還真有點兒長。
王勃在皇子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時,嬉鬧間寫下《檄英王雞文》,其中寫道“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此時距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不過數十年。王勃代一個王爺,寫另一個王爺的檄文,觸動了唐高宗的神經,拿著洋洋灑灑的《檄英王雞文》,李治怒氣衝衝地大罵:“二王相爭,身為博士不加勸解,反而作檄文,將他趕出王府去!”
大唐最年輕的朝廷命官,自此罷職免官。三年後,王勃被重新啟用,出任虢州(音guo二聲,今河南境內)參軍。不久,又被人陷害而鋃鐺入獄,還連累父親被流放到了交趾。一年後王勃出獄,南下交趾見父途中,路過南昌。
說到這裏,還真是要感謝這位有姓無名的閻都督,不僅重修了滕王閣,還因為邀請王勃參加重修滕王閣落成筆會,誤打誤撞給中國文學史留下了《滕王閣序》這樣一首千古絕唱。事實上,閻都督邀請王勃的初衷,無非是希望為這場筆會錦上添花而已,畢竟,王勃雖然年紀輕輕,但早已名聲在外,他6歲時即能作詩賦文。10歲通讀六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學之士。12歲開始學《黃帝內經》《易經》,習岐黃之術。14歲向宰相劉祥道上書大唐弊政,宰相稱讚“真神童也”。15歲向唐高宗李治進獻《乾元殿頌》,李治驚歎:“我大唐奇才也。”16歲應幽素科試及第,成為大唐最年輕的朝廷命官,同時成為“初唐四傑”之首。17歲作皇子李賢的博士,教導皇子學習經史子集。
身上擁有如此之多的光環,連大唐皇帝都稱頌他是“奇才”,這樣的人路過南昌,如果能夠應邀參加滕王閣落成筆會,必將為筆會增光添色。閻都督是這樣想的,於是差人給王勃送上邀請。
宴會之上,賓客滿座,大咖雲集。酒過三巡,閻都督熱情邀請大家選派代表為滕王閣作序。那麽,閻都督真的想搞一場文人筆會嗎?當然不是。誰都知道,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眾人誇耀自己女婿的才學。他已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
閻都督讓人取出筆墨紙硯,請諸位為盛會作序,眾人推辭不寫,隻有王勃,一個二十幾歲的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唐才子傳》載:“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看到這個叫王勃的年輕人不知深淺,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卻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麽。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都督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駢文起源於六朝,發展到唐,已有幾百年曆史,文風漸微,強弩之末。很多駢文隻重詞藻,缺乏內容,多是為了押韻而寫。但王勃的整篇文章一氣讀來,有淩雲之氣,挾風雷之聲,麵對滔滔江水,無邊秋色,王勃仿佛被一股神一樣的力量支配了,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裏,有情有景有人有事,寓情於理,韻律、對仗、詞藻、典故,都把漢字的美感發揮到了極致,能夠把一篇限時命題作文寫成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好不容易設了個場子,不想就這麽叫王勃給掀翻了,閻都督的女婿哪兒受得了啊,硬說王勃是抄襲之作,於是,自己當場全文背誦了下來。要說這閻都督的女婿也是了得,還真就全文背誦了下來,果真一字不差。確實令人對滕王閣序的真實性產生質疑,王勃卻是成竹於胸:“這序文之後可有詩章?”都督女婿一口咬定,沒有詩章。王勃一襲白衣立於席位之上,環顧四周,詢問在場所有人:“可有詩章?”眾人皆說沒有,隻見王勃朗聲一笑,提筆而成《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寫罷,王勃將筆往旁邊一擲,煢煢孑立。現場先是死一般的寂靜,隨後是竊竊私語,閻都督掀開帳簾,疾步而出,卻不見了王勃。
這首詩境界遠大,文筆優美,實非一般詩可比。王勃在寫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有意空出了一個字,即“檻外長江()自流”。呈上序詩便揚長而去,直奔江邊。當人們慢慢欣賞這首詩時,有人忽然叫道:“怎麽結尾空了一個字沒有寫?”眾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見詩末空了一個字。閻都督說:“隻怕是我等輕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難大家來猜,大家就猜猜罷。”
眾人在讚歎之餘也紛紛躍躍欲試,有人說是個“獨”字,有人說是“船”字,問到閻都督的女婿,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說是個“水”字。閻都督說:“獨字太淺,不合王郎詩境;船字太俗,不足論;水字太露,毫無詩意。”眾人琢磨良久,竟然沒有想出佳句來。
閻都督一邊歎息一邊若有所思地問:“此時王勃船到何處?”衙衛答:“最快可到豐城。”
閻都督一聽,麵色一喜,急忙下令:“你快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衛得了都督之命,快馬加鞭,追上王勃。衙衛說明來意,王勃笑之,說:“王勃乃一介書生,豈敢戲弄都督大人!我將這一字寫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緊拳頭,見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則此字會不翼而飛。”衙衛回到府衙,在閻都督麵前伸開巴掌,竟空無一字。閻公自語道:“怎麽會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猛然一驚,原來正是個“空”字啊!
閻都督拍案稱絕:“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個‘空’字用得妙,萬千感慨,盡在這個‘空’字上。”
上元三年冬,唐高宗讀到這篇序文,不由歎道:“此乃千古絕唱天才也。”
遺憾的是,一篇美侖美奐的詩文,耗盡了王勃一生的時運,探望父親歸途之中,南海風急浪高,26歲的王勃溺水身亡,《滕王閣序》自此成為駢文絕響。
(寫於202162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有才卻沒有發揮出來,卻英年早逝。很可惜。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