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國 Moshang USA

獨立快捷的時評和美國生活信息谘詢
個人資料
正文

40以下人群,莫多納疫苗引發心肌炎比病毒本身還高一截(Nature Medicine新論文)

(2021-12-17 13:17:58) 下一個

Nature Medicine發布的新論文,40以下人群,莫多納疫苗第二針後(倒數第二組)引發心肌炎比病毒本身(最後一組)還高一截(圖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630-0 

這個研究還是做得粗,如果區分男女,把年齡分組更細一些(心肌炎高風險在16-25男性更集中),估計結果差異會更顯著。

另外感染新冠的人群,大部分是老人,或者肥胖、糖尿病、基礎疾病的中青年,疫苗出副作用的似乎不少是本來挺健康人群。這研究如果除了年齡,更細分這些身體條件,再分類之後對比,會更有指導意義。

考慮到病毒攻擊人是有差別的,年齡每差十歲風險差異可以指數區別;而同一年齡段裏,病毒對於obese、糖尿病、一些基礎疾病人群的風險,也遠高於身體健康的。所以上麵這圖裏麵最後一組,即病毒引發的心肌炎,其實也極可能是大多來自身體條件差的人;而疫苗接種第二針組產生心肌炎,是各種人混一起,身體健康的還應該占多數。所以,如果能比較16-25歲健康男性接種疫苗第二針後心肌炎比例,與健康男性感染病毒以後心肌炎比例,參照是該人群正常情況下基礎心肌炎比例,結果會對大部分身體好的普羅大眾權衡疫苗的收益風險比參考價值更大。但是這樣去分組的研究,可能已經政治不正確。

最後,再完整重複一遍立場,覺得從生活經曆和網上各種民間信息來看,CDC之類官方narrative有很大問題,不值得完全相信;反對疫苗強製,尤其健康青少年應該有選擇不急著打covid疫苗的權利;對於麵臨病毒危害低風險的人群,應該有選擇萬一感染走自然免疫加早治療的自由,而不是強迫他們去打一個收益風險比不見得理想的疫苗;老人和超重、基礎疾病、體弱人群,這類受疫苗好處多於風險的,應該積極打疫苗;反對過度消費疫情製造恐慌,一個中位數致死年齡在78-82歲的病毒,不應該搞成全民恐慌,讓年輕體健的都怕得要死;在有疫苗,也有一些藥物,治療經驗也越來越豐富的條件下,政策可以往endemic調整,而不是繼續作為pandemic。FL模式比CA模式隻好不差。

再補兩個兒童疫苗相關的新聞: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status/1471563345711013896?s=20

聯係方式:

陌上YouTub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