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國 Moshang USA

獨立快捷的時評和美國生活信息谘詢
個人資料
正文

美軍事專家揭秘流浪氣球,政府為何三緘其口

(2023-03-19 10:40:30) 下一個

間諜氣球事件發生之後,相關新聞很快近乎銷聲匿跡,本屆美國政府不公布很多信息,造成懸疑。這自然帶來民間的種種猜測,從邏輯理性到誇張的解讀不一而足。

MIT畢業的國防軍事專家Tom Hafer先生給出他的一種推理,基於2018年Bloomberg的兩篇重磅報道,提出一個“寄生微芯片”的發現,這可能造成在美國各重要關鍵機構使用的百萬千萬計的芯片中,小幅度混入米粒微芯片,為一種隱蔽而危險的信息竊取帶來“後門”機製。spy氣球結構上有高頻無線電天線,是可以將大量電磁波能量定點導入地麵地點的設計,這給激活微芯片提供了可能。

要點提示:

1:00 間諜氣球事件
1:56 對比氣候氣球及其他spy技術
2:54 刺探哪些信息
4:10 “休眠”間諜
5:14 電子“休眠間諜”-微芯片
6:30 如何激活電子間諜
8:45 氣球激活休眠微芯片的可能機製

Rumble同步視頻https://rumble.com/v2dufj0-secrets-of-the-chinese-spy-balloon.html

主講介紹:湯姆·翰佛(Tom Hafer)先生是設計攔截導彈、無人機係統的專家,MIT ‘70,為MIT言論自由聯盟 https://www.mitfreespeech.org/  最早的成員之一。

視頻前部分總結氣球事件的要點,為什麽不可能是氣球氣球,與其他監控手段比較,氣球操作間諜監控活動有哪些優勢和短處?

該氣球設計上的高增量無線天線,是最為可疑的設計之一,也將“氣候氣球”的說法完全反駁。憑借這個設備,氣球可以向地麵的目標定向發射高能電磁波,激活想要針對的目標。

一家叫超微的芯片公司,曾經被彭博社曝光生產的芯片中被植入了寄生微型芯片,可能構成小比例的間諜芯片的巨大隱患,隨時給未來的大動作提供一扇秘密的後門。盡管超微公司在5年前被媒體曝光該醜聞之後堅持否認,但是彭博社同樣堅持為自己的報道辯護。不久之後超微從中國撤離,相關的生產銷售公司也隨之消失。這更是給該懸疑報道增加了可能性。

基於該事實,Hafer先生提出一種可能的機製,通過物理、數學計算可以發現,間諜氣球完全有可能發出高頻率的電磁波,即使經過大氣帶來的能量衰減,這些電磁波最後依然在激活下線值域之上。它們可以被持續發射,哪怕一千次發射中隻有一次成功,就能進入電腦操作係統,激活那些植入的寄生微芯片。

最後筆者向Hafer先生提了個問題,如果該推測真實存在,這豈不是一場向美國發起的戰爭?Hafer先生回答,“網絡本身就處在戰爭之中,不止中國參與。我們也一樣做間諜的事情,但是,當這類事件發生在美國身上,我們不會喜歡。”他帶著嘲諷的表情,結束了本期講解。

很精彩的一期分析,其中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數學知識。但是總體上深入淺出,很容易掌握。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前期回顧:美國送M1坦克的真實目的,俄烏戰爭將如何結束?美蘇冷戰坦克競爭精彩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