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國 Moshang USA

獨立快捷的時評和美國生活信息谘詢
個人資料
正文

教育的核心不是爬藤,是培養孩子的意誌能動 - motivation

(2022-05-09 06:48:39) 下一個

五月第二個周日是母親節,天下媽媽們節日快樂。

 

 

恰好有朋友在群裏發了個文章,作者是一個以藤校畢業作為賣點的華人家庭,文章內容“反思美國的教育”,最後大筆一揮,留了個在美國的目的是如何“超越美國”的尾巴。

 

因為對該文章內容不認同,就不分享鏈接了,不過它也代表了一類人的心態和教育觀,倒是值得就這些現象分析分析。

 

01.定居但不融入美國的華人

 

首先說說一些華人包括精英,即使拿綠卡長期在美國,也不紮根並融入成為美國人這事。似乎人數也不低,這也是華人在美國這20年被印度裔迅速拉開差距的原因之一。

 

不過人各有誌吧,以什麽身份在美國生活這是這個國家給個人的選擇自由,前提是不幹違法的事。隻是,別在中國或者跟國內打交道就是中國人身份,而在美國生活隻有被調查盯上後才馬上憤怒從中國人轉型成“我是被歧視的美國人!”

 

華人的精英層裏明顯有一批人屬於,不僅不主動帶著華人社區去融入這個國家,相反即使入籍,想的也是如何從兩邊個人利益最大化,追求自己的“人上人”生活。而美國左翼的極端化也讓他們可以肆無忌憚。一旦他們這類陷入調查,就開始發動社區反歧視、給他們捐款。這類人的行為和處事方式,付出代價的卻是整個在美華人社區的信譽。

 

這些人很多並不是教育程度不高,但是有知識不等於有素質。不知道讓這類人來批評美國的教育,還剩幾分客觀性。

 

02.美國公立教育跨了嗎

 

回到那篇文章,它貶低美國公立教育,似乎也起到了給私校做軟廣告的性質,雖然不清楚作者是否有意如此。誠然,美國公立學校一些方麵確實在退步,主要是深藍州,但是根本原因更多是極左的結果平等(equity)膚色政治CRT(Critical Race Theory, 批判種族主義,其實是種族鬥爭為綱)這些。

 

文章主要舉例美國這幾十年STEM教育拉垮,來說明美國公立教育失敗。這倒不是完全沒道理,不過一個很大原因是,冷戰結束西方社會的勝利,失去了蘇聯這個敵人,美國開始懈怠了。但是隨著國際局勢的改變,這個國家要調整起來也會很快的。個人對美國的自我糾錯還是樂觀,雖然每天看到太多不容樂觀的現象。????

 

有時候變化起來也可能很快的。比如????Musk買推特,將有希望帶來自媒體言論自由的一次轉機;比如可能會????反轉Roe v Wade案,這樣將是憲法精神的一次回歸,將這項本不由聯邦管理的民生事務還原到州權,屬於增加各地自由自治的一次糾錯。

 

有時候美國因為可以敞開批評社會和政治,可能被我們低估了她的健康度和活力,同時高估了問題。這裏不是隻能以美顏PS方式討論甚至不能討論的社會,那樣出來問題更容易像井噴似無法收場。

 

實際上,除了那些被開玩笑追求“個個孩子要高於平均(everybody is above average)”的嚴重左傾的地方,美國各地公立教育因材施教的機會並不是那麽糟糕。比如我們這個搖擺州,到了小學3年級就可以考數學的快班(gifted and talented),如果考過了,會給學不飽的出色學生增加一些訓練課等。

 

美國便宜免費的素質教育也相當的豐富,特別是一些體育活動,社區服務免費提供的機會其實蠻多的。這也跟美國良好的民風,有一大批朝陽群眾主動出來做教練和誌願者有關,社區服務精神是精髓

 

但是有的華人隻是盯著那最頂尖的0.1%(top 0.1%)的圈子和模式,一門心思隻是精英教育其實是精英主義思路的教育——一路私立到爬藤。當然就會覺得不滿意。她們描述的也往往帶著科舉思維加早教快進的習慣,去套美國的各種。非常奇怪的一種組合。

 

那麽說說早教吧,有的人特別看重18歲完成普通人群大半生成就的那種早慧/天才訓練,筆者也搞不清這裏麵產生多少拔苗助長藥不停的例子。其實美國是個沒有年齡歧視的國家,有太多從容的活法,不必都一哄而上地去擠早班車,其他軌道的教育模式,也能有人生坦途。

 

早教爬藤之類的,咱也不是說沒有成功案例,但是放到浩瀚的教育理念體係中,完全隻是一種模式一個途徑。很多人選擇節奏慢一些,厚積薄發成功例子也比比皆是。

 

但是有的教育公號,就是用部分不熟悉美國的人習慣的思維方式,投其所好去介紹所謂美國的教育,讓人產生原來“美國也大同小異”的錯覺。往往還愛靠作者藤爸藤媽/藤校畢業/教授之類的背景主打圈粉。這些人太片麵了,至少我家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兩代人體驗到的美國教育,跟他們寫的差別有點大。

 

03.培養孩子的motivation

 

亞裔家庭有一類motivation,是用“金榜題名”、高薪、出名,這些結果來驅動孩子努力。這對培養一些人才往往是夠用了,雖然副產品是局部造成虎媽虎爸,外加這樣育兒思路下長大的孩子,可能到了戀愛結婚時候因為媽寶男特點,而影響魅力值。

 

但是我看到另一類motivation的培養,則是給孩子選擇機會,但是不強調名次、打分那些功力量化的結果。去掉功利心,反而持久成功,而且往往更適合釋放天才型人才的潛能。

 

其實在這種育兒思路下,一些人看重的好文憑好職業,通常是水到渠成。雖然到來的時間可能會晚於18歲-那個被萬千亞裔家庭視為鐵律的時間線。

 

馬克吐溫說過,“像沒有人在看一樣跳舞;像從未受傷一樣愛。像沒有人在聽一樣唱歌;像人間天堂一樣生活。”

"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 

換到這個語境下,就是不為爬藤教育,勝似爬藤。培養每天快樂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孩子,這是福氣。不是藤校文憑、受大眾吹捧的高薪職業一定能買得到的。活著和生活,字麵相似,內涵差很多。

 

母親節,希望我們平台能結緣這類育兒思路的朋友,做用愛心澆注下一代,而不是指望孩子光宗耀祖的索取型父母,一起開拓我們自由自在的,美麗堅生活。

 

前文/視頻:

衝擊美國最高法院的三個最危害事件

全美孕晚期可墮胎州多達7個,反而歐洲沒那麽“進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陌上美國 回複 悄悄話 BTW,Kenny Xu是暢銷書 An Inconvenient Minority一書的作者 多次上全美國電視節目接收采訪 他的推特 https://twitter.com/kennymxu
陌上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今天Kenny Xu推特上說
"為什麽大部分亞裔投民主黨?"
事實是:
大部分亞裔不投票。
支持民主黨的亞裔基本都是本土長大的,而他們大部分去上大學。
不巧的是,這些在大學期間無條件接受了左翼宣傳,沒去想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和缺陷。
大學信奉警醒主義,這些人都統統吸收了。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陌上美國’:沒見統計,但有可能,因為華人大多支持民主黨,但這不妨礙有些觀點跨越黨派界限,比如多數不支持強化AA。再說以保守立場看來大學教育都是偏左的啊,公立學校更是不符合保守理念,就像底樓訴求的。
陌上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現在虎媽型華人爬藤家庭基本都在支持民主黨。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題目很好,結論也不錯。隻是其間的左右論述似與結論關係不大。事實上爬藤倒是偏右的精英價值觀。
ahniu 回複 悄悄話 school voucher for every chil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