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說起自己通過不同的渠道偶然讀到了這本書,然後就被吸引了,這讓我也竭力回憶我當時是在什麽情況下讀到這本書的? 其實我的答案很簡單,不是偶然,也不是緣分,我一直是個懶散的人,除了喜歡看閑書之外並無其他愛好,初中三年我換了4個學校, 辦了五次轉學手續,那段時間與同學基本是不交往的,我經常捧著一本雜書,看著看著就轉學了。
也是在那段時間我讀了包括《荊棘鳥》在內的很多翻譯小說,再之後,隨著遷移搬家,很多書都散落了,有段時間我曾經在一年裏麵搬了7次家, 最後身邊隻留下了《荊棘鳥》和《呼嘯山莊》。
又過了許多年, 我初次離開中國,隨身的行李箱裏同樣塞進了這兩本書,在國外最初的時間,很少有中文書籍,即使有也舍不得花錢買,也去圖書館,但那時候不比現在,那時候圖書館裏麵的中文書籍相當有限,就這樣讓我在成年之後再次有機會重新再讀這兩本經典的名著,也許後來的再次重讀就是一種緣分吧,我讀著讀著居然在很多熟悉的情節裏不禁流下眼淚,這讓我很驚訝,我記得從小我就是個冷漠的孩子,看書對我來講就是看故事那麽簡單,因為我不知道還有其他什麽事情可以做,初中時候讀這本書隻知道是個好看的故事,之後重新再讀我終於明白了故事裏每個人的立場。
不討厭瑪麗了,終於明白她垂垂老去的身體同樣有權需要愛的溫暖;不責怪拉爾夫了,甚至更愛他,每多讀一遍這種感覺更強烈,一個男人終其一生都在上帝和愛情中慘烈掙紮,直至自己親生的兒子葬禮過後才知道真相的悲哀已經足夠他忍受了,我們怎麽還忍心責怪他不忠於愛情? 也不再為麥琪遺憾了,生命不過是一場璀璨的焰火,既然甘願把荊棘深深紮入胸膛,那還有什麽理由不選擇高聲鳴唱?
畢竟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 畢竟曾經擁有的幸福是無可替代的,抱怨永遠的解決不了問題,學會接受和忍耐就是上帝要教會我們的最大本領,更多的接受和更大的忍耐才能更靠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