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國 Moshang USA

獨立快捷的時評和美國生活信息谘詢
個人資料
正文

抵禦信息戰,與左翼話術競爭,博士創辦的人文經典組織Noscens(諾思亙)

(2021-12-13 17:05:15) 下一個

【摘要】Noscens(諾思亙)是一個在美國成立的保守組織,由人文博士群體組成。Noscens就是拉丁語中,“知道”的意思。致力於透過人文經典的推廣,來使更多人明白保守的價值與理念,與左派話術競爭。

美國的傳統是很深刻,很複雜的。有著基督教的底蘊,也有著希臘羅馬的榮光,有傳統歐洲的樸素,也有奇妙的黑人社區文化,後來,更多族裔來了,帶來了他們各自的傳統。

Noscens已經組織了近200場線上講座,每次參加人數平均在千人以上。不僅僅是精神上的個人追求,實際作用也很大。譬如,有就讀國際學校的高中生參加Noscens的活動後,認識到人文經典的博大精深,拓展改變了自己看待世界的視角,為自己成功申請到頂級歐美大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美國的華人家長聽了Noscens的人文科普之後,學習到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思路,大為改善了與下一代溝通交流的方式,也成功說服了孩子看清學校一邊倒左傾信息的問題,在信息平衡中成長,擁有更多常識和理性。類似的事跡,在不斷發生。

“陌上美國”近日采訪了Noscens的創辦者們,以下是訪談內容。

 

 

01. Noscens的發起及背景

主持人:謝謝兩位Noscens負責人接受“陌上美國”平台的采訪,那麽現在先請做一下介紹。

 

Noscens創辦人1:

我先從介紹Noscens組織的發起跟目標這兩個部分來做簡介。

 

Noscens是一個在美國成立的保守組織,由一群人文博士群體組成。致力於透過人文經典的推廣,來使更多人明白保守的價值與理念,與左派理念競爭,抵禦單一信息屏蔽的侵襲。

 

Noscens希望能透過在社區紮根,爭取教育下一代,並完成選民教育,讓更多人能夠看清左派的問題,進一步建立保守意識。

 

我們從17年的時候,原本隻是我和幾個朋友在做一些人文經典的推廣,一開始其實就是一個讀書團體。然後我們平時會做一些公開的讀書會或者是一些講座等等,但是那時候都隻是一種興趣分享,還稱不上是一種有組織性的一個活動。

 

然後是從20年開始觀察到美國越來越有一種極左性質的走向,然後我們就開始想,我們都是學人文的博士生群體,能不能透過我們的努力,然後在我們所擅長的領域和範圍內為抵抗左派做出一些貢獻。

 

主持人:

很好,想問一下,2020年你們開始想把更多的人喚醒,有什麽具體的原因?因為其實對於有些人可能醒得更早一點,能否說明一下,為什麽你們是恰好是在20年?

 

Noscens創辦人1:

應該說我們在這之前其實就有觀察到左派的興起,因為我們本身在學術界,其實學術界從1980年之後,是很明顯的往左傾的,從2000年之後左傾的方向其實是更加明顯的。

 

然後所以我們其實一直都有在關注這個情況。

 

那麼,是什麽讓我們在2020年讓我們決心拿出一個行動和具體的行動和方案來對抗左派?第一個原因是因為...

 

主持人:

插一句,其實我覺得你們與其說是對抗左,不如說保留美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價值觀,就是說言論自由、思想自由。這些其實應該是可以跨越左右的,現在隻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壓製與他們不同的聲音,而這撥人他們更多是極左。

 

Noscens創辦人1:

好像我們是在返祖,其實不是返祖,我們在維護美國的一個最重要的傳統。對,一種傳統(Heritage)

 

Noscens創辦人2:

我能不能插一句話,現在局勢在我看來是這樣,有很多人確實是不想要卷入所謂的左右之爭,但他們這些中立派盡量要求溫和氛圍的,居然也會被左派打成右派。所以現在已經造成這樣一個局麵,就是溫和派都已經被標簽化。

 

主持人:

是這樣子的,是因為他們這種極左份子就是如此,他先把內部溫和的聲音壓製,然後就開始往外出征,所有跟他不一樣了,他就跟你標簽一下。明明是自己要控製話語權,如果有人和他意見不同,他就說對方是種族主義者或者其他扣帽子的標簽。

 

Noscens創辦人2:

看到其實美國正在上演一種運動,可以與過去20世紀初期的中國的種種現象相比較,找出各種各樣的相似案例,所以我們是這樣的一種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美國可能在同樣發生一些比較可怕的事情,如果我們順著局勢。

 

主持人:

因為人性有時候這種走極端,其實你可以看到是非常類似的。另外您剛才說的80年代開始美國教育界左傾,但是80年代當時其實是裏根給美國帶來一個保守派的回歸,那麽這中間的那種反向的原因,你們能稍微談幾句嗎?

 

Noscens創辦人1:

我想學術界左傾其實是一個從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就一直持續的一個過程。其實美國在20世紀初比如說像杜威,他們這種實證主義的興起,其實就是一種為將來左傾而埋下了種子。但是從20世紀就是第二次世紀大戰之後,從歐洲過來的這股左派氣氛就開始逐漸滲透進入美國的學術界。

 

我們知道其實學術圈它的轉變是最為漫長的,因為他教書育人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一次更新迭代。

 

因此其實從80年代,美國民間雖然看起來好像裏根總統確實獲得了很高的支持率,確實很多人都很喜歡他,他也是一個很棒的總統,但是這與當時的學術界左傾並不衝突。比如說在1980年代有一個美國人叫布魯姆(Allan Bloom)對吧,他就寫了一本書叫《封閉的美國精神》(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其實他當時就已經觀察到和美國的大學正在越來越這種封閉的傾向,學生都開始不去讀那些所謂的人文經典著作,也不去關心一些非常深刻的問題,而是開始變成一些這種喊口號這種左派式的思維。

 

所以是從學術圈大概是1980年代之後開始是非常明顯的這種轉向。這個後果我們現在能感受出來了。。

 

Noscens創辦人2:

讓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就是學界與社會風氣的分裂,因為社會風氣對它是可能說傾向裏根的,並且把它都是選上總統這個位置,但是學界跟民間它風氣格格不入的。

 

有一些美國學者已經注意到美國精神在過去五十年,是如何被慢慢消解的。在這裏我們可以舉例幾本重要著作,首先是亨廷(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的《誰是美國人》(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現在很多人提到亨廷頓,都在談他的文明衝突,例如那個左翼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就很喜歡批評亨廷頓這個觀點。那其實都沒有認識到亨廷頓真正的深刻之處,因為真正的信念,是不可能稀裏糊塗隨便共存的,唯有深度的了解與相互衝突、爭辯,才能找到對話與相處之道。

 

而亨廷頓在《誰是美國人》這本書裏,就很擔心一個現象,那就是新生代的美國人,和一些新一代的移民,往往對美國傳統並不了解,他們隻是住在這裏,保留自己的生活與文化,而不是深入了解美國,了解西方文明的來龍去脈,成為一個精神共同體。這樣的話,雙方沒有對話、辯論與衝突,實質上不可能真正對對方有了解。但在今天你這樣說,你就會被左翼批判。

 

左翼這種所謂的多元,實質上隻是一種假象,大家實際上彼此不了解,隻是因為一些共同的利益,暫時處在一起,大家沒有共同的精神語言,就隻會在物質生活上走上自利與自我。所以為何會有越來越多社會問題,根源就在於這裏,左派們的所謂“文明對話”,實質上並沒有在對話。

 

Noscens創辦人1:

我們為何說提倡讀各種經典?讀不同文明的經典,西方的、中國的、伊斯蘭的、猶太的、日本的等等,你才有可能真的開始了解別人背後深層的東西,你才有可能真正在精神上跟他好好交流。這種時候,才有可能談論,什麽是美國?什麽是我們對美好生活方式的願景?什麽是我們對這個國家的期盼?

 

我們這個國家,曾經是要飛向宇宙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造福更多人類。我們也曾經有許多資金,用於大學中研究各種深奧的文明經典。但你看,現在NASA登月計劃的開支都捉襟見肘,大學的人文學科在縮減開支,而我們花了很多金錢在爭辯到底有沒有七種性別。哪個才是真正的多元與共榮?哪個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Noscens創辦人2:

我還想提到一本書,是拉塞爾·柯克(Russell Kirk)的《美國秩序的根基》(Roots of American Order),這本書很詳實的提到了美國的傳統究竟是什麽。

 

美國的傳統是很深刻的,很複雜的。有著基督教的底蘊,也有著希臘羅馬的榮光,有傳統歐洲的樸素,也有奇妙的黑人社區文化,後來,更多族裔來了,帶來了他們各自的傳統。大家基於美國的傳統,一起分享對方的快樂,一起探討大家的理念,並同意,我們這個國家的人們享有各種自由,享有各種自治,高度的追求財富自由的可能性,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他自己的夢想,共同建設社區,這才是美國夢。

 

Noscens創辦人1:

對,剛才提到這個傳統,我想托克維爾和伯克對美國的思考,直至今日,都依然很重要。他們提醒我們兩件事,第一是,傳統並不是就是不好,相反的,傳統意味著智慧。第二則是,政治生活不可能是“善的”,我們永遠要保持自治,但左派卻認為政府可以解決一切,曆史可以終結,傳統不再重要,我想這也是錯誤的。

 

Noscens創辦人2:

剛才講到了,總而言之,學術界從1980年代他就有一次大規模的左傾。這個後果,我們現在其實也看到,這些教授就是從2000年到現在畢業的這些讀過大學,甚至是更高等教育的碩博士的這群人,其實完全都是倒向左派。也是為什麽現在左派年輕人,比例如此高的一個原因。我想這個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是在過去20年當中培養起來的。

 

那為什麽我們從17年開始關注,但從20年才開始付出行動?第一個理由,但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自身發展,我今年26歲,17年的時候才23歲,所以那時候的我無論是在學曆還是在工作經驗上都還不足以擔當一麵。

 

所以在當時我們並沒有采取什麽樣的行動,也還不是特別熟悉各方情況。

 

2020年的時候我已經有25歲了,所以在當時我跟我的夥伴們,大概差不多跟我相似的年紀,然後我們就是覺得說可以真正的開始做一些事情,而且是要以這種組織化的來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們大概是從20年中的時候,開始推行我們的人文經典的計劃。這個是第一點。

 

第二點,其實就我個人的生活經驗來看的話,我也沒有預料到美國的左派的勢頭居然會如此的淩厲。因為在過往可能溫和派中間派占據太久了,所以長久這種幻象存在,但是20年的這種急速的左右的兩極化,其實也讓我們是挺訝異和深感急迫性的,所以我們也決定在20年的時候也給出一個相應的行動。

 

所以大概就是我們為什麽在20年的時候開始行動的具體的原因。

 

主持人:

對,而且因為現在很多人的輿論已經放到網上自媒體上麵,但是自媒體其實它就是被少數公司控製。然後同一公司裏麵又是少數的那種核心的Board主導,然後board裏麵,因為教育界輸送出來的精英都是比較左傾甚至極左。譬如像科技巨頭,可能90%多都是偏向於一個黨,導致相當於,隻要一小部分人就可以變成影響千萬上億人。這樣很不健康的氛圍。

 

好,請繼續。

 

Noscens創辦人1:

對,然後一開始我們有想過,我們文科生具體可以做什麽,我們不像理工科他們比如說,他們可以去設計一些軟件啊。我們就覺得說當今的美國,其實就像您剛才也提到了,並不完全是一種所謂的左右對抗,它更多的是一個極左派和其他非極左派的人在做某種鬥爭。

 

Noscens創辦人2:

對,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秩序與反秩序的鬥爭。對,節奏快,是真的要顛覆整個秩序的。

 

主持人:

言論自由這些是美國200多年曆史裏,一個非常貫穿始終的美國精神和根基。但他們極左派是要把整個把美國憲法這套係統,完全汙蔑成都是種族主義者搞的,然後就可以把它換掉。

 

但是他們給出的取代版本,並不是說把那些好的傳承留下來,而是完全要用我們已經知道的那種已經失敗過的,譬如類似於結果平等的左傾主義,去置換。那就完全把美國的 DNA都要改了。而且他們還愛用種族鬥爭,就是有些像那種階級鬥爭方式。實際上很多人不論你是左和右,你隻要是有common sense區間的人,應該都能感覺很反感對吧?

 

Noscens創辦人2:

左派它另外一個愛用的招數就是製造新名詞,比如說你聽到現在聽到什麽Micro aggression這種怪怪的名詞。據我所知就是我周圍的家人,也在他的辦公室裏聽到了這些詞。本來隻是象牙塔的產物,隻是在一些學者當中的流傳,但為什麽這幾年居然又傳到了民間?這種詞語開始在成為了口頭禪,就是各種各樣的普通的口頭禪了,我覺得就是一個體現,就是左派的力量正在擴大散布到民間。不僅僅是一種象牙塔現象了,就是像Microaggression這種詞語也成為日常的用語了。

 

主持人:

同意,包括CRT (Critical Race Theory),他們說隻是在法學院和一些graduate school教一下,從理論層麵上麵討論。但實際上不是的,包括那些比較藍的地方,k-12學校已經開始;然後一些搖擺州的深藍的地方都開始在推廣。隻是換個名字,其實本質上就是CRT,種族批判理論,也就是種族鬥爭為綱。這一套思維模式就開始不斷往民間散播,然後還要用各種cover帶球突破,花樣百出。

 

 

02. Noscens的框架、結構和方針

主持人:

謝謝,我們已經了解了你們發起這個組織的原因,然後那麽下麵就想請你們介紹一下你們有什麽比較具體的框架、結構和目標,然後用什麽方法去實現你們的這些想法。

 

Noscens創辦人1:

好的,我先說剛才提到其實我們的一個核心方針是爭取右派與中間派,然後還有溫和的左派人士,希望他們能夠透過聽到人文經典,然後進一步的去思考他們現在所喊的那些口號,或者是他們的政治生活的目標和這個憧憬到底是什麽。

 

我們是希望通過人文經典的這些內容,然後來告訴他們,其實左派的這些口號是不可靠的,這個是第一點,就是透過人文經典團結以及爭取本土社會認同。

 

然後第二個我們認為,如果說當今的從高中以上的教育大學教育,甚至是碩士博士的教育,都是一種左派的教育,我們其實是會在不斷地流失下一代的。下一代相信美國傳統的人隻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們怎麽辦?我們就隻能通過這種方式在學校之外去爭取下一代,希望我們能夠在學校之外重新開辟一個新的戰場,跟左派來爭取來爭奪這些下一代。

 

第三個,我們認為現在華人的投票率、參政意願等等都很低,然後他們甚至很多人都還會被左派輕易的蠱惑。在選舉的時候可能左派給他發一個生活物資,或者是給他一個小諾言,他就興高采烈就去投票了,去注冊成為民主黨的選民。所以我覺得要從根本上來扭轉,華裔特別是下一代的華裔的意識,一樣是要從人文經典去做起,而讓他不僅明白美國本身的傳統,還可以明白中國本身的傳統是什麽。

 

我們相信透過人文經典的方式,可以達到一個最大化的選民教育。在選民教育的方麵我們也可以做出一些努力,因為在現在的這些右派的選民教育當中,我們已經觀察到他們大多關注的是一些具體的現實的社會議題,比如說要不要建一個民所,然後可能大家覺得舉行一個辯論等等。但你可以發現左派的打法不僅是如此,他們其實有非常多的這種意識形態教育,這些是右派陣營所缺乏的。

 

Noscens創辦人2:

同意,左派就是所謂的務虛的東西,他們喜歡講路線,用中國曆史叫他們講路線左右派,不太講路線辯論。

 

主持人:

也是因為右派可能草根群眾非常多,自己生活受到這些不方便了,開始行動。不像左派那種,是係統性的從小就把你抓過去,進行indoctrination洗腦教育,他們很有時間和布局上的考量。

 

Noscens創辦人2:

因為他們讀了一大堆書,有一大堆的高深的理論,那麽他覺得現在是時候將這些理論實踐到生活了,社會推廣了。

 

我再補充一下,剛才說到華人的教育,就是第二代的思想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這樣的一個現實,二代與他們的一代分裂正在加深,就是一代投共和黨、保守派,二代往往都是倒向左派、民主黨,為什麽會這樣?

 

就是我覺得還就是說因為那些二代,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完全是左派掌控的機構之下,他們在體製裏麵對吧,吸收了觀念,然後開始遠離他們父母的思維,和他們大相徑庭,無法說到一塊了。

 

而且再加上這語言障礙,因為這些一代的移民他們很多英語不太好,尤其是在這種抽象的對錯方麵,很難用英語來表述自己的看法,說服他們的二代。所以現在二代的這種教育政治現狀說明了,就是經典保守觀念的缺失,對於美國秩序等等都沒有足夠的敬畏,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的組織希望彌補的。

 

主持人:

你這說的非常好,我覺得因為從亞洲到美國過來,部分Asian parents有時候會有一些比較苦的愛,可以說還有一些殘留的打罵教育思維,當然動手打孩子的可能極少。就會讓美國長大的小孩,有時候就可能和父母本身,就有一些對抗。這個方麵不避免的話,很容易讓小孩叛逆。那麽一叛逆,孩子會以為什麽東西都要不加挑選地去抗拒,如果父母他本身要是不那麽左的一些理念也跟著被拒絕,這樣很遺憾。加上語言溝通上麵有一些障礙的話,就更加加深這種隔閡。然後他們又在學校裏麵,完全是接觸的左的信息。這樣對比,就很容易把這個孩子往左給拉過去了。

 

Noscens創辦人2:

對,那些孩子會覺得父母頑固不堪,太城府了。

 

主持人:

一方麵要避免“虎媽式”那種不盡情理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夠讓父母的很多東西能傳輸到下一代。另外一方麵我們也要用各種補充的方式,讓他們能夠接受到與學校偏左非常左的信息環境不一樣的東西,去平衡。

 

以前像教會這些在美國還比較普及,現在這方麵也是勢力衰退的話,很多孩子不去教會,他可能也更難接觸到比較平衡、經典的保守派信息了。而且,左派進行一些汙名化。雖然我自己還沒有信教,但是我也能看到,其實左派口中描述出來的教會有關的,很多都已經汙名化了。這是很糟糕的,所以根本上麵還是要讓下一代能夠接受到平衡的信息。你們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你們也是年輕人更容易跟年輕人打成一片。

 

Noscens創辦人2:

對,是的,你說到點子上。

 

主持人:

另外我有一個疑問,就是說采取這種文化讀書的形式,怎麽樣能夠吸引人?比如說,你要是打遊戲的話,可能很多人嘩啦一起來打遊戲;然後讓他讀書,你怎麽讓他們有更多的興趣,願意去接觸這些東西?

 

Noscens創辦人1:

好的,我就舉一個例子,大概從去年8月到現在,我跟我們這一群人已經舉辦了超過100多場講座了,然後往頂上算,可能有接近200場了。透過線上的形式,然後我們講這些人文經典。但我們也知道人文經典本身其實也比較枯燥,所以我們會去設計一些比如講段子,然後製作一些精美的海報和PPT,然後盡可能的讓他在視覺方麵比較好好一點。我們現在也在著手其他不同的嚐試,比如說結合一些影視的解說,然後隻做一些小動畫來開始吸引這些年輕人們的目光。

 

我們也知道說讓年輕人實際坐下來,大家一起讀一本書可能不太現實。但是我覺得他隻需要來聽,如果還有這個機會來聽一下這個講座的話,其實對他的人生就有很大的改變。所以我們可以往多個方向去設計,讓他願意來參加這種活動。

 

而且我們這一年來,我們每次講座的在線人數平均都有1000人一場

 

主持人:

你們真棒。

 

Noscens創辦人1:

所以可以看出,就是很多人其實他並不是完全不想要讀書,而是他缺乏一個觸發點跟機會。

 

主持人:

你們就是針對年輕人?主要是什麽年齡跨度?

 

Noscens創辦人1:

我們有統計過,在東亞跟美國,然後平均來說的話都是高中生以上,高中生到家長甚至還有老人人群都有,各式各樣的人。

 

主持人:

非常好。那麽就是說,像你們這樣子的話,就是相當於一個社會公益,怎麽保證它長期運營下來。因為要投入這麽多時間精力的話,肯定還是要有一些基本的cost cover。

 

Noscens創辦人1:

對,目前的話是這樣的,特別是您剛才提到的,其實我想應該換一種說法,就是我們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大,而不單純是一個讀書會、講座。

 

所以我們其實是希望未來開始進入社區合作之後,然後我們可以募集到一些資金,這些資金我們會用來比如說招募更多的人的、博士生群體等等來講人文經典,然後或者是用於把它推廣到更多的社區當中去,把我們的組織在更加的擴大,將來是打算主要采用募款的一個形式。或者還有一些其他可能性,也都可以討論。我們的核心目標就是推廣人文經典,其他都是手段。

 

主持人:

很好,非常棒。然後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就是說你們在做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你有沒有感覺,從你們的這些聽眾的反饋,是否有覺得他們中一些人,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種平衡信息,然後現在開始重新去思考。這個比例大概有多高,然後有比較讓你們感動的那種例子,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Noscens創辦人1:

好的,中國跟美國我各舉一個。

 

首先是中國的一個例子,他是一個高中生,然後他是17年的時候,就開始來參加我們的一些讀書會。然後他本人是在國內念國際中學,但是他說他周圍的人沒有人懂人文經典。他自己一開始其實他也不懂,然後他也不知道這個是很重要的,但是他就通過一直來參加我們這些活動,然後他就開始慢慢發現,其實柏拉圖還挺有趣的。他以前覺得,那些都是遙遠的人的書,跟他也沒什麽關係,但他後來發現透過柏拉圖透過這些人文經典,其實有很多的跟當下的他的人生問題是可以結合思考的。

 

然後他就在這三年裏麵,高中生涯這三年裏麵改變了很多,然後他現在已經拿到了歐美名校的錄取。因為他讀書很多,然後在申請上實際作用就很大,不僅僅是精神上的個人追求。

 

所以我覺得對年輕人、對小朋友來說,人文經典就是,他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對他從隻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然後可能也是每天學一些AP的課程,然後一直到轉變成一開始會去思考人文經典、思考人生這個區塊,這是一個中國的例子。

 

然後還有一個美國的例子,是在美國的。北卡那裏有一個家長,然後家長是什麽情況?他的孩子每天去學校,然後學校大概從一兩年前就開始每天教導他關於性別、關於種族的這種東西。但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這麽普遍,所以學校教授的很隱晦,但是你可以看出這些新一代的老師們,是有意的在往這個方向帶,然後家長他就很苦惱。

 

然後這位母親參加我們的活動之後,就開始明白,原來人文經典其實告訴了很多很深刻的道理,讓她可以在小孩就是放學回家之後,可以跟他展開這種辯論、討論。不然的話,她也不知道怎麽反駁學校老師的那一套說法。可能長久下來,小孩也會說你都沒有辦法在理性上說服我,但學校老師都是有理有據的等等。但是她學了人文經典之後,她學習到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思路,然後她現在也成功說服她的小孩。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案例,也希望以後在社區裏有更多這類案例。

 

主持人:

非常棒,我覺得提供這種有理有據的知識,然後大家就可以拿這個進行公平的辯論。你隻有讓大家在這種辯論中間,各種聲音都得到充分的接觸曝光,才能讓真相真理越辯越明。我覺得你們就做這種提供工具的,很棒的工作,非常好。

 

那麽你覺得就是說像我們這樣這種自媒體平台能怎麽樣跟你們合作,幫你們推廣這個很有價值意義的事情?

 

Noscens創辦人1:

因為我們最近正好也在跟美國紐約的一些社區就是商談,然後我們可能會開始舉辦一些活動,然後如果有更多的自媒體平台以後可以多多報道這些活動的話,我想有更多的華人,甚至是其他族裔都可以看到,也許我們就可以往更大規模的去進入各個社區、各種層級的學校。

 

然後將來我們也許可以跟這些保守性質的候選人有更深層次的合作,對比如說我們可以做一些選民教育啊,或者是培養當地的保守新一代的候選人等等,我想這個以後都是我們可以為社區服務的。

 

主持人:

對挺好,而且就是說因為這個華人對政治還是冷感的比較多,但是你們剛剛提到的例子,孩子去了世界著名學府,家長改善了跟孩子溝通的方式。我覺得這都是非常好的例子,就是讓很多家長和家庭,包括孩子本人也知道,這個東西就是一個你擴充了知識麵,這樣對你未來的發展也是能夠有很多益處。精神上,還有實際上麵,確實很有結果,這樣對很多人會有吸引力。

 

挺好的。今天采訪非常好,麻煩你們最後總結一下。

 

Noscens創辦人1:

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多多來參加我們的活動,然後也非常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現在大概需要三個方向的參與。

 

第一個如果您本人是有人文背景的碩博士群體,然後你也非常認可我們的理念,當然歡迎你一起來跟我們一起成為主講者。我們現在大概二三十位主講人左右。

 

然後第二個,如果您本人對我們的理念很有興趣,而且您也有一些時間跟精力的話,然後我們希望您可以成為我們的誌願者,例如幫我們負責去聯係更多的社區等等。

 

第三個,如果您對我們的組織框架的壯大這方麵有興趣的話,你也許您可以跟我們來商談之後,關於組織募款之類的這種事宜。對我們希望Noscens這件事情,隻靠我們這些博士、博士生肯定是沒有辦法全麵做起來的,需要有社會上全方麵的人的參與,他才有辦法真正成為一個保守派的力量。

 

主持人:

Okay好,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時間。

 

有興趣者請聯係Noscens:

noscens@noscens.or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