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國 Moshang USA

獨立快捷的時評和美國生活信息谘詢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中產生活|旅行運動的驚險經曆 - 滑雪失聯獲救

(2022-08-23 15:56:39) 下一個

進入下半年,北美各地為滑雪季做準備的時候要到啦。這時候可以開始關心一下裝備購置和季票之類的信息,等到了秋冬雪季,就有備無患咯。

 

如果沒有在美國玩過滑雪,那可以算是在美國過冬的最大遺憾之一。筆者玩滑雪十多年了,去過歐洲和美國最險峻的一些高山雪場。

 

美國,落基山脈(雪場)

 

先說點滑雪的基本知識。

 

必備物件和注意事項

 
  • 準備防水的滑雪褲,最便宜的在沃爾瑪小幾十美元能買到,對於初學者夠用了。如果在雪場買,至少也要100美元以上;
  • 準備頭盔、護目鏡(不是墨鏡)、手套、運動防水衣服(羽絨服也可);
  • 雪場都有出租滑雪設備的店,如果經常滑雪建議購買滑雪板、滑雪靴、滑雪杆、護目鏡、頭盔,大概5、600美元能買到還不錯的全套配置;
  • 穿便於運動的貼身衣服、褲子,比如跑步時穿的那種幹爽型質地。滑雪出汗,吸水性強的可能導致著涼;
  • 雪場的雪道分等級,在上山纜車入口處、沿途及岔口處,都有顏色標注。從簡單到高難度按顏色區別,美國的雪場分為綠道、藍道、黑道和雙黑道;
  • 對於初學者,每個雪場都有初級道——比綠道還要簡易的、給入門者玩的短道。孩子和第一次滑雪的人可以不購票就在初學道上練習,玩熟了再購買上山的纜車票;
  • 沒有經驗的人,開始不需要去太難的地方玩。在有綠道、藍道的雪場渡過一個周末就綽綽有餘。玩過幾次熟悉了,再去高山雪場試身手;
  • 注意看上山纜車最後一次的結束時間,不要錯過時間遇到雪場失蹤的麻煩(此文有現身說法的教訓)。

 

 

錯上黑道

 

這些年玩滑雪也沒少留下各種馬大哈的經曆。

 

第一次踏上雪場是十多年前,那時候還是來美國不久的學生。憑著自娘胎就碼進DNA的粗心大意,第一次滑雪就上錯了道。

 

多年後才知道那條黑道叫“Widowmaker”(寡婦製造)。不過咱喜歡男的,這名字對我倒毫發無損。

 

在那條道上,除了沒有托馬斯全旋騰空一周半之類的高難度動作,把這輩子能摔出來的花樣摔跤都給整了個遍。

 

幾乎一旦站起,不是沒進三米就立馬摔倒,便是不由自主旋轉180度無法遏止地背朝前向下滑——當然很危險。

 

隻是順便發現,在雪道上怎麽摔,基本不會太痛。每摔幾跤便坐在陡峭的雪道中歇歇,觀賞一下碧空和群山。提醒一下,需要坐在道旁側的地方,否則成為路過的高速下滑的人的“路障”——屬於令人發指地製造危險的擾民行為。

 

攝影/奚凡

 

那天氣溫驟降到零下10度,山中雪景帶來童話世界的幻影。千條萬枝在銀裝素裹之下,點化出晶瑩剔透、純淨無瑕的世外風景。精致得讓人寂靜無語,似乎添一聲人間凡音都會震沒這美妙的一切。

 

偶爾見到林間別墅,青磚石壁,白霧微飄。門上紅綾鬆冠,使人遐想翩翩,隱約聽到鈴聲叮當,疑是聖誕老人駕車小憩。

 

大概花了近兩小時在道上,期間好幾次有人熱心地來問,需要幫助嗎?最後我脫掉雪板,拖著笨重的滑雪靴,沿著一邊的林灌叢走下山。

 

攝影/奚凡

 

然後才知道同行的人找了我整整一上午,差點要驚動雪場巡山員。

 

從那以後,滑雪成了每年冬季的保留運動。

 

每次坐纜車登上山巔,遠方山脈橫亙蜿蜒,延綿至視野終極處。峻拔高峰中參雜著或成點或成麵的皚皚白雪。默默注視,一股飛身入山林的衝動呼之欲出。

 

綠道和藍道的舒緩走勢,讓人有足夠的時間環視左右。黑道的峻峭,站到始端,有時也會讓人產生一絲害怕的感覺。不過在已無其他退路的地方,心中默念一聲“Go”,旋即一呼而下,體驗飛光掠影的速滑滋味。

 

科羅拉多,Vail雪場

 

 

欠賬數百

 

後來有家了,添了小跟班,家裏也從美國位移到歐洲的小強國瑞士幾年。

 

瑞士風光 網圖

 

這裏的孩子從會走路開始,冬天風雨無阻的戶外活動是必修課。2、3歲就被瑞士的“虎爸虎媽”帶到雪場的比比皆是。老外推孩子運動的幹勁,不輸華人推孩子樂器、數學的熱情。

 

說幾個滑雪偶遇。

 

有次給娃報名滑雪學校,離家1小時遠。到達目的地,給娃租了全套裝備,交錢。傻眼了,居然忘了帶錢包。我趕緊積極掏出護照問店員,是不是能複印證件賒賬一下?小哥沉吟片刻答應了。

 

隨後來到買上山纜車(revolving gondola)的售票點。正糾結怎麽說得真誠可憐點,瑞士阿姨連護照都不要隻要求寫個名字和住址,就把票錢給我賒好了。

 

gondola坐到了山頂,一出來震撼了!風雪大作,傳說中的黃袍怪的妖風也就莫過如此吧。先出去的小孩被強風吹了個踉蹌,驚得工作人員一個箭步上前把他抱住,小男孩哇地嚇哭了。在這輩子都沒有碰過的強勁大風中,前麵又是陡坡,我跟娃連溜帶跑地奔向雪道。到了滑雪學校注冊交錢地方,故伎重演,賒賬。大叔爽快地隻要了名字和住址,給我賒了共計一百多瑞郎的學費。

 

到了中午,我們去旁邊餐館休息。尷尬地跟過來服務的大姐坦白其實俺沒錢......大姐嘴角一撇,開始用瑞士德語跟旁邊的小姑娘吐槽了。我連忙說馬上走,結果小姐姐熱情地湊上前問,你們上滑雪學校?可以先欠著。也隻要了名字和地址。

 

累計4次,共200多瑞郎,那次欠了一天的賬,但什麽都沒耽誤。

 

離開瑞士回美國快十年了,留在心底的永恒未見得是盧塞恩的奇與秀、蘇黎世的奢華名店、采爾馬特的標誌雪峰、少女峰的卓然傲立和四季長青遍布瑞士的綠草地,而是那張張淳樸善良的笑臉,和人與人之間簡單的信任。

 

 

迷途失聯

 

還有一次,就不光是人間溫情,還差點有人身安危。終究,又是粗心大意惹的禍。

 

在達沃斯的雪場,沒有注意看最後一趟上山纜車結束的時間。因為瑞士的雪場往往廣袤無邊,整片雪地前後左右,幾公裏看不到人的地段也不少。很容易對人跡稀少失去警覺。

 

那天滑到下午,沒注意到,自己漸漸地成了整個雪道唯一的人這個變化。等滑到山腰的一個纜車站,連工作人員都到點撤空了。

 

攝影/奚凡

 

於是,隻好在沒人的地方摸索,邊滑邊尋找下山的出路。有的地段還是往高處走,沒法下滑。

 

上山的地方在山南,迷路的地方在山北一片。中間有些地方,本來有輔助運輸的助力傳送繩索,也因為時間到點停掉了。於是需要逆著陡坡,往上。

 

要說累得像徒手攀岩那是誇大事實,但是扛著滑雪板,幾個長坡走過來,也是趕上半個馬拉鬆的運動量了。

 

天色漸漸轉黑。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我就在與外界失聯、空無一人的山裏,滑呀,滑呀......

 

後來終於遇到生活在附近的瑞士山民。坐上“營救”車,感覺像從南極探險獲救一般的幸運。

 

事後想想,這種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迷路還是挺危險。熱愛生活,得從注意安全細節開始。

 

每個人心裏都有個探險夢,每年到冬天,一次次從高山山頂黑道急速直下,一氣嗬成到山腳,就是一年中打卡的戶外挑戰了。滑雪,讓人找到完整的自己。冬天,也是我這種發燒友一年中最期待的季節。

 

陌上電報讀者群https://t.me/+KY6EeBC-aXYzNmMx

陌上油管https://www.youtube.com/c/MOSHANGUSA

陌上美國推特:@MoshangUsa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迪兒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喜歡滑雪,沒有你玩得那麽專業,疫情後停了兩年了,不知還敢不敢滑了。
陌上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內務府' 的評論 : 謝謝補充 ????
內務府 回複 悄悄話 感謝樓主好文章好照片!如果是初學者自己買設備,最關鍵的是那雙靴子。可以一直用下去。滑雪板,可以從初學版到中檔到專業,慢慢換。適合腳的靴子,可以一直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