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筆記

凡事於信者可能,於望者少難,於愛者較易,於持續操練信望愛三樣品格者更為容易。
個人資料
正文

《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

(2023-08-26 19:57:48) 下一個

幾乎每本書都獲獎/提名,終至諾獎 - 石黑一雄的了不起之處,更在於作為移民,並不用母國的文化情境寫作,而是始終探討共通的人性和意義。若讀過那種反複以母國文化背景為題的書(no offence),會感謝這種寫作的真正質量。《長日將盡》93年拍了電影,Anthony Hopkins和Emma Thompson分飾男女主角,獲得8項金像獎提名。先看過電影才讀的書,令人驚訝地,發現電影居然完美忠實地拍出了原著的各條故事線、情感微瀾、甚至細節。

書以第一人稱敘述,達林頓宅邸的主管Stevens畢生追求成為偉大主管。他認為自己的階層永遠不可能攀升到有資格理解世界大事的地位,所以他的理念是通過全心服侍一位為人類福祉而奮鬥的主人-而達成這種終極的偉大。他相信達林頓爵爺正是這樣一位體現了他所認定的一切高貴可敬品德的人物 - 這位爵爺,懷著美好願景,致力於用自己的地位和號召力影響當時(二站前後)歐洲各國政要,從而影響國家政策向自己認為的正確方向靠攏。Stevens嚴守信念,寧可缺席父親臨死這樣的時刻,在專業素養的邊界與宅邸的女管家Kenton小姐建立起似有若無的情誼。Kenton在與Stevens克製的交流中,偶爾流露出女性的感性和柔和,但在暗示無望後接受了舊部的求婚,踏上不甘的人生分叉。多年後Stevens回想Kenton小姐做決定的那個時刻,覺得這也是文學史上最動人的時刻之一 - 隔著門和走廊,雖然看不見聽不到,他卻從心底知道,Kenton小姐在門後哭泣。

但是,那些賦予生命意義的事物,在時光麵前會褪色嗎?爵爺奈何美好初衷,卻被納粹利用,聲敗名裂而逝,莊園的時代也逐漸淡出曆史舞台,上了年紀的Stevens懷著Kenton小姐可能重回莊園就職的小心思,休假6日駕車去探她,整個行程思緒萬千,每日成書一章。書是1989出版,算下來當時石黑一雄才35歲,那麽年輕的作家,卻仿佛用了一顆古老的心來處理時間和生命的沉重主題,讀起來讓人心驚,我們每個人生命所依的又是什麽,誰的長日不將盡?而將盡之時,我們如何確信,爬了半輩子的梯子,沒有搭錯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